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照鄰
季生昔未達,身辱功不成。
髡鉗為臺隸,灌園變姓名。
幸逢滕將軍,兼遇曹丘生。
漢祖廣招納,壹朝拜公卿。
百金孰雲重,壹諾良匪輕。
廷議斬樊噲,群公寂無聲。
處身孤且直,遭時坦而平。
丈夫當如此,唯唯何足榮。
盧照鄰的詠史詩,在“唐初四傑”詠史詩中首屈壹指。他的《詠史四首》分別詠懷漢代四位名人季布、郭泰、鄭泰和朱雲。這首是第壹首,寫的是能屈能伸忠直孤正 、不畏強權、正氣凜然的大丈夫季布。
全詩可分為四層,每層四個句子。“季生昔未達,身辱功不成。髡鉗為臺隸,灌園變姓名 。”概括了季布淪落為奴時的悲慘經歷。他跟從項羽起兵失敗,又被劉邦懸賞捉拿,當作刑徒賣給朱家為奴。朱家把他隱藏保護起來,還給他置辦了田舍,他隱姓埋名以種田為生 。“幸逢滕將軍 ,兼遇曹丘生。漢祖廣招納,壹朝拜公卿 。”此處為二個段落,既寫季布幸遇伯樂時來運轉,同時也是贊賞夏侯嬰舉賢不疑、劉邦不記私仇的賢德。按史書記載,朱家為季布向夏侯嬰澄冤,以“臣各為其主用”的道理說明季布不但不應被問罪,實為賢能之士,並請他向劉邦上疏赦免季布。劉邦赦季布為郎中,又得到曹丘生替他宣揚令德,於是名聲傳了開來。第三段是寫季布耿直忠正,當眾怒斥嘩眾取寵、邀功請賞的樊噲,義正辭嚴,人皆震動 。“百金孰雲重,壹諾良匪輕 ”,出自楚諺“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 ”,意思是季布的壹句承諾比百兩黃金還重。為下兩句詩“廷議斬樊噲,群公寂無聲”作鋪墊。
據《漢書·季布傳》記載,單於呈書輕視呂太後,太後怒,召來大臣商議對策。樊噲說:“臣願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 。”群臣大多敷衍表示贊同,只有季布反對說 :“樊噲可斬也!夫以高帝兵三十余萬,困於平城 ,噲時亦在其中。今噲奈何以十萬眾橫行匈奴中,面謾。且秦以事胡,陳勝等起,今瘡痍未療,噲又面諛,欲動搖天下 。”此話壹出,舉座皆驚,群臣面面相覷,不知所措。有人為季布冒“逆鱗”而擔憂,有人為季布的膽識而驚異。呂太後從此也沒有再提報復匈奴的事了,壹場壹觸即發的戰爭被制止。最後以四句議論作結,贊揚季布的耿直英勇,抒發詩人敬仰傾慕的心情。
全詩僅用了80 個字 ,就使壹個亦剛亦柔、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形象躍然紙上。其中既有他的身世經歷概括,又有生動傳神的典型事例的細致刻劃,表現季布為國家為民族甘願犧牲自己的大無畏精神,詩歌夾敘夾議,表明了詩人對高潔誌士,忠良賢能的敬慕與贊賞,對阿諛逢迎之人的鄙薄,同時也表達了詩人自己的政治精神。
初唐時期,戰爭頻繁,皇帝好大喜功,臣屬報喜不報憂,獻諛之風擡頭。詩人的《詠史》詩就是對這種社會政治風氣的揭露與批評。
戰城南
盧照鄰
將軍出紫塞,冒頓在烏貪。
笳喧雁門北,陣翼龍城南。
雕弓夜宛轉,鐵騎曉參驔。
應須駐白日,為待戰方酣。
唐高宗時代,對突厥、高麗、百濟、吐蕃等外族邊境發動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戰爭,很多人以詩文借漢事表達思想。盧照鄰這首《戰城南》就是通過贊頌漢軍將士討伐匈奴的英勇頑強精神,表達詩人的愛國熱情和建功立業的渴望。詩充滿豪情和雄壯之氣,使人振奮,是壹首格調昂揚激越的戰歌。
詩的首聯是嚴整的對句 。“將軍出紫塞,冒頓在烏貪”指出交戰的雙方,又介紹交戰的地理背景。能征善戰的單於冒頓,殺父自立,滅東胡,逐月支,征服丁零,侵入秦之河南(今內蒙古河套壹帶)地,勢力強盛。西漢初年,不時進壹步南下侵擾,嚴重影響西漢王朝。這裏以“冒頓”對“將軍 ”,冒頓既已如此勇猛,那麽“將軍”自然也是身手不凡的。這裏為下文的酣戰作鋪墊 。“烏貪”與“紫塞”相對,說明是在異域的。“紫塞”是古代人們對長城的習慣稱謂。
紫色 ,象征著高貴、莊嚴,不可侵犯,正與烏相對。“烏 ”字後再加以“貪”字,更易使人產生鄙薄感。詩歌利用字詞的形、義及色彩在人們心中的定勢,巧妙地造成壹種邪不壓正的氣勢,既為下文作鋪墊,又表現必勝的信心。
“笳喧雁門北,陣翼龍城南 ”,照應首句,指出“將軍出紫塞”的原因。敵人如此猖狂,漢軍自然要奮起抗敵 。下句的“陣翼龍城南”也因此有了著落。
不但正面迎擊,還左右包圍,兩翼的戰陣已達“龍城南”——直搗敵巢。足見我軍之強大,英勇抗擊外敵的浩然正氣充斥字裏行間。
“雕弓夜宛轉,鐵騎曉參驔 ”,進壹步描寫抗敵將士的戰鬥生活。他們嚴陣以待夜不釋弓,晨不離鞍,隨時準備飛矢躍馬 ,追奔逐北 。比起“枕戈待旦”,“夜抱玉鞍”這樣的描寫新穎而有氣魄。“宛轉”“參驔 ”,既恰當地表現了前方將士緊張而又鎮定自若的心情,又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應須駐白日,為待戰方酣”是流傳千古的名句。
詩裏雖沒具體說明這次交鋒是什麽時候開始的,但白日即將結束,戰鬥還在激烈地進行。將士們等待迎接決戰的勝利,因此從心底發出了呼喚:太陽呀!請您留下來,讓我們與敵軍決壹雌雄!日出日落是不可改變的自然規律 ,“應須駐白日”的呼喚,表面悖理而近癡,實則生動地表現了將士們高昂的鬥誌。這是由“安得長繩系白日 ”詩句變化來的 。結尾以“戰方酣”三字,並未直說戰爭的勝負,但孰勝孰負已然明了,因為第二聯已表明直搗敵巢——陣翼龍城南了。
這是壹首裁樂府以入律的佳作。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說 :“ 盧之音節頗類於楊。”陳僅在《竹林答問》中也說 :“六朝之有唐,四傑之力也。中間惟盧升之出入《風》、《騷》,氣格遒古,非三子所可及。盈川‘愧在盧前’,非虛語也。”
春晚山莊率題
二首(其壹)
盧照鄰
顧步三春晚,田園四望通。
遊絲橫惹樹,戲蝶亂依叢。
竹懶偏宜水,花狂不待風。
唯余詩酒意,當了壹生中。
詩的頭兩句“顧步三春晚”,點明正是暮春三月,詩人不正面刻劃春天的美麗,而用“顧步”兩字,似乎春亦有靈性,顧影自憐,不忍離去,兩個字將春天刻劃得栩栩如生 ,新穎逼真 。次句“田園四望通”,放眼四望,通達遼闊。這質樸的詩句,簡潔地勾勒出壹個平坦、暢達的山村背景。這種幽遠寧靜的小山村,最是為詩人們向往的。
“遊絲橫惹樹,戲蝶亂依叢 ”,寫的是昆蟲活動的狀態:那浮遊的絲縷懸掛在樹間,吐絲的蠶兒自由自在地爬行。那飛舞嬉戲的蝴蝶逍遙地停歇在草叢間,無拘無束。壹個“惹”字、壹個“亂”字,擬人化地表現出那些小動物的活躍、繁忙,而又各得其所的自在場面 。這幾句具體描寫山村風光 。“竹懶偏宜水,花狂不待風 ”,寫的是植物的絢麗多彩的姿態。那慵懶的修竹在綠水旁舒展,那狂放的花心如癡如醉。“懶”字、“狂”字,生動地表現了竹、花的繁茂與恣肆。這裏所描寫的景物,並非奇花異草、珍禽異獸,而只是山村常見的蟲蝶竹花。詩人卻將它們刻劃得精靈可愛。
這四句詩緊扣“春晚”,將山村生機勃勃、恣態萬千、逍遙自在的田園風光美。
面對自然美景,多愁善感的詩人卻發出了遲暮的感慨 :“唯余詩酒意 ,當了壹生中。”詩人賦詩離不開酒 ,“當了”二字抒發心中憤懣之情。詩人在《釋疾文·序》裏曾說 :“先朝(高宗)好吏,予方學於孔、墨;今上(武則天)好法,予晚受乎老、莊。彼圓鑿而方枘,吾知齟齬而無當。故吾甘棲棲以赴蜀,分默默以從梁 。”萬物都逍遙自在各得其所,詩人卻懷才不遇,未能展其誌,這當然令人感傷與失落了。
昭君怨 盧照鄰
合殿恩中絕,交河使漸稀。
肝腸辭玉輦,形影向金微。
漢地草應綠,胡庭沙正飛。
願逐三秋雁,年年壹度歸。
據史書記載 ,漢元帝後宮嬪妃眾多,難以選擇,於是靠畫像召幸。嬪妃們爭相賄賂畫工,只有王昭君貌美心高,分文不奉。畫工將她醜化了許多,使她入宮五六年未能見皇上。正逢匈奴入朝請求和親,昭君自願出塞。當她盛裝向皇上辭行時,光彩照人。元帝悔恨莫及,怒斬毛延壽等畫師。此後詩人多借此事抒發幽怨的情懷。漢樂府有《王昭君 》,晉有《王明君歌 》,《琴操 》有《昭君怨》等。盧照鄰這首《昭君怨》比起當時上官儀的《王昭君》清新剛健,引人註目。
詩歌以嗟嘆起句,“合殿恩中絕”,指皇上的恩德被阻絕不能下達。古詩《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詩人在此熔煉這首古詩,既交代了昭君的身世,又蘊藉著棄捐之意、艾怨之心 。“交河使漸稀 ”,是進壹步闡明“ 恩中絕”的。昭君初嫁時,朝廷還時常派使臣去探望,到後來連使節也逐漸稀少了。足見皇帝已經將忠義之人忘卻了,恩義斷絕。
因為“ 交河使漸稀 ”,引起昭君對往事的回憶:“肝腸辭玉輦,形影向金微 。”當年自己肝腸寸斷地辭別了漢宮,形單影只走向遙遠而陌生的胡庭。她顧影自憐,壹步壹回首,戀戀不舍。背井離鄉何其悲涼!因為永世不能回去,所以就更加思念故鄉,由眼前匈奴景色想到故國景色 :“漢地草應綠,胡庭沙正飛 ”,壹邊是塵土飛揚,風沙肆虐,壹邊是草色蔥綠春意盎然。兩相對照,襯托出人物的內心憂傷。這裏詩人寓情於學,以有聲有色的對比詩句,將人物的哀怨憂思抒發得淋漓盡致。
“願逐三秋雁,年年壹度歸 ”,這兩句詩直抒胸臆 ,詩中主人公的感情閘門似乎終於打開,千般怨,萬般恨,噴發而出,化作壹個願望:象雁兒壹樣壹年回來壹次。此處意由象外點:象鴻雁那樣自由是不可能的,她的願望只能空留遺恨。
這首五言律詩以琴曲舊題寫,屬對工整,音韻和諧 。“漢地草應綠,胡庭沙正飛。願逐三秋雁,年年壹度飛 。”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詩人構思精巧,用詞準確而貼切。盧照鄰壹生懷才不遇,屢屢遭受讒言和誹謗甚多。此詩明裏哀嘆昭君之不幸,實則是對自己郁郁不得誌的壹生發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