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永樂大典是誰主編的?

永樂大典是誰主編的?

《永樂大典》的總編纂是解縉,太子少師姚廣孝和禮部尚書鄭賜為監修,刑部左侍郎劉季篪為副監修,又增設正、副總裁;命禮部簡派官員以及四方宿儒文學之士充纂修,開館於文淵閣,命光祿寺給以朝暮膳。參加編纂的官員前後多達三千余人。

永樂元年七月,朱棣以天下古今事物,浩如煙海,散載諸書籍,查找不易,命翰林學士解縉等將“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蔔、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壹書,毋厭浩繁。解縉等奉詔編纂,依韻編次,於次年十壹月,奏上成書送呈朱棣。朱棣賜書名為《文獻大成》,此即《永樂大典》的前身。但朱棣不滿於該書的急就速成,認為采摘不廣,記載太略,又於三年正月,諭解縉等在原書的基礎上重修。並增派太子少師姚廣孝和禮部尚書鄭賜為監修,刑部左侍郎劉季篪為副監修,又增設正、副總裁;命禮部簡派官員以及四方宿儒文學之士充纂修,開館於文淵閣,命光祿寺給以朝暮膳。參加編纂的官員前後多達三千余人。永樂五年十壹月,全書編成,朱棣更賜書名為《永樂大典》,並親撰序言以紀其事。

解縉(1369-1415年),字大紳,江西吉水人,明代著名學問家。他才思敏捷,十九歲中進士,為明太祖朱元璋所器重。後因上“萬言書”批評朝政,被罷官八年之久。永樂初,任翰林學士,主持纂修《永樂大典》,不久,又被排擠出朝。永樂五年(1407年)二月解縉貶廣西,降為布政使司參議,在廣西逗留約兩年。解縉之所以被貶廣西,有這樣的說法;明成祖有三個兒子,都是皇後所生,但立誰為太子,壹直定不下來。次子高煦,為人專橫,因打仗有功,暗中運動爭立為太子。成祖寵愛高煦,征求解縉的意見,解縉說:“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成祖默然不語。事隔不久,成祖出示壹張虎彪圖,命廷臣應制作詩。解縉見圖,立即寫了壹首呈上。詩寫道:“虎為百獸尊,誰敢觸其怒?唯有父子情,壹步壹回顧。”成祖見詩,知解縉借端諷諫,心中感悟,群臣也主張立皇長子高熾為太子,此事終於定了下來。太子雖立,仍不為成祖所喜。解縉進諫說:“這樣做會引起爭端,不好。”成祖不悅,認為他是有意離間,加以高煦挑撥,成祖壹怒之下,便將解縉貶到廣西。解縉到廣西後,暢遊名勝古跡,全州、興安、靈川、桂林、陽朔、桂平、平樂、柳州、寧明、龍州、憑祥、梧州、蒼梧、藤縣、北流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每到壹處幾乎都應景賦詩,據不完全統計,他在廣西作詩近三十首。從詩篇看,他的思想感情是錯綜復雜的。壹方面,眼前的奇麗風光,使他心情舒暢,詩興勃發,寫下了象《全州雜興》、《七星巖》、《蒼梧即事》、《陽朔人》、《龍州得詩篇》;《全州雜興》詩雲:“陶生①岸畔舞風清,唐介②墳前江水平。兩岸鷓鴣啼不盡,畫船撾鼓到全城。”“全城三面臨湘水,撲地閭閻著姓家。侍女畫船爭渡處,采蓮采得並頭花。”另壹方面,當他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萬種哀愁又湧上心頭,產生了思鄉之感“三月藤江聽子規③,桐花細雨濕征衣,遙知鄉裏逢寒食,處處人間上冢歸。”(《上北劉》)詩人的心情又是如此惆悵。然而,他對明朝王室仍抱有幻想,永樂八年(1410年)他奔赴京城,私下謁見太子。事被高煦發覺,說他私覲東宮,必有隱謀。明成祖非常生氣,將他逮捕下獄。他在獄中被關了五年,壹次錦衣衛上報囚犯名冊,成祖見了解縉的名字,問道:“解縉還在嗎?”稍露憐惜之意。高煦得知此事,害怕成祖重新起用解縉,於是密令用酒灌醉他,而後拖到積雪中活活凍死。時為永樂十三年(1415年),年僅四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