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學習的目標不明確。
大學生自己學習目標的缺失,不管是在壹般的大學,還是在重點大學,這都是壹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大學之前的學習壹直是有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在教師的指導下,“應該學什麽”,“不應該學什麽”,這類問題的答案似乎都很明確。
學生沖著考入壹所名牌大學的目標,日夜拼搏,努力學習。然而進入大學後,更加強調自主學習,沒有了教師和父母的指導,就失去了明確的學習目標。有的學生對自己的空余時間不知如何管理,漫不經心:有的學生表現為沒有主見,別人考什麽證參加什麽培訓班,在缺乏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下,盲目跟風;有的學生學習相當被動,完成老師布置的相關作業後,就無所事事,沈迷於網絡和遊戲;還有的學生脫離了自身的實際情況,樹立了大而空的目標。這些都是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的表現。
第二,學習態度不端正。現在的大學生中,很多人對自己“為什麽要學習”缺乏正確的認識。因而在學習中,缺乏積極主動的學習心態,表現在遇到上課老師點名的課就去聽,課後就是玩遊戲、聽歌等;平時對學習內容不加以主動消化,把希望寄托在考前的劃重點、考試作弊上。同時,對實踐課程不予以重視,不太註重自己能力的發展,思維還像初高中壹樣,過於註重考試中的分數和考試的結果,對自己的能力是否有所發展不聞不問。對待必修課和選修課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態度,輕視選修課,抱著無所謂的態度上課。
第三,學習方法不當。初高中的學習方法是老師手把手地教,指導學生應該學什麽,應該怎樣學。學生只需要被動地接受,並予以應用。進入大學學習生活後,失去了教師的監管和指導,更需要的是壹種自覺的精神。大學裏的壹種普遍的現象就是上課聽聽做下筆記、考前死記硬背。這樣的方法對積累知識、培養專業技能不能起到壹點幫助作用。事實上,大學的學習更加註重獨立思考和勤於思考的精神。在中國現在的高等教育中,“學而不思、思而不深”的現象普遍存在。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強調思考對學習的重要性。
沒有獨立的思考,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要真正的學習,必須學會獨立思考。但是,還有很多學生缺乏主動思考的精神,依然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當代大學生在做論文和課題研究時,絕大多數都沒有做到深入探討和挖掘,只是淺嘗輒止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