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 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此詩大約作於天寶三載(744)李白被排擠出京時。組詩***三首,這裏選的是第壹首。詩的開頭四句,用誇張的手法極寫飲食的奢華:金杯裏,醇美的清酒壹鬥值十千;玉盤裏,珍貴的佳肴壹盤值萬錢(羞,同饈)。可是,壹向嗜酒豪飲的詩人卻無心飲食,詩人的心態與外部環境形成鮮明的對照。“停”、“投”、“拔”、“顧”四個動詞表現了詩人茫然失措的情緒,這壹連串的外在動作正是詩人內心極度不平靜的表現。
為什麽如此不平靜呢?,五、六兩句正面寫行路難,冰堵黃河,難以橫渡;雪滿太行,難以攀登。詩人以到名山大川的願望受阻作比,暗喻人生道路的艱險和理想的難以實現。原來李白被召入京,滿以為會大展抱負,沒想到唐玄宗只是把他當禦用文人,後又因得罪權貴,被賜金放還。在理想與現實尖銳對立的情況下,李白不甘屈服,所以七、八兩句運用了兩個典故:呂尚未遇周文王前,常在渭水邊釣魚,後遇文王被重用,幫助武王滅紂;伊尹受湯聘請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經過日邊,後來相湯伐桀。作者通過這兩個歷史人物始困終遇的故事,暗示自己在政治上有所期待和濟世的誌向。
九至十二句直抒胸中郁憤,歷史人物的際遇雖堅定了詩人對未來的信心,但是嚴酷的現實,又使詩人深感“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因此不禁再發出“行路難”的感嘆,高呼在縱橫交錯的歧路口,出路在何方?但是李白畢竟是曠達自負的人,他絕不會長久徬徨歧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便是他的信心與希望。這裏用南朝劉宋時期宗愨的典故:宗愨少時,叔父問其誌,他回答說,“願乘長風,破萬裏浪。”後宗愨屢建戰功,被封洮陽侯。最末兩句為全詩定下了樂觀向上的基調,充分體現了詩人與世抗爭的精神。
《行路難》原是樂府古題,多反映世路艱難與離愁別恨。李白這首詩緊扣題意“行路難”,因題生發,處處不離行路,但又推陳出新,用舊題寫新意,比前人所寫的《行路難》立意深廣得多。詩在表現詩人復雜的感情變化上十分成功,詩人用誇張的手法、形象的比喻、妥切的用典細膩地表達自己矛盾的心理活動。前四句面對美酒佳肴卻難於下咽是第壹個起伏,中間四句從行路受阻到希望終遇明君是第二個起伏,在上述兩個感情回旋的基礎上,詩末唱出了“長風破浪”的強音。全詩從實到虛,從外到內,從今到古,回旋激蕩,層層遞進。打個比方,詩的前面,猶如天空時晴時陰,到最末是晴空萬裏,全詩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開闊境界與高昂的調子中結束,既表現了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後的內心憤懣,又反映了李白毫不屈服、積極抗爭、充滿信心、追求理想的復雜心態與樂觀精神。
冰塞雪滿,道路之難甚矣。而日邊有夢,破浪濟海,尚未決誌於去也。後有二篇,則畏其難而決去矣。此蓋被放之初述懷如此,真寫得難字意出。(清編《唐宋詩醇》卷二)
“停杯”、“長風”二聯,振動易學,“欲渡”四句,排宕則不易,後人但學“停杯”以為豪。渡河、登太行、濟世也。冰雪譬小人,猶《四愁詩》之水深雪雰也。溪上、夢日邊,身在江湖、心在魏闕也。( 〔清〕劉鹹忻《風骨集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