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目暴風驟雨
拼音bào fēng zhòu yǔ
結構聯合式
解釋暴:突然而猛烈的;驟:急速。來勢急速而猛烈的大風大雨。比喻聲勢浩大,發展迅速的運動。
成語典故
出處《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明·吳承恩《西遊記》第69回:“有雌雄二鳥,原在壹處同飛,忽被暴風驟雨驚散。”
用法作主語、賓語;形容迅疾而猛烈的風雨或群眾運動。
示例 ①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國;其勢如~;迅猛異常。②清朝末年;農民起義如同~;沖擊著搖搖欲墜的清王朝。
故事
朱紫國國王在端陽節上,被妖怪搶走了王後,由於驚恐憂思,把粽子凝滯在腹內,因此得了重病。
三年後,唐僧四人取經路過朱紫國。孫悟空為國王懸絲把脈後,說:“陛下因為驚恐憂思而得病,病的名字叫雙鳥失群之癥。”眾人問:“神僧長老,什麽是雙鳥失群之癥?”行者說:“有雌雄二鳥,原在壹處同飛,忽被暴風驟雨驚散,雌不能見雄,雄不能見雌,雌想雄,雄也想雌:這不是雙鳥失群嗎?”眾人齊聲喝彩道:“真是神僧!真是神醫!”
悟空用藥打下了國王腹內的粽子,又制服了妖怪,救回了王後,徹底治好了國王的病。
詞語辨析
造句周立波《暴風驟雨》第壹部壹:“廢除幾千年來的封建制度,要壹場暴風驟雨。這不是壹件平平常常的事情。
近義詞狂風暴雨、急風暴雨
反義詞和風細雨、東風化雨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主語、賓語;形容迅疾而猛烈的風雨或群眾運動
成語結構:聯合式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正音:驟,不能讀作“jù”。
成語辨形:驟,不能寫作“聚”。
成語辨析:暴風驟雨和“狂風暴雨”;都形容大風大雨;都可比喻浩大的聲勢;兇猛的來勢。不同在於:①~偏重在“急”;多用來比喻來勢迅猛;不可阻擋的群眾運動;“狂風暴雨”偏重在“猛”;常用來形容瘋狂的攻擊;殘酷的考驗;激烈的戰鬥;險惡的處境等。②在形容大風大雨時;多用暴風驟雨。③“狂風暴雨”可比喻粗暴的方法和態度;暴風驟雨不能[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