成語: 處之泰然
拼音: chǔ zhī tài rán
解釋: 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若無其事的樣子。形容自理事情沈著鎮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
出處: 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爰初發跡,遘此顛沛,神情玄定,處之彌泰。”
舉例造句: 大赤包聽出瑞宣的諷刺,而處之泰然,她尖聲的咯咯的笑了。 ★老舍《四世同堂》四十八
拼音代碼: cztr
近義詞: 泰然自若、從容不迫、無動於衷
反義詞: 驚惶失措、驚慌失措、六神無主
用法: 作謂語、賓語;用於處事
英文: not stir an eyelid
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在他的學生中最喜歡顏回,他十分尊敬孔子。孔子指出缺點馬上就改正,孔子問他為什麽不去謀個壹官半職。顏回說只要學到老師的道德學問何必去做官。孔子贊嘆顏回吃的是壹竹筐飯,喝的是壹瓢水,處之泰然,自得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