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為什麽課改,怎麽改的,改的結果

為什麽課改,怎麽改的,改的結果

1、改革課堂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教學改革,目的是解決兩個基本問題:第壹個問題是:我們應該教給學生什麽,達到什麽目的?第二個問題是:我們應該怎樣教,才能使課堂教學更有效?

課改有兩個方面的含義,壹個含義是“課程改革”;另壹個含義是“課堂教學改革”。“課程改革”的主要責任在國家,學校的責任是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建設。為了實施新課程必須有相應的“課堂教學改革”,而“課堂教學改革”是壹線教師和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也是新課程實驗的主陣地。只有通過課堂教學,才能把理想的課程轉化成現實的課程。

學生是教學中最重要的資源,要回歸學生主體地位,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教學交付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

教育改革必須堅定地從課堂改革切入,要徹底改變滿堂灌、低效率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構建以生為本、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模式。

以學生為主體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為何這壹理念難於落實?主要原因(制約瓶頸)在於傳統的教育理念、傳統的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方式,“滿堂灌”、“題海戰術”,學生整天被動應付,上課要專心聽老師無休止的講解,下課要做那些沒完沒了的作業,學生根本沒有“自主學習”、“合作交往”的時間和空間,其結果必然是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體現。

傳統教學方式沒有改變,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沒法體現。換句話說,只有改革傳統教學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才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主體地位”與“主導作用”兩者是相關聯的。

“課改”必須“改課”,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在於教學模式的改革,關鍵在於改進教學方法,把課堂還給學生,探索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模式必須改,好比不剪辮子就是“清朝”,剪了辮子就是“民國”。

課堂教學改革,改的是模式,革的是觀念。

2、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

“教師備課,上課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記筆記,課後做作業,教師批作業”是傳統教學的大致流程。這樣的課堂結構在完成教師“教”的任務上是高效的,但卻存在著難以克服的弊端。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不客氣地指出這種模式的弊端:中國教育方法(東方的傳統)是壹步壹步地教,壹步壹步地學,傳統教學方法訓練出來的小孩子,可以深入地學到許多東西,這對於他進大學考試有許多幫助。但這種教學法的主要缺陷是學生只宜於考試,不宜於做研究工作,因為研究工作所要走的路與傳統的學習方法完全不壹樣。

傳統課堂的弊端:

⑴ 這種結構基本的理念是把學生看作知識的容器,客觀上不允許學生獨立思考,如果說學生有所思考,也只能跟著教師的思路走。

⑵ 好學生不聽就會,差學生聽了也不會,因材施教成為空談。

⑶ 學生不知道老師要幹什麽,更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麽,只能是被動聽講。

⑷ 學生學得如何,教師不得而知,教師只能“壹刀切”去完成自己“教”的任務。

⑸ 學生不會時,教師容易埋怨學生,而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方案,采取措施。

⑹ 教師在課堂上只是完成自己“教”的任務,而不是學生“學”的任務。

⑺ 學生是學習的旁觀者,他們不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⑻ 教師疲憊不堪,學生厭學。

⑼ 容易造成師生對立。

⑽ 教師高高在上,展示自己,學生失去創造力,只能被動模仿。

我們中小學的大多數課堂,仍以課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以填鴨式和滿堂灌為主要特征,並突出表現為 “八多八少”:教師講解多,學生思考少;壹問壹答多,探索交流少;操練記憶多,鼓勵創新少;強求壹致多,發展個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動少;顯性內容多,隱性內容少;應付任務多,精神樂趣少;批評指責多,鼓勵表揚少。

多少年來,傳統教學模式統治著課堂。

傳統教學低估了學生的能力,無限制地占用學生時間,不利於自主學習。

許多學生上課無心聽課、有的幹脆睡覺,根本原因是學生沒有真正成為學習的參與者,而是旁觀者,他們不用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並且不承擔學習的後果。在壹些教師的眼裏,那些“後進生”上課睡覺,就是表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