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關於用書信傳遞信息的詩句

關於用書信傳遞信息的詩句

1.關於信息傳遞的詩

1、壹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寄外征衣》唐代:陳玉蘭

譯文:信中每壹行字上都浸透了我的眼淚,寒氣來到妳身邊的時候,我寄出的寒衣不知收到沒有?

2、寫得家書空滿紙!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宋·陸遊《漁家傲》

譯文:流著淚面對這空白的書信紙,心中的思念之情怎麽能壹張紙就能表達出來的,當書信寄出再收到的時候,這已經是明年的事情了。

3、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逢入京使》唐代:岑參

譯文:在馬上與妳相遇無紙筆,請告家人說我平安無恙。

4、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秋思》唐代:張籍

譯文:壹年壹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身居洛陽城內的遊子,不知家鄉的親人怎麽樣了;寫封家書問候平安,要說的話太多了,又不知從何說起。信寫好了,又擔心匆匆中沒有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寫完;當捎信人出發時,又拆開信封,再還給他。

5、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漢·無名氏《飲馬長城窟行》

譯文:呼喚童仆打開木盒,其中有尺把長的用素帛寫的信。

6、江水三千裏,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明·袁凱 《京師得家書》

譯文:綿綿的江水有三千裏長,家書有十五行那麽長。行行之間沒有其他的言語,只是告訴我要盡早回到故鄉。

2.古代有關用信件傳遞愛情的詩句

古代用信件傳遞愛情詩句如下:

《飲馬長城窟行》 漢 無名氏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輾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結素魚貽友人》 唐 李冶

尺素如殘雪,結為雙鯉魚。

欲知心裏事,看取腹中書。

《春望》 唐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秋思》 唐 張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家書後批二十八》 唐 韓偓

四序風光總是愁,鬢毛衰颯涕橫流。

此書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頭。

《京師得家書》 明 袁凱

江水三千裏,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得家書》 唐 杜甫

去憑遊客寄,來為附家書。

今日知消息,他鄉且舊居。

熊兒幸無恙,驥子最憐渠。

臨老羈孤極,傷時會合疏。

二毛趨帳殿,壹命侍鸞輿。

北闕妖氛滿,西郊白露初。

涼風新過雁,秋雨欲生魚。

農事空山裏,眷言終荷鋤。

《贈獵騎》 唐 杜牧

已落雙雕血尚新,鳴鞭走馬又翻身。

憑君莫射南來雁,恐有家書寄遠人。

《漁家傲》 宋 陸遊

東望山陰何處是?往來壹萬三千裏。

寫的家書空滿紙!

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

寄語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

行遍天涯真老亦!

愁無寐,鬢絲幾縷茶煙裏。

《端州江亭得家書》 唐 李紳

雨中鵲語喧江樹,風處蛛絲飏水潯。

開拆遠書何事喜,數行家信抵千金。

《蝶戀花》 宋 趙令畤

尺素重重封錦字。

未盡幽閨,別後心中事。

佩玉采絲文竹器。

願君壹見知深意。

環玉長圓絲萬系。

竹上斕斑,總是相思淚。

物會見郎人永棄。

心馳魂去神千裏。

《蝶戀花》 宋 晏幾道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

睡裏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沈魚,終了無憑據。

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3.關於信息傳遞的詩

中國古代郵驛,歷代均由國家官辦,為統治者服務,而民間通信異常艱難。唐代詩人杜甫曾在《春望》中這樣描繪過:“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說明在那戰火連天的歲月,偶得壹封家書,比得萬金還貴。在漫長的年代中,很多古詩都有關於傳遞信息的記載。筆者擷取幾則如下。

壹、鼓角催曉。擊鼓是傳遞緊急警報的壹種方法。從商代蔔辭中可以看出,它是“聲光”通信中最早的壹種。周《禮記·夏官·大司馬》中就有用擊鼓傳遞信號的規定:“中軍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鼓者,擊鼓可傳號令,鼓士氣,壯軍威,同仇敵愾,勇往直前,以鼓角相聞,聲聲不絕。唐詩人岑參《武威送別劉判官赴磧石西行軍》詩中曰:“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壹動胡天曉。”

二、烽火報警。西周主要發展的是烽燧大鼓,用以傳遞緊急軍情。為了防止犬戎從西、北方入侵,曾在豐鎬東部的驪山上設置了烽火臺和大鼓,與周圍的諸候約定,如烽火起,則是敵人入侵,各路諸候都要前來勤王。《漢書》載:“有寇即火然舉以相告”,前烽舉火,後烽呼應。《史記》有“邊郡之士,聞烽舉燧,皆攝弓而馳,荷兵而走”。唐末詩人盧汝弼《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曰:“朔風吹雪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半夜火來知有敵,壹時齊保賀蘭山。”壹有火警,將士不畏艱險,壹齊上陣,保衛祖國邊疆。

三、檄牌通信。金牌是壹種通信檄牌。“牌長尺余”,木制。“朱漆刻以金書”,上刻“禦前文字,不得入鋪”,傳遞時“過如飛電,望者無不避路”。南宋紹興十壹年(1141年)間,秦檜以宋高宗名義,壹天內連發十二道金牌傳達命令,勒令嶽飛退兵。同年十二月以“莫須有”罪名,將嶽飛害死於臨安(今杭州市)大理寺獄中。明李東陽在《金字牌》詩中寫道:“金字牌,從天來,將軍慟哭班師回,士氣郁怒聲如雷。聲如雷,震邊陲,幽薊已覆無江淮。仇虜和,壯士死,天下事,安有此,國之亡,嗟晚矣!”

四、虎符調兵。符有兩種:壹為銅虎符,壹為竹虎符。銅虎符用途有二:壹為郡守符,作為中央委任太守的證明;二為發兵符。《史記》中記載有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信陵君拿上如姬從王室盜來的兵符,趕往邊境,撤換了魏將,率兵解除趙國之危,深得民心,表現出信陵君能急人之困的義勇精神。唐人韓翃有詩雲:“懷君樂事不可見,鬃馬翩翩新虎符”;羅珦也有“三十年前此布衣,鹿鳴西上虎符歸”的詩句。可見,虎符是古代傳達命令,調兵遣將的信物。

4.描寫古人書信來往的詩句

魚傳尺素出處:

用“魚”來傳遞書信的典故,最早出現在東漢蔡邕的《飲馬長城窟行》的樂府詩集裏,說的是離別的親人之間的書信往來的思念情感。

《飲馬長城窟行》全文:“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他鄉各異性。展轉不可見,忽覺在他鄉。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宋代秦觀的《踏莎行》詞也有對“魚傳尺素”的描述。

詞的全文:“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翻譯成現代文意思是:“漫霧遮沒樓臺,暗淡的月色蒙住津渡,桃源美境任妳怎樣盼望都是無法找到之處。怎能忍受這孤獨的館舍正緊緊關住春天的冷寒,特別是在杜鵑悲啼不停夕陽將暮。驛站寄來了梅花,魚雁傳送到書素,堆砌起來的怨恨重重疊疊無法指數。郴江幸運而又悠然自得地環繞著郴山,為了何人又要流向瀟湘去。”

鴻雁傳書的出處:

《周易 漸》曰:初六鴻漸於幹,上九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威儀吉;《禮記 月令》曰: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鴻雁來,是月也,以立春……盲風至,鴻雁來……是月也,日夜分……鴻雁來賓,爵入大水為蛤……是月也;《儀禮》曰:大夫執雁取其候時而行也。婚禮下達,納采用雁;《周書》曰:白露之日鴻雁來,鴻雁不來,遠人背畔。小寒之日雁北方,雁不北方,民不懷至;《春秋繁露》曰,凡贄大夫用雁,雁有類。長者在民上,必有先後,雁有行列,故以為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