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尚有綈袍贈)》
唐/高適
尚有綈袍贈,應憐範叔寒。
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
註釋
①綈袍:用粗絲織成的較厚的衣服。
②範叔:戰國時範雎。範雎本是魏大夫須賈門客,後須賈在相國魏齊前說範雎壞話,魏齊怒,差點將範雎打死。範雎更名張祿,逃到秦國,官至宰相,威震天下。後須賈出使秦國,範雎故意穿破衣服去見他,須賈可憐範雎,送給他壹件綈袍。及知範雎即張祿,大驚,托人謝罪。範雎因綈袍事,終於沒殺須賈。
③天下士:指能治理天下的奇士。
④布衣:普通人。
譯文
須賈還能夠送給範雎壹件綈袍,完全是因為可憐他貧寒。可笑他不知道面對的是能治理天下的奇士,仍然把範雎當作普通百姓相看。
賞析
高適少年落魄,直至五十歲時才仕途亨通,官至淮南、西川節度使,封渤海縣侯,詩名也遠播四海。從這首詩的口氣看,應當寫於未入仕途之時。
詩的開頭兩句講範睢的故事。《史記·範睢蔡澤列傳》記載:戰國時範睢事魏大夫須賈,因隨須賈出使齊國,齊王賜他金十金和牛酒。須賈懷疑範睢通齊,告訴魏相。魏相派人淩辱範睢,幾欲置之死地。範睢裝死得以逃到秦國,遊說秦昭王獲得成功,被拜為相,封於應(今河南省寶豐西南),稱“應侯”。“範睢既相秦,秦號曰‘張祿’,而魏不知,以為範睢已死久矣。魏聞秦且東伐韓、魏,魏使須賈於秦。範睢聞之,為微行,敝衣間步之邸,見須賈。須賈見之而驚曰:‘範叔固無恙乎!’範睢曰:‘然。’須賈笑曰:‘範叔有說於秦邪?’曰:‘不也。睢前日得過於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說乎!’須賈曰:‘今叔何事?’範睢曰:‘臣為人庸賃。’須賈意哀之,留與坐飲食,曰:‘範叔壹寒如此哉!’乃取其壹綈袍以賜之。”後須賈知範睢已為秦相,前往謝罪,範睢沒有處死他,說:“然公之所以得無死者,以綈袍戀戀,有故人之意,故釋公。”放須賈回魏國。
“綈袍”是用粗絲綿做成的袍子,“綈”比綢子厚實、粗糙。“寒”除了寒冷,還有貧寒、窮困的意思;“尚有”與“應憐”相連接,說明須賈雖然曾得罪於範睢,差壹點置範睢於死地,但他對故人還有壹點同情、憐憫之心。這說明,為人不可太勢利,太刻薄,要寬容,要大度。
“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這兩句寫須賈並不知道範睢已貴為秦相,還把他當成平民看待。詩人在這裏是在借題發揮,意在諷刺須賈之流有憐寒之意而無識才之眼,竟然把身為秦相,天下所重的範睢看成是布衣寒士。詩中的“天下士”,即國士,傑出的人才。“布衣”,代指平民。古時壹般平民穿布衣。
這首詩敘事和議論結合,充滿情感。詩人在詩中發古之幽情,給人壹種強烈的感受,能夠引起讀者的***鳴。詩中幾個連接詞的運用也恰到好處,上兩句的“尚有”“應憐”,寫出須賈贈袍時的那種憐憫心態,並不以為範睢能夠發跡,更沒有看出範睢已經發跡,看出須賈只是壹個平庸之人;下兩句的“不知”“猶作”,看上去是心平氣和借事說事,而實際上卻充滿激憤之情。
擴展閱讀:高適詩歌風格
“雄渾悲壯”是高適的邊塞詩的突出特點。其詩歌尚質主理,雄壯而渾厚古樸。高適少孤貧,有遊俠之氣,曾漫遊梁宋,躬耕自給,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個性,故詩作反映的層面較廣闊,題旨亦深刻。高適的心理結構比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詩多直抒胸臆,或夾敘夾議,較少用比興手法。
高適詩歌的註意力在於人而不在自然景觀,故很少單純寫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時伴有寫景的部分,因此這景帶有詩人個人主觀的印記。《燕歌行》中用“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鬥兵稀”勾劃淒涼場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組成富有主觀情感的圖景,把戰士們戰鬥不止的英勇悲壯烘托得更為強烈。高適在語言風格上用詞簡凈,不加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