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山居秋暝·王維》原文與賞析

《山居秋暝·王維》原文與賞析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的詩能細致入微地刻畫自然事物的動態,在描摹山水田園景色之中寄托自己閑適孤寂的情懷。《山居秋暝》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之壹。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點明季節是秋天,時序是傍晚,地點是山村,緊扣題目,也為全詩景物描寫的色彩定下了基調。秋天的傍晚,空寂的山林,又剛剛是在下了壹場雨之後。新雨初霽,空氣更加清新,山林更顯得空寂。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寫出了恬靜優美的意境。此聯為千古名句。皎月當空,月光傾瀉在松林間,透過婆娑的樹葉,照到地面上,斑駁可愛;大地萬籟俱寂,惟聞水聲潺潺,清澈的泉水映著月華在青石上緩緩流去。這壹聯緊承首聯,“新雨後”,月光更顯得皎潔、明亮,也只有“新雨後”,泉水才有可能在青石上流瀉。這是多麽清幽明凈的自然景色呵!壹個“照”字,壹個“流”字,賦予“月”和“泉”以生機和活力。讀詩至此,仿佛可以聽到泉流的聲響。從這聲響更反襯出山林的空寂。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這壹聯是由景寫到人。竹林裏傳來陣陣的喧聲笑語,原來是壹群勤勞的浣衣女披星戴月回村來了;荷葉叢中,忽然蓮花搖動,水波蕩漾,原來是那些打魚的小舟輕盈地順流而下。不見其人,先聞其聲,以動寫靜,動靜對比,反襯出山村的靜幽。同時詩人在這裏雖未寫色彩,但色彩鮮明,使人感到山村生活的淳樸天趣,生機勃勃。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尾聯由寫景轉到抒情。盡管萬紫千紅、鶯歌燕語的春光消歇了,然而,任憑它消歇吧,只要陶情於自然的樂處,盡管是秋色夜景,眼前的山林清泉,浣女漁舟,不也是同樣值得留戀的嗎? “王孫公子”也盡可以在此長久住下去的。《楚辭·招隱士》詩句有: “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詩人在這裏是反其意而用之。“王孫”在這裏既是泛指,也兼自指,從而表達了詩人安於這種隱逸生活的情懷。

全詩描寫秋天傍晚的山村景色。其中對自然景物的細致入微的描摹刻畫,全用白描手法,富有詩情畫意,創造了美的意境。唐人殷璠曾在《河嶽英靈集》中指出,王維詩的藝術特色是“在泉為珠,著壁成繪”。蘇東坡更明確地指出: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誌林》)這首詩就最突出地體現了這壹鮮明的藝術特色。

人曾言: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亦有甚托寄,而膾炙至此。予解之曰:字字緊款。姑言松間石上,月宜松,泉宜石,古人信口處,猶勝後人撚髭萬萬許。

( 〔明〕王季重《醉吟近草序》)

嚴滄浪以禪喻詩,余深契其說,而五言尤為近之。如王裴輞川絕句,字字入禪。他如“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以及太白“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常建“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浩然“樵子暗相失,草蟲寒不聞”,劉眘虛“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妙啼微言,與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等無差別。通其解者,可語上乘。(王士禎《帶經堂詩話》卷三)

(頷聯)人皆謂此壹聯佳,而不知此承起二句來,蓋雨後則有泉,秋來則有月,松石是在空山上見。(頸聯)人都作景會,大謬,其意註尾聯二句上,屋後有竹,近水有蓮,有女可織,有僮可漁,山居秋暝,有如是之樂,便覺長安卿相不能及此。(徐增《說唐詩》卷十五)

雨後,含下明月、清泉二句意。晚來秋,天氣晚晴,始見秋光也。(章燮《唐詩三百首註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