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翻譯與解讀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01。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02。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03。
樸散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04。故大制不割05。
今 譯
知道為雄性的剛強,卻退守雌性的柔靜,可以成為天下的深溪。為天下的深溪,常有的德性就不會離散,即能回歸嬰兒般的純真。
知道明白,卻退守於暗昧,可以成為天下的法式。為天下法式,常有的德性就不會差失,即能回歸於無窮的境界。
知道為尊貴,卻退守卑賤,可以成為天下的深谷。為天下的深谷,常有的德性就會充足,即能回歸太初的純樸。
太初純樸之道分散生成萬物,有道之士利用萬物,即能成為百官之長。所以,國君治國不傷害生靈。
評 議
此章是老子勸導世人尤其國君,要謙卑自牧、復歸純樸,“後其身而身先”、“不敢為天下先而能成器長”的人生哲學。因此,老子以雄雌、溪谷、黑白、榮辱、嬰兒等作比喻,含蓄而辯證地闡明這種人生修養的哲學。
老子這番話,既是對壹般世人進行人生道德修養的勸導,也是對壹國之君修身治國的教誨。老子勸導國君,只有謙卑自牧、少私寡欲、復歸於樸,方能“為官長”,才能達到“大制不割”的和諧境界。
有些著名治老學者,諸如易順鼎、馬敘倫、高亨、張松如、陳鼓應等皆認為本章有後人竄入之語,非《老子》原文。如高亨說:“‘榮’,帛書甲乙本均作‘白’。按《老子》古本有可能作白者。《莊子· 天下》引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辱,借為。《玉篇》:‘,垢黑也。’雄與雌,白與,義各相反。但上文已有‘知其白’,故依王弼本、河上公本仍作‘知其榮’。”(《老子註譯》)陳鼓應先生依據以上諸學者所說,亦認為本章“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二十三字為後人竄入語,非《老子》原文。雖然,以上諸學者所說並非完全相同,但他們皆認為本章那些字句為後人竄入文字,非《老子》原文。他們的看法,的確有壹定道理。但應當看到,《老子》原書至今尚未面世,流傳的各種《老子》版本皆為傳抄本。在傳抄過程中,難免有些增損。《老子》作為哲理散文詩,常用比喻,重疊句式,具有詩歌的旋律,與壹般散文的構思和結構不同,因此就不能用壹般散文的邏輯思維及其結構視之。也不應根據《莊子》、《淮南子》等書所引文字,來判斷此章用字的是否。後人引用古書,並非嚴格按照古書逐字逐句引用,因此就不能依據後人所引文句,判斷《老子》書的真偽。用《老子》書前後的文字不同,來判斷《老子》某章字句的真偽,亦不科學。更何況《老子》本章,除王弼本作“故大制不割”而多壹“故”字外,河上公本、王弼本和傅奕本三種版本文字皆相同。這就說明,易順鼎等學者對本章幾句認為為後人竄入之語的看法,只能供讀者參考,不能認為就是如此。
古人引用古籍中的成句,任意篡改者,亦並不少見。因此,我們訂正古代著作,應當慎之又慎,不能輕信某某人只字片言,就輕易更改古籍中的文字。
註釋
01 溪:深溪。 德:德性,本性。
河上公曰:“雄以喻尊,雌以喻卑。人雖自知其尊顯,當復守之卑微,去雄之強梁,就雌之柔和,如是則天下歸之,如水流入深溪也。”
王弼曰:“雄先之屬,雌後之屬也。知為天下之先也,必後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也’。溪不求物而物自歸之,嬰兒不用智而合自然之智。”
奚侗曰:“雄、雌以喻剛、柔。柔能順受,故以‘溪’喻。《禮記 · 樂記》曰:‘德者,性之端者也。’‘常德’,猶言本性。嬰兒,言‘柔弱’。十章:‘專氣致柔,能嬰兒乎?’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又雲:‘骨弱筋柔而握固’。‘歸於嬰兒’與‘守雌’相應。”
02 白:明。 黑:暗昧。 式:法式,模式。 忒:差,差失。 無極:無窮。
河上公曰:“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雖自知昭昭明白,復守之以默默,如暗昧無所見,如是則可為天下法式,其德常在。人能為天下法式,則德常在於己,不復差忒。德不差忒,則長生久壽,歸身於無窮極也。”
03 榮:喻尊貴。 辱:喻卑賤。 足:充足。 樸:質樸。《說文解字》曰:“樸,樸素也。”
河上公曰:“榮以喻尊貴,辱以喻汙濁,人能自知己之有榮貴,當復守之以汙濁,如是則天下歸之,如水流入深谷也。”
奚侗曰:“榮、辱謂貴、賤。賤者卑下,故以谷喻。樸者,質樸,對榮華言。‘歸樸’與‘守辱’相應。”
04 散:分散。 器:物。 官長:百官之長。即河上公曰“聖人升用則為百官之元長也”。奚侗曰:“官長,群有司。”
05 制:同“治”。 割:割裂,傷害。
奚侗曰:“大制,謂宰制萬物,對上‘官長’言。割,謂裁割。不割,猶雲‘不器’。器,必以裁割而成也。”按河上公本、王弼本作“故大制不割”,傅奕本無“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