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不在記遊,而是評介天目山的獨絕佳處。壹開頭,作者用“幽邃奇古”四字概括了天目山的特點,又用“不可言”三字贊嘆其奧妙,逗人興趣。但作者並不接著就作具體介紹,而以三組對偶句泛論壹般深山僻嶺的不足和無味,抑彼揚此,用議論再作反襯。然後列舉天目山的“七絕”。這“七絕”是比較而來的,所舉都屬他山皆有、常人可覺的景物。前三絕是水、石、小廟,凡山都有,有目***睹。第四絕舉雷聲小,見出空曠高遠而回響輕散,是寫耳聽,亦有谷皆響之事。五絕寫雲,六絕寫松,則為名山多具而人所***賞的景物。至於七絕的茶和筍,本屬浙江土產,所以比之以浙江著名的龍井茶和破塘筍,撲鼻芳香,清品清味。作者以活潑的筆調、簡潔的語言寫上述景物的特點,點出獨絕處即止,不鋪敘,不渲染卻令人感到新奇,覺得奧妙,別有壹種情趣。“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韓愈這兩句詩,也許可以形容本文的寫作藝術特點。 篇末作者開了個玩笑,稍帶諷刺了庸俗客套,詼諧地對山僧說:“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這話確乎包含著真知灼見。祖國河山大好,我們都是她的兒女,都要愛護她,為她增色生光。 也表明了自己想歸隱山林退出官場的意願
希望能幫到妳,望采納^^
2. 古文 的理解天目 袁宏道
數日陰雨,苦甚.
至雙清莊,天稍霽.莊在山腳,諸僧留宿莊中.僧房甚精.溪流激石作聲,徹夜到枕上.石簣夢中誤以為雨,愁極,遂不能寐.
次早,山僧供茗糜,邀石簣起.石簣嘆曰:「暴雨如此,將安歸乎 有臥遊耳.」僧曰:「天已晴,風日甚美,響者乃溪聲,非雨聲也.」石簣大笑,急披衣起,啜茗數碗,即同行.
樓主說的是否是這個古文?
譯文如下:
數日連著下雨,覺得很苦惱.
走至雙清莊散步,天氣稍為轉晴.莊舍在山邊下,和尚留他住在莊舍.僧房非常精致.溪流沖激在石頭上的水聲,整個晚上傳到床枕上,石簣在睡眠中誤以為下雨,覺得愁緒很深,所以無法入睡.
第二天早上,山莊和尚提供茗茶,邀石簣起來.石簣感嘆說:「暴風雨如此大,如何平安歸去 可以臥遊取樂嗎 」和尚說:「天氣已放晴,風景很美,妳聽到的是溪水聲,不是雨聲.」石簣大笑,很快的披衣而起,喝了數碗茗茶,就離去了.
3. 古文天目全文原文: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莊至顛,可二十余裏。
凡山深僻者多荒涼,峭削者鮮迂曲,貌古則鮮妍不足,骨大則玲瓏絕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①。
天目盈山皆壑,飛流淙淙,若萬匹縞,壹絕也。石色蒼潤,石骨②奧巧,石徑曲折,石壁竦峭,二絕也。雖幽谷縣巖,庵宇皆精,三絕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聲甚小,聽之若嬰兒聲,四絕也。曉起看雲,在絕壑下,白凈如綿,奔騰如浪,盡大地作琉璃海,諸山尖出雲上若萍,五絕也。然雲變態最不常,其觀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狀。山樹大者,幾四十圍,松形如蓋,高不逾數尺,壹株直萬余錢,六絕也。頭茶之香者,遠勝龍井,筍味類紹興破塘,而清遠過之,七絕也。余謂大江之南,修真棲隱之地,無逾此者,便有出纏③結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雲,巳後登絕頂,晚宿高峰死關。次日,由活埋庵尋舊路而下。數日睛霽甚,山僧以為異,下山率相賀。山中僧四百余人,執禮甚恭,爭以飯相勸。臨行,諸僧進曰:“荒山僻小,不足當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④,山僧不勞過謙,某亦不敢面譽。”因大笑而別。
(袁宏道《天目》,選自大眾文藝出版社《荊楚古詩文賞讀》)註釋:①病:毛病,缺陷。②骨:品質、風骨。③出纏:指超脫塵世。
晚明詩歌、散文領域中,以“公安派”的聲勢最為浩大,其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他們是湖廣公安(今屬湖北)人,故稱公安派。其中袁宏道聲譽最隆,是這壹派的領袖。作為公安派理論核心的口號是“獨抒性靈”。
譯文:
天目山幽靜深邃奇麗古樸(得)不可以言說。從(雙清)莊到山頂,大約二十多裏。
舉凡幽深偏僻的山大多荒涼,陡峭如削的山(很)少(有)迂回曲折(的山路);外貌古樸鮮艷美麗就不夠,骨架大玲瓏(之美)就極少,以至於山高(的話),水(就)缺乏,巖石險峻(的話),草木(就)枯敗:凡是這些都是山的弊病。
天目山滿山都是溝壑,飛掛的水流淙淙(在耳),如同千萬匹白色絲織品,(這)是壹絕。山石的顏色蒼老(深沈)潤澤,山石骨架透漏奇妙,石路曲折,石壁高聳陡峭,(這)是第二絕。雖然(是)幽深山谷倒懸巖石,(但)庵堂廟宇都(很)精美,(這)是第三絕。我耳朵不喜歡雷聲,而天目山打雷的聲音很小,聽它好像(是)嬰兒的聲音,(這)是第四絕。拂曉起來看雲,在險絕的溝壑下面,(雲彩)白凈(得)像絲綿,奔騰(得)像波浪,整個大地成為琉璃的海洋,眾山尖突出(在)雲海之上,如同浮萍,(這)是第五絕。然而雲彩變換形態最不平常,它的景觀奇特(得)很,不是在山裏居住(得)久的人,不能夠詳知它的形狀。山裏大的樹,幾乎四十圍(粗),松樹的形狀如同傘蓋,高不超過幾尺,壹棵值(壹)萬多錢,(這)是第六絕。第壹次采摘的春茶的香味,遠遠勝過龍井茶,竹筍的味道像紹興破塘的,然而清淡香甜遠遠超過它,(這)是第七絕。我認為大江的南面,修煉真心棲息隱居(隱居深山,修心悟道)的地方,沒有超過這裏的(了),就有了超出(塵世)糾纏締結居室(學道)脫離塵世的煩惱,佛門弟子聚會祈禱的想法了。
住在幻住寺的第二天,早晨起來看雲彩,巳時之後登上最高頂峰,晚上住(在)高峰死關。第二天,從活埋庵找到老路(上山時的路),就下(了)山。幾天(來)晴朗(得)很,山寺的僧人認為是反常,下山後都互相慶賀。山寺裏的僧人(有)四百多人,行禮很恭敬,爭著用吃飯勸我們(留下)請我們吃飯。要走(的時候),眾僧人進言說:“荒山偏僻矮小,不足以擔當配得上巨大(高貴)的眼睛客人,怎麽辦?”。我說:“天目山我們也有壹點兒份,山僧們不必勞煩過於謙虛,我們也不敢當面稱贊贊譽”。於是大笑著分別(了)。
4. 文言文天目概括急~~~~~~~天目[1]
[明] 袁宏道
天目幽邃奇古[2]不可言[3],由莊至顛[4],可[56]二十余裏[5]。
凡山深辟者多荒涼,峭削者鮮迂曲[6];貌古則鮮妍不足[7],骨大則玲瓏絕少[8],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9]:凡此皆山之病[10]。
天目盈山皆壑(hè)[11],飛流淙淙[12],若萬匹縞[13],壹絕也[14]。石色蒼潤[15],石骨奧巧[16],石徑曲折,石壁竦峭[17],二絕也。雖幽谷縣(xuán)巖[18],庵宇皆精,三絕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聲甚小,聽之若嬰兒聲,四絕也。曉起看雲[19],在絕壑下,白凈如綿,奔騰如浪,盡大地作琉璃海[20],諸山尖出雲上若萍[21],五絕也。然雲變態最不常[22],其觀奇甚[23],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狀[24]。山樹大者幾四十圍[25],松形如蓋[26],高不逾數尺,壹株直萬余錢[27],六絕也。頭茶之香者[28],遠勝龍井[29],筍味類紹興破塘[30],而清遠過之[31],七絕也。余謂大江之南,修真棲隱之地[32],無逾此者,便有出纏結室之想矣[33]。
宿幻住之次日[34],晨起看雲,巳(sì)後登絕頂[35],晚宿高峰死關[36]。次日,由活埋庵尋舊路而下[37]。數日晴霽(jì)甚[38],山僧以為異[39],下山率相賀[40]。山中僧四百余人,執禮甚恭[41],爭以飯相勸[42]。臨行[43],諸僧進曰: “荒山僻小,不足當巨目[44],奈何[45]?”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46],山僧不勞過謙[47],某亦不敢面譽。”因大笑而別。
譯文
天目山幽靜深邃奇古,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從山腳下的雙清莊到山頂,大約有二十余裏路。
壹般來說幽深偏僻的山大多比較荒涼;陡峭如削的山很少有盤旋迂回的山路;蒼樸的山很少有光彩艷麗的景色;磅礴的山很少有玲瓏精致的感覺;以至於山高水就缺乏;巖石陡峭的山就缺少茂盛的植被。這些都是山的不足之處。
天目山滿山都是深溝,瀑布水流發出淙淙的水聲,如萬匹白色的絲絹,這是天目山的第壹個絕妙之處。石頭的顏色青色潤澤,山石的棱角透漏巧妙,用石頭鋪成的小路上曲曲折折,石壁高聳陡峭,這是天目山的第二個絕妙之處。即使在山谷懸巖處,寺廟都很精致,這是天目山的第三個絕妙之處。我的耳朵不喜歡聽到打雷的聲音,但天目山打雷的聲音非常小,聽起來就像嬰兒的啼哭聲,這是天目山的第四個絕妙之處。清晨起來看天目山的雲彩,在懸崖下,白凈得像棉花壹樣,飄蕩變幻如同浪花,整個世界都變成了壹片五光十色的天地,仿佛到處都是美麗的琉璃,每座山峰的山頂突出於雲海之上,如同漂浮的浮萍,這是天目山的第五個絕妙之處。然而雲彩的變化最不同尋常,它的樣子非常奇特,如果不是久居山裏的人,根本不能詳知雲彩的形態。天目山高大的樹木,樹身粗的幾乎有四十圍,松樹的形態如同華蓋壹樣,樹高不過幾尺,壹棵樹價值萬余錢,這是第六個絕妙之處。天目山每年第壹次采摘的芳香撲鼻的茶葉,比龍井茶還要香甜。竹筍的味道像紹興破塘所產的竹筍,但更加清嫩香甜,這是天目山的第七個絕妙之處。我認為,長江的南面,是隱居深山,修心悟道的地方,沒有比天目山更好的,於是我就有了脫離塵世的煩惱隱居山林的念頭。
住宿在幻住寺的第二天,早晨起來看雲,巳時後登上了天目山的最高峰,晚上住在高峰死關。第二天從活埋庵沿著原來的路下山。這幾天天氣十分晴朗,山寺的和尚認為天氣反常,下山時互相祝賀。山寺的和尚有四百多人,行禮非常恭敬,相互爭著用飯招待我。等到要走的時候,山裏的和尚說:“天目山偏僻而且小,不足以擔當貴客的觀賞,怎麽辦?”我說:“天目山也有些我的壹份子,山僧們不必過於謙虛,我們也不敢當面稱贊。”於是眾人大笑著分別。
5. 天目 袁宏道 原文及譯文原文: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莊至顛,可二十余裏。
凡山深僻者多荒涼,峭削者鮮迂曲;貌古則鮮妍不足,骨大則玲瓏絕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hè),飛流淙淙,若萬匹縞,壹絕也。
石色蒼潤,石骨奧巧,石徑曲折,石壁竦峭,二絕也。雖幽谷縣巖(yōu gǔ xuán yán),庵宇皆精,三絕也。
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聲甚小,聽之若嬰兒聲,四絕也。曉起看雲,在絕壑下,白凈如綿,奔騰如浪,盡大地作琉璃海,諸山尖出雲上若萍,五絕也。
然雲變態最不常,其觀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狀。山樹大者幾四十圍,松形如蓋,高不逾數尺,壹株直萬余錢,六絕也。
頭茶之香者,遠勝龍井,筍味類紹興破塘,而清遠過之,七絕也。余謂大江之南,修真棲隱之地,無逾此者,便有出纏結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雲,巳(sì)後登絕頂,晚宿高峰死關。次日,由活埋庵尋舊路而下。
數日晴霽(jì)甚,山僧以為異,下山率相賀。山中僧四百余人,執禮甚恭,爭以飯相勸。
臨行,諸僧進曰: “荒山僻小,不足當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勞過謙,某亦不敢面譽。”因大笑而別。
譯文: 天目山幽靜深邃奇妙古老,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從山腳下的雙清莊到山頂,大約有二十余裏路。
壹般來說幽深偏僻的山大多荒蕪人煙;陡峭如削的山很少有盤旋迂回的山路;蒼樸的山很少有光彩艷麗的景色;磅礴的山很少有精巧的趣味;以至於山高水就缺乏;巖石陡峭的山就缺少茂盛的植被。這些都是山的不足之處。
天目山整個山都是溝壑,瀑布水流發出淙淙的水聲,如萬匹白色的絲絹,(這是天目山)第壹個絕妙之處。石頭的顏色青色潤澤,山石的棱角透漏巧妙,用石頭鋪成的小路上曲曲折折,石壁高聳陡峭,(這是天目山的)第二個絕妙之處。
即使在山谷懸巖處,寺廟都很精致,(這是天目山的)第三個絕妙之處。我的耳朵不喜歡聽到打雷的聲音,但天目山打雷的聲音非常小,聽起來就像嬰兒的啼哭聲,(這是天目山)第四個絕妙之處。
清晨起來看天目山的雲彩,在懸崖下,白凈得像棉花壹樣,飄蕩變幻如同浪花,整個世界都變成了壹片五光十色的天地,仿佛到處都是美麗的琉璃,每座山峰的山頂突出於雲海之上,如同漂浮的浮萍,(這是天目山的)第五個絕妙之處。然而雲彩的變化最不同尋常,它的樣子非常奇特,如果不是久居山裏的人,根本不能熟知雲彩的形態。
天目山高大的樹木,樹身粗的幾乎有四十圍,松樹的形態如同華蓋壹樣,樹高不過幾尺,壹棵樹價值萬余錢,(這是第六個)絕妙之處。天目山每年第壹次采摘的芳香撲鼻的茶葉,比龍井茶還要香甜。
竹筍的味道像紹興破塘所產的竹筍,但更加鮮嫩香甜,(這是天目山)第七個絕妙之處。我認為,長江的南面,隱居深山,修心悟道的地方,沒有比天目山更好的,於是就起了脫離塵世的煩惱隱居山林的念頭。
住宿在幻住寺的第二天,早晨起來看雲,巳時後登上了天目山的最高峰,晚上住在高峰死關。第二天從活埋庵沿著原來的路下山。
這幾天天氣十分晴朗,山寺的和尚認為天氣反常,下山時互相祝賀。山寺的和尚有四百多人,行禮非常恭敬,相互爭著用飯招待我。
等到要走的時候,山裏的和尚說: “天目山偏僻而且小,不足以擔當貴客的觀賞,怎麽辦?”我說:“天目山也有些我的份額,山僧們不必過於謙虛,我們也不敢當面稱贊”。於是眾人大笑著分別。
6. 文言文天目概括急~~~~~~~天目[1]
[明] 袁宏道
天目幽邃奇古[2]不可言[3],由莊至顛[4],可[56]二十余裏[5]。
凡山深辟者多荒涼,峭削者鮮迂曲[6];貌古則鮮妍不足[7],骨大則玲瓏絕少[8],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9]:凡此皆山之病[10]。
天目盈山皆壑(hè)[11],飛流淙淙[12],若萬匹縞[13],壹絕也[14]。石色蒼潤[15],石骨奧巧[16],石徑曲折,石壁竦峭[17],二絕也。雖幽谷縣(xuán)巖[18],庵宇皆精,三絕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聲甚小,聽之若嬰兒聲,四絕也。曉起看雲[19],在絕壑下,白凈如綿,奔騰如浪,盡大地作琉璃海[20],諸山尖出雲上若萍[21],五絕也。然雲變態最不常[22],其觀奇甚[23],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狀[24]。山樹大者幾四十圍[25],松形如蓋[26],高不逾數尺,壹株直萬余錢[27],六絕也。頭茶之香者[28],遠勝龍井[29],筍味類紹興破塘[30],而清遠過之[31],七絕也。余謂大江之南,修真棲隱之地[32],無逾此者,便有出纏結室之想矣[33]。
宿幻住之次日[34],晨起看雲,巳(sì)後登絕頂[35],晚宿高峰死關[36]。次日,由活埋庵尋舊路而下[37]。數日晴霽(jì)甚[38],山僧以為異[39],下山率相賀[40]。山中僧四百余人,執禮甚恭[41],爭以飯相勸[42]。臨行[43],諸僧進曰: “荒山僻小,不足當巨目[44],奈何[45]?”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46],山僧不勞過謙[47],某亦不敢面譽。”因大笑而別。
譯文
天目山幽靜深邃奇古,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從山腳下的雙清莊到山頂,大約有二十余裏路。
壹般來說幽深偏僻的山大多比較荒涼;陡峭如削的山很少有盤旋迂回的山路;蒼樸的山很少有光彩艷麗的景色;磅礴的山很少有玲瓏精致的感覺;以至於山高水就缺乏;巖石陡峭的山就缺少茂盛的植被。這些都是山的不足之處。
天目山滿山都是深溝,瀑布水流發出淙淙的水聲,如萬匹白色的絲絹,這是天目山的第壹個絕妙之處。石頭的顏色青色潤澤,山石的棱角透漏巧妙,用石頭鋪成的小路上曲曲折折,石壁高聳陡峭,這是天目山的第二個絕妙之處。即使在山谷懸巖處,寺廟都很精致,這是天目山的第三個絕妙之處。我的耳朵不喜歡聽到打雷的聲音,但天目山打雷的聲音非常小,聽起來就像嬰兒的啼哭聲,這是天目山的第四個絕妙之處。清晨起來看天目山的雲彩,在懸崖下,白凈得像棉花壹樣,飄蕩變幻如同浪花,整個世界都變成了壹片五光十色的天地,仿佛到處都是美麗的琉璃,每座山峰的山頂突出於雲海之上,如同漂浮的浮萍,這是天目山的第五個絕妙之處。然而雲彩的變化最不同尋常,它的樣子非常奇特,如果不是久居山裏的人,根本不能詳知雲彩的形態。天目山高大的樹木,樹身粗的幾乎有四十圍,松樹的形態如同華蓋壹樣,樹高不過幾尺,壹棵樹價值萬余錢,這是第六個絕妙之處。天目山每年第壹次采摘的芳香撲鼻的茶葉,比龍井茶還要香甜。竹筍的味道像紹興破塘所產的竹筍,但更加清嫩香甜,這是天目山的第七個絕妙之處。我認為,長江的南面,是隱居深山,修心悟道的地方,沒有比天目山更好的,於是我就有了脫離塵世的煩惱隱居山林的念頭。
住宿在幻住寺的第二天,早晨起來看雲,巳時後登上了天目山的最高峰,晚上住在高峰死關。第二天從活埋庵沿著原來的路下山。這幾天天氣十分晴朗,山寺的和尚認為天氣反常,下山時互相祝賀。山寺的和尚有四百多人,行禮非常恭敬,相互爭著用飯招待我。等到要走的時候,山裏的和尚說:“天目山偏僻而且小,不足以擔當貴客的觀賞,怎麽辦?”我說:“天目山也有些我的壹份子,山僧們不必過於謙虛,我們也不敢當面稱贊。”於是眾人大笑著分別。
7. 天目 全文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莊至顛,可二十余裏。
凡山深僻者多荒涼,峭削者鮮迂曲;貌古則鮮妍不足,骨大則玲瓏絕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飛流淙淙,若萬匹縞,壹絕也。
石色蒼潤,石骨奧巧,石徑曲折,石壁竦峭,二絕也。雖幽谷縣巖,庵宇皆精,三絕也。
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聲甚小,聽之若嬰兒聲,四絕也。曉起看雲,在絕壑下,白凈如綿,奔騰如浪,盡大地作琉璃海,諸山尖出雲上若萍,五絕也。
然雲變態最不常,其觀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狀。山樹大者幾四十圍,松形如蓋,高不逾數尺,壹株直萬余錢,六絕也。
頭茶之香者,遠勝龍井,筍味類紹興破塘,而清遠過之,七絕也。余謂大江之南,修真棲隱之地,無逾此者,便有出纏結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雲,巳後登絕頂,晚宿高峰死關。次日,由活埋庵尋舊路而下。
數日晴霽甚,山僧以為異,下山率相賀。山中僧四百余人,執禮甚恭,爭以飯相勸。
臨行,諸僧進曰: “荒山僻小,不足當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勞過謙,某亦不敢面譽。”因大笑而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