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添倉節
農歷正月二十五日,是日煮壹盆粘高梁米飯上插用高粱稭紮的“馬”或“犁丈”放入糧倉內,後來簡化為用高梁稭紮成的“犁丈”直接插在糧倉上,以祈豐年。
二、太陽日(滿族人稱太陽為“日頭”)
農歷二月初壹。滿族人認為這壹天是“太陽的生日”。用面做糕上放用粘米面掐成各色的花小雞。予喻金雞報曉,迎日出。
三、龍擡頭
農歷二月初二。這壹天要“引龍回家”,即用草木灰從水缸旁壹直撒到井旁或河邊。灰道彎曲如龍,以示請龍到家,祈求龍王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這壹天給男孩理發,是“龍擡頭”的日子,希望男孩變得聰明、學業進步。這壹天還要接出嫁的“姑奶奶”回娘家,好吃好喝招待。這天吃餑餑(餃子)叫吃龍鱗,吃烙餅叫吃龍皮,吃元宵叫吃龍眼,吃米飯叫吃龍糞,吃鍋貼叫吃龍爪。
四、結緣日
農歷四月初八,這壹天要“普結善緣”,用煮熟的壹碟鹽水豆,彼此互敬互吃對方兩顆“結緣豆”,表示“普結善緣,天下壹家”。結緣都是先敬長輩長者,長者再從自己碟內掐兩顆給晚輩吃,表示不分長幼尊卑,團結友善。
五、民俗節
農歷四月初八日之後的第壹個周六,為滿族同胞的除“頒金節”之外的另壹個重要節日―民俗節。是沈陽滿族聯誼會於二 OOO 年六月份邀請遼沈地區滿族專家、學者進行考查論證後確定的。是日在春光明媚的郊外舉行民族慶祝活動。
六、蟲王節
農歷六月初六。過去,每逢此日,每戶出壹人去謁蟲王廟,並殺豬以祈蟲王,祈求蟲王管住蟲害。後來深知蟲害靠防治而不靠祈神。農村改為“曬衣節”,城市改為“爆書節”,以涼曬衣物圖書防止蟲咬。
七、馬王節
農歷六月二十三日。滿族祖先狩獵征戰,多靠騎馬射箭。就是出門遠行也多騎馬,故多敬重馬王。供馬王爺時,用燒羊肉壹方、鯉魚壹尾、雄雞壹只、還有白酒,行三叩首禮。供後全家飽餐壹頓。
八、頒金節
農歷十月十三日。公元 1635 年農歷十月十三日,清太宗皇太極在沈陽發布壹道諭旨,就是用“滿洲”這個新族名代替“諸申(女真)”的舊族名,所以,人們便將這壹天視為滿族族稱的誕生日。而“頒金”壹詞是滿語音譯,為誕生、出生之意。滿族人願意接受它是因為這兩個漢字有吉祥尊貴之意。因此約定俗成,各地滿族同胞就都稱這壹盛大節日為 “頒金節”。
九、走百病
滿族婦女的節日。壹般在正月十六日。當晚,婦女們三五成群,結伴遠洲,或走沙滾冰,或嬉戲歡鬧,叫做“走百病”。
十、大祭
大祭沒有固定日期,沈陽滿族富戶每年壹次,貧家三、五年壹次,壹般在臘月舉行,連祭三日。第壹天祭祖,上午叩頭殺牲為朝祭,晚上背燈祭。第二天祭天,亦稱“外祭”,又叫“立桿大祭”,叩頭殺牲,吃“小肉飯”和“大肉”,“大肉”俗稱“燎毛肉”。第三天祭佛托媽媽,即“背燈祭”之神祗,但“背燈祭”為感恩、報恩,此祭則為求子孫興旺、人口平安。
十壹、藥香節
新賓滿族農家,有許多人將五月初五稱為“藥香節”。婦女們嘮起家常都說:“五月節”天不亮采來的草藥可靈了。還有的說這天露水就好像靈丹妙藥,若是用這天早晨的露水洗眼睛,保妳壹年眼睛明亮,真是聖水壹般。五月節采的艾蒿蔭幹後,用來“灸艾子”(針灸學),肚子裏有食水都能灸化了,風寒腿秋天用艾蒿灸,七天就能治得不大離兒。還有的說這天刨的“八股牛”(藥學名白蘚皮)藥勁大,治病效果好。五月節這天人們都起大早,到河裏去洗眼睛、洗臉。滿族農家婦女起得最早,她們先到小河裏洗臉、梳頭,還用銅盆端回水給公婆洗臉。
孩子們在五月節經常唱著壹首歌:“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
滿族有什麽傳統節日 滿族許多節日均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壹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
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農歷10月13日,皇太極發布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誌著壹個新的民族***同體形成。1989年10月,在丹東“首屆滿族文化學術研討會”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各地滿族同胞在農歷十月十三日滿族命名日自發地舉行紀念活動,以示紀念滿族的誕生。但活動時使用的名稱不盡相同,或稱“命名日”, 或稱“誕生日”,或稱“紀念日”等。
上元節:即正月十五日,俗稱“元宵節”。同漢族壹樣,滿族也有元宵掛彩燈和吃元宵的習俗。
走百病:滿族婦女的節日。壹般在正月二十日。當晚,婦女們三五成群,結伴遠洲,或走沙滾冰,或嬉戲歡鬧,叫做“走百病”。
添倉節:每年正月二十五,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稭棍編織壹只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壹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稭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
二月二:俗稱“龍擡頭日”。當日晨,滿族人家把竈灰撒在院中,灰道彎曲如龍,故稱“引龍”。然後在院中舉行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全家人還要吃“龍須面”和“龍鱗餅”。婦女們這天不能做針線活。
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壹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壹戶出壹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裏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壹天晾曬衣物,以防蟲蛀。
中元節:滿族以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也視為超度亡靈的“鬼節”。屆時,各處寺院設立道場,燃燈念經,要舉行各種超度儀式。院內西側向東擺壹架木屏風,屏風上掛有雞冠花、毛豆枝、鮮藕等,為供月兔之用。屏風前擺壹張八仙桌,桌上供壹大月餅。祭時,焚香磕頭,婦女先拜,男人後拜。
開山節:滿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後,或農歷9月中旬(具體時間不定)為采集草藥獲得豐收而進行的祝福活動。在過去東北滿族村落中每年開山節都要面對長白山,進行祝福禱告,感謝山神給予采藥人的豐富恩賜,再這壹時期采到的人參則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龕中。
臘八節:滿族人家臘月初八要泡“臘八醋”和煮“臘八肉”。除全家人吃外還要分送親友。
小年:滿族過小年的習俗與漢族相同。臘月二十三日為“小年”。屆時家家戶戶要祭祀竈神,俗稱“送竈王爺”。
滿族:掛旗過年
滿族分“正黃、鑲黃、正白、正藍、鑲白、正紅、鑲紅、鑲藍”八旗人,註意這裏是按大小排序的。春節時,每個旗的人都分別在門上掛上自己的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艷,象征著壹年的吉祥開端。
滿族都有哪些節日 傳統節日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有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壹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
滿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滿族節日風俗習慣 (商都文化網配圖) 5、太陽日:農歷二月初壹 滿族人認為農歷二月初壹是“太陽的生日”。用面做糕上放用粘米面掐成各色的花小雞。予喻金雞報曉,迎日出。 6、龍擡頭:農歷二月初二 滿族認為這壹天要“引龍回家”,即用草木灰從水缸旁壹直撒到井旁或河邊。灰道彎曲如龍,以示請龍到家,祈求龍王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這壹天給男孩理發,是“龍擡頭”的日子,希望男孩變得聰明、學業進步。這壹天還要接出嫁的“姑奶奶”回娘家,好吃好喝招待。這天吃餑餑(餃子)叫吃龍鱗,吃烙餅叫吃龍皮,吃元宵叫吃龍眼,吃米飯叫吃龍糞,吃鍋貼叫吃龍爪。 7、結緣日:農歷四月初八 農歷四月初八,這壹天要“普結善緣”,用煮熟的壹碟鹽水豆,彼此互敬互吃對方兩顆“結緣豆”,表示“普結善緣,天下壹家”。結緣都是先敬長輩長者,長者再從自己碟內掐兩顆給晚輩吃,表示不分長幼尊卑,團結友善。 8、民俗節:農歷四月初八日之後的第壹個周六 農歷四月初八日之後的第壹個周六,為滿族同胞的除“頒金節”之外的另壹個重要節日―民俗節。是沈陽滿族聯誼會於二 OOO 年六月份邀請遼沈地區滿族專家、學者進行考查論證後確定的。是日在春光明媚的郊外舉行民族慶祝活動。
滿族節日傳說的來歷 滿族頒金節 頒金是滿語,意為滿族命名之日。明崇禎八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後金汗王努爾哈赤的兒子愛新覺羅.皇太極廢除女真(又譯為諸申)的舊稱,將族名定為滿洲。皇太極正式宣布從此,滿族人為紀念這壹天,作為節日進行隆重慶祝。新疆滿族在10月13日這天,紛紛聚集在壹起,載歌載舞慶祝自己的節日,許多滿族同胞穿起旗袍等民族服裝,跳起民間傳統舞蹈,唱起民間歌曲,開展各種慶祝活動。同時,還準備奶茶、薩其瑪、打糕、金絲糕等食品,供大家品嘗。許多滿族作家、書法家、畫家、藝術家、攝影家為大家寫詩作畫,表演精湛的技藝,使慶祝活動十分熱烈而有趣。
滿族傳統節日的介紹 滿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壹,也是惟壹在中國歷史上曾兩度建立過中原王朝的少數民族。滿族歷史悠久,其淵源可上溯到距今約6000-7000年前肅慎族系新開流文化和茶啊沖文化。公元前22世紀肅慎文明的中心在喜都(今吉林省長春市),早期肅慎王國的第二代王室開始在此修建土坯城墻和宮殿,此時已有人口約千戶。我國考古學界認為今黑龍江省寧安市鏡泊湖南端的鶯歌嶺原始社會遺址,距今3000年左右,相當於西周時期,當是肅慎的文化遺存。出土了許多石器和陶器,其中有陶豬、陶狗、陶熊。豬的飼養,說明古時民族部落已經過著相對穩定的以原始農業為基礎兼漁獵的原始生活。陶豬、陶狗、陶熊是作為陪葬品埋入墳墓的,是對死者靈魂崇拜的壹種有力的證明。”
滿族都有哪些傳統節日 滿族的傳統節日
1.頒金節:
是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農歷10月13日,皇太極發布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誌著壹個新的民族***同體形成。1989年10月,在丹東“首屆滿族文化學術研討會”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各地滿族同胞在農歷十月十三日滿族命名日自發地舉行紀念活動,以示紀念滿族的誕生。但活動時使用的名稱不盡相同,或稱“命名日”, 或稱“誕生日”,或稱“紀念日”等。
2.上元節:
即正月十五日,俗稱“元宵節”。同漢族壹樣,滿族也有元宵掛彩燈和吃元宵的習俗。
3.走百病:
滿族婦女的節日。壹般在正月二十日。當晚,婦女們三五成群,結伴遠洲,或走沙滾冰,或嬉戲歡鬧,叫做“走百病”。
4.添倉節:
每年正月二十五,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稭棍編織壹只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壹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稭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
5.二月二:
俗稱“龍擡頭日”。當日晨,滿族人家把竈灰撒在院中,灰道彎曲如龍,故稱“引龍”。然後在院中舉行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全家人還要吃“龍須面”和“龍鱗餅”。婦女們這天不能做針線活。
6.蟲王節:
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壹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壹戶出壹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裏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壹天晾曬衣物,以防蟲蛀。中元節:滿族以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也視為超度亡靈的“鬼節”。屆時,各處寺院設立道場,燃燈念經,要舉行各種超度儀式。院內西側向東擺壹架木屏風,屏風上掛有雞冠花、毛豆枝、鮮藕等,為供月兔之用。屏風前擺壹張八仙桌,桌上供壹大月餅。祭時,焚香磕頭,婦女先拜,男人後拜。
7.中元節:
滿族以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也視為超度亡靈的“鬼節”。屆時,各處寺院設立道場,燃燈念經,要舉行各種超度儀式。院內西側向東擺壹架木屏風,屏風上掛有雞冠花、毛豆枝、鮮藕等,為供月兔之用。屏風前擺壹張八仙桌,桌上供壹大月餅。祭時,焚香磕頭,婦女先拜,男人後拜。
8.開山節:
滿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後,或農歷9月中旬(具體時間不定)為采集草藥獲得豐收而進行的祝福活動。在過去東北滿族村落中每年開山節都要面對長白山,進行祝福禱告,感謝山神給予采藥人的豐富恩賜,再這壹時期采到的人參則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龕中。
9.臘八節:
滿族人家臘月初八要泡“臘八醋”和煮“臘八肉”。除全家人吃外還要分送親友。
10.小年:
滿族過小年的習俗與漢族相同。臘月二十三日為“小年”。屆時家家戶戶要祭祀竈神,俗稱“送竈王爺”。
11.滿族:掛旗過年
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每個旗的人都分別在門上掛上自己的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艷,象征著壹年的吉祥開端。
12.吃肉節
古代滿族人沒有歷法,自古與中原王朝壹致,因此許多節日與中原壹樣,但由於地域差異和文化差異又形成自己的特色。二月壹日是漢族的中和節,食用江米面作的太陽雞糕,糕上印金雞圓光,用以祀日。在歷史上,滿族人把二月初壹叫吃肉節,對老北京的滿族人來說,是壹個極盛大的節日。《那桐日記》中記載: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初壹日,某刻進內,坤寧宮吃肉,辰初禮成,西苑門論班,外務部值日。”金易、沈義羚所著《宮女談往錄》中也有對吃肉節的記載。這壹天主角是皇後,她要率各王府的福晉去祭堂子,負責在坤寧宮中主持向竈王祭禮獻牲的儀式。與漢族不同的是,滿族人來自東北白山黑水地區,那裏的春季物......>>
滿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滿族許多節日受到漢族人影響,在今天也過壹些漢文化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壹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
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農歷10月13日,皇太極發布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誌著壹個新的民族***同體形成。
上元節:即正月十五日,,滿族也有元宵掛彩燈和吃元宵的習俗,並影響漢族,今天漢族也將正月十五叫做元宵節。
添倉節:每年正月二十五,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稭棍編織壹只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
二月二:俗稱“龍擡頭日”。當日晨,滿族人家把竈灰撒在院中,灰道彎曲如龍,故稱“引龍”。然後在院中舉行儀式,祈求風調
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
滿族傳統節日的相關資料 明代女真分為建州、海西(扈倫)、東海(野人)女真三部。1616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起兵統壹女真各部落,建立後金。1635年,皇太極廢除“女真”的族號,改稱“滿洲”,將居住在中國東北地區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漢、蒙古、朝鮮、呼爾哈、索倫等多個民族納入同壹族名之下,滿族自此形成。赫哲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等就是遼代女真未被編入八旗的後人,但他們是今天滿族的近親,值得壹提的是,當初被編入八旗的還有當時相當數量的遼東 *** 、蒙古人,少部分朝鮮人,甚至壹些俄羅斯人,在八旗內部長期融合的過程中,他們已徹底融入了滿族。作為血統最為“純正”的組成部分,建州女真人被稱為“佛滿洲”(舊滿洲),其他 人則被稱為“依徹滿洲”(新滿洲)。1636年,皇太極將國號改為 “清”,同時也改元“崇德”。1644年入關滅李自成,建立了覆蓋滿洲、前明關內領土及西北新領地的清朝。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後,因滿洲族大部分定居在關內,故官方改稱為“滿族”,建國以後延用滿族稱謂至今。
37629499654滿族有哪些重要節日? 壹)過年:是滿族重要節日。除夕壹過吃完年夜飯,便開始拜年,天亮再去拜其他民族。
二)燈節:正月十五。紮燈籠,掛燈籠,上墳祭祖送燈籠。
三)走百病:滿族婦女的節日。在正月十六當晚,婦女們三五成群,結伴上街“走百病”。
四)添倉節:正月二十五,用高梁稭紮成的“犁丈”插在糧倉上,以祈豐年。
五)日頭節:二月初壹,族人認為是“太陽的生日”。用面做糕上放用粘米面掐成各色的花小雞。予喻金雞報曉財源進,族人出門迎日出。
六)龍擡頭:俗稱“龍擡頭日”。當日晨,滿族人家把竈灰撒在院中,灰道彎曲如龍,故稱‘龍擡頭’以示請龍到家,祈求龍王風調雨順。全家人還要吃“龍須面”和“龍鱗餅”。婦女們這天不能做針線活。這天滿族男孩理發,祈求聰明、學業進步;這壹天,還要接回出嫁的“姑奶奶”回娘家,好吃好喝招待。
七)清明節:上墳祭祖時不像漢族紙錢後在墳頂上壓錢,而是在墳上插“佛朵”。“佛朵”是滿語,譯為漢語為“柳”或“柳枝”。根據滿族的信仰,柳是人的始祖,人是柳的子孫,為表明後繼有人,要在墳上插柳。
八)結緣日:四月初八,用煮熟的壹碟鹽水豆,彼此互吃對方兩顆“結緣豆”,表示“普結善緣,天下壹家”。結緣都是先敬長者,長者再從自己碟內掐兩顆給晚輩吃,表示團結友善。這天也是求佛,定姻緣之吉日。
九)民俗節:四月初八日之後的第壹個周六,是日郊遊踏青,舉行民族活動的日子。
十)五月節:滿族稱“藥香節”:即天不亮采回帶露草藥最靈。把艾蒿插在房檐下,以祛病驅邪。當天滿族婦女起得最早,到小河裏洗臉、梳頭,還用銅盆端回水給公婆洗臉。用清晨的露水洗洗臉洗眼睛,保妳壹年眼睛明亮。這天還要吃雞蛋、涼糕、“驢打滾”等,用芨芨草包紅指甲,孩子要掛五彩線、小條帚,弓箭等。
十壹)八月節:即中秋節
十二)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農歷10月13日,皇太極發布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誌著壹個新的民族***同體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東“首屆滿族文化學術研討會”上,把每年的12耽3日定為“頒金節”。
十三)臘八節:族人家臘月初八要泡“臘八醋”和煮“臘八粥”。除全家人吃外,還要分送親友。
十四)小年:臘月二十三日為“小年”。屆時家家戶戶要祭祀竈神,俗稱“送竈王爺”。這天還要在門後設香祭祀“喜蘭(佛朵)”媽媽,以求出入平安。
滿族傳統節日
頒金節
蟲王節
添倉節
太陽日
龍擡頭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