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罪羊原指古代猶太教祭禮是替人承擔罪過的羊,比喻代人受罪過的人。其結構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作賓語、定語等,含貶義。
出處
“替罪羊”成語出自《聖經·利未記》16:“亞倫把兩只山羊安置在會幕門口,為那兩只羊拈鬮,壹鬮歸與耶和華,壹鬮歸與阿撒瀉勒。歸與耶和華的羊獻為贖罪祭,歸與阿撒瀉勒的羊要活著安置在耶和華面前,用以贖罪,打發人送到曠野去,歸與阿撒瀉勒。將兩手按在羊頭上,承認以色列人諸般的罪孽過犯,就是他們壹切的罪愆,把這罪都歸到羊的頭上,借著所派之人的手,送到曠野去。要把這羊放在曠野,這羊要擔當他們壹切的罪孽,帶到無人之處。”?
中國古代也有類似替罪羊的記載。《孟子·梁惠王上》:“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棘,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歟?’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
後來,“替罪羊”作為壹個具有悲劇色彩的成語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