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各大問題中的重中之重,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關系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與成才,關系著現代化建設的成敗和民族振興的希望與未來。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論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歡!
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論文2000字篇壹《中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探索》
摘要:在人的綜合素質中,思想道德素質放在各項素質的第壹位,是靈魂。讓道德實踐者在道德行為之後倍感滿足,身心愉悅,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正是知、情、意、行同時作用、綜合影響的結果。知是道德認識。認識是否正確,關系極為重大。
關鍵詞:中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培養
在人的綜合素質中,思想道德素質放在各項素質的第壹位,是靈魂。讓道德實踐者在道德行為之後倍感滿足,身心愉悅,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建設和諧中國、和諧社會的今天,從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我,看到了教育工作新要求,即培養學生的和諧意識,而最重要的手段是從中學生的思想德育教育抓起。
少年興則中國興,少年強則中國強。只有我們的少年從小就具備小公民意識,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格,我們的祖國才會更強大,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和諧。
教育心理學家林崇德認為思想德育教育是從習俗水平向原則水平過渡,從依附性向自覺性過渡,從服從型向習慣型過渡,根據這壹時期學生品德發展的特點,我們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加以正確引導,則能促進中學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品德。為了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坐起:
壹、知、情、意、行是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四個方面密切相關,互相影響,協調作用,不可分割
現在由於認識上的誤區,在壹些青少年學生中是非顛倒:如視揮霍為慷慨,視節約為吝嗇,視暴躁為直率,視友誼為"哥們義氣",視尊敬教師為"拍馬",視反映情況為"出賣朋友",視庇護錯誤為"忠誠"表現,視破壞公物為"英雄行為"等等。因此,掌握科學知識,增強判斷能力,提高道德認識,乃是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的前提條件。情是道德情感,即對某種道德義務所產生的情緒體驗。它是道德認識的具體表現,具有極大的感染力量。在青少年學生中,有的認識較高,但對真偽與美醜,缺乏愛憎的情感;有的情感豐富,但自控能力差,極易沖動,損害言行。實踐表明:情感與理智結合,就能自我控制,產生正確行動;情感與沖動聯系,必將主觀武斷,生惹是非。意即道德意誌。它是在履行道德義務時自覺克服困難的堅強毅力,是人們能否達到壹定道德水平的重要條件。有了道德意誌,就能不畏險阻,勇往直前,克服困難,實現目的。反之,必將遇難而退,半途而廢,甚至屈服強暴,變節棄義,行即道德行為。它是人的認識、情感和意誌的集中表現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是對人類社會壹切基本準則的遵守與實踐。在我國現實社會中,衡量壹個人的思想覺悟,不僅聽其言,更要觀其行,看其行為是否高尚,並對人民有益。實踐表明,道德認識是產生道德情感的前提條件,道德情感又影響著道德認識的壹定傾向,道德行為習慣是以認識與情感為指導並在反復練習中逐漸形成的,而道德行為習慣又作用於認識與情感的鞏固與發展。這就是說,學生有了正確的認識,就能作出恰當的判斷,產生愛憎的情感,樹立明確的信念,激發堅強的意誌,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優良的行為習慣,又有助於認識的端正,情感的增強,信念的加深,意誌的堅定。學生的身心條件各有差異,品德水平不盡相同,面對差異,貴在因人而教。只有壹把鑰匙開壹把鎖,才能有的放矢。我們必須寓情於理,寓意於行,情理交融,意行結合,促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切實提高教育效率。
二、重視各種有形教育,組織高質量的交往活動
在實際工作中,壹切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交往,就能使學生追求理想,自強不息,蓬勃向上,勇攀高峰,健康成長。反之,那些無益的活動交往,必然導致學生思想空虛,貪圖享受,缺乏理想,鼠目寸光,甚至誤入歧途,後果難以設想。因此,要十分重視活動交往內容的選擇,做好引導工作,依靠學生集體的力量,達到學生在每壹次活動交往中獲取知識,轉化思想,經受教育,提高覺悟的目的。壹切交往活動的成功組織,並使之充分發揮有益的示範教育作用,是同每壹個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質分不開的。正如加裏寧所說:"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壹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全體學生。"(《論***產主義教育和教學》第177頁),可見教師具有高尚的品德、淵博的知識,以及感人的表率作用,永遠是組織好交往活動,做好思想工作,提高教育效率的可靠保證。
三、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統壹,確保德育工作的最佳效果
德育須把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統壹。離開了教育的影響和作用,自我教育就難以健康發展;忽視了自我教育的特殊地位和功能,德育就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個體自覺進行思想轉化和行為控制活動,是學生自身思想品德塑造的最高形式。自我教育與教育相對應,自我教育體現了教育的成效,是教育的壹種折射和延續。它具有不同於教育的特性,其地位和作用是教育所不能取代的。首先,自我教育就其形式而言具有個體性,總是與個體的觀念體系及心理活動密不可分的。只有通過自我教育,才能把社會性的教育要求轉化為個體的思想道德素質。其次,在自我教育活動中,個體壹分為二。主體自我作用於客體的自我,主客體統壹於自我的矛盾發展中。只有通過自我教育,才能使處於客體地位的受教育者逐漸成長為教育者所期望的主體。第三,自我教育是內部的思想轉化活動。無論克服自身的消極因素,還是升華原有的積極因素,都表現為自動性,是內在的辯證否定。只有通過自我教育,教育活動才能與學生的思想品德發展相適應。
四、德育的根本目的不是束縛精神,而是解放精神
在人的綜合素質中,思想道德素質放在各項素質的第壹位,是靈魂。讓道德實踐者在道德行為之後倍感滿足,身心愉悅,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學德育工作者應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因材施教,擇其樂於接受,勤於實踐的道德理念而授之導之,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從根本上講,德育實踐更重於德育教育。
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正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務,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領會和貫徹執行。並努力使中學德育工作形成"說起都知道,行動更重要,檢查看實效。"的良好局面。同時,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評價自己,進行自我教育。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自己進行剖析,學會用壹分為二的方法,既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既不能估計過高,也不能貶低自己,過高會放松對自己的要求,過低會喪失信心,通過正確估價自己,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參考文獻
李永勝《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
趙修義《經濟全球化與我國道德教育面臨的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