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街十巷有五條過去是平民居住的街巷,北面靠近開元寺的五條則是各路名人權貴的聚居地,是城內曾經最有名的“富人區”和豪宅區。
牌坊街“富人區五巷”包括甲第巷、義井巷、竈巷、猷巷和興寧巷,其中大宅最多、人氣相對較旺的是甲第巷。
甲第巷保留了明清時期的街巷格局和建築規模,巷子的長度不足200米,但宅院的數量卻達到了數十座,有些宅院大門緊閉,只能通過外墻的壁畫和大門之上的石刻猜測主人家曾經的顯赫程度,部分老宅分租給商家開客棧,好的方面是修舊如舊,在文物保護方面做得很好。
甲第巷較有代表性的宅院、園林有半園、大夫第、資政第和儒林第等,從名字就可以感受到文氣。
在牌坊街五條“富人巷”中,興寧巷的名氣相對不大,現存的房舍從外表看起來相對普通,不過巷子裏的大夫第卻特色明顯,這座建築始建於清末,坐北朝南格局,三進宅院帶壹後包。
興寧巷很多建築都大門緊閉,唯有大門兩側和門頂的紅色對聯,以及看起來不算殘舊的大燈籠告訴途人這裏並非無人打理。
義井巷坐落著數座古風宅院,吳祥記的風格典雅細致,主人的壹生上演了自強不息的戲碼,從擺地攤賣貨發展成為壹方富翁,其建造的吳祥記宅第耗資黃金二千兩,被民間稱為“皇宮”。
竈巷和猷巷是最接近開元寺的兩條巷子,竈巷過去是開元寺的廚房所在地,猷巷是存放香油的地方,從兩條巷子的名字可以發現端倪。
竈巷全長302米,朱宅、翰儒院等宅院是風雅建築的代表,這裏還有建於明末的文林第和22號住宅。
從宅第門口的彩色繪畫可以看出當年富貴人家的審美情趣,這些彩繪以民間傳說、 歷史 典故為主,在明朝到民初時期的潮汕地區很流行。
猷巷是牌坊街十巷中最靠北的壹條,明代兵部尚書翁萬達的“翁氏宗祠”曾設立於此。主體建於清代末年的27號莊宅,以及僑商建造的40號“慶德流芳”陳宅都是猷巷最有代表性的建築遺產。
猷巷很安靜,平時難得有遊客到這裏來,它的傳奇需要仔細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