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求中國古典名曲【欣賞評析】

求中國古典名曲【欣賞評析】

中國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漢宮秋月”、“陽春白雪”、“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廣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1、高山流水

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壹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 描繪「巍巍乎誌在高山」和「洋洋乎誌在流水」。伯牙驚道∶「善哉,子 之心而與吾心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操,故 有高山流水之曲。

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壹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誌在高山”和“洋洋乎誌在流水”。 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與吾心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廣陵散琴曲

又名《廣陵止息》。漢魏時期相和楚調但曲之壹。稽康因反對司馬氏專政而遭 殺害,臨刑前曾從容彈奏此曲以寄托,現存琴譜最早見於《神奇秘譜》。又名《廣陵止息》。漢魏時期相和楚調但曲之壹。積康因反對司馬氏專政而遭殺害,臨刑前從容彈奏此曲以寄托,現存琴譜最早見於《神奇秘譜》又壹說:原是東漢末年流行於廣陵地區(即今安徽壽縣境內)的民間樂曲。曾用琴、箏、笙、築等樂器演奏,現僅存古琴曲,以《神奇秘譜》載錄最早。早期並無內容記載,現多數琴家按照聶政刺韓王的民間傳說來解釋(與正史有出入)。據《琴操》中所載:聶政,戰國時期韓國人,其父為韓王鑄劍誤期而被殺。為報父仇,上泰山刻苦學琴十年之後,漆身吞炭,改變音容,返回韓國,在離宮不遠處彈琴,高超的琴藝使行人止步,牛馬停蹄。韓王得悉後,召進宮內演奏,聶政趁其不備,從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韓王。為免連累母親,便毀容自盡。

後人曾為古琴曲《廣陵散》所加分段標題,有的以與故事相應的情節取名,樂曲所表現的情緒,與這個悲壯的傳說也確有不少相通之處。《神奇秘譜》所載《廣陵散》,分開指(壹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聲(十八段)、亂聲(十段)、後序(八段)***四十五段。此曲早已絕響,解放後不少琴家才將它譯奏出來。樂曲定弦特別,第二弦與第壹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時可在這兩條弦上奏出,取得強烈的音響效果。

3、平沙落雁

明朝此曲稱《雁落平沙》。曲調悠揚流暢,通過時隱時現的雁鳴,描寫雁群降落前在空際盤旋顧盼的情景。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作者傳有唐代陳子昂、宋代毛敏仲、明代朱權等,眾說不壹。此曲琴譜最初載於明末《古音正宗》(1634年)。問世以後,深受琴家喜愛,不僅廣為流傳,而且經過加工發展,形成段數、定弦、調式、意境等方面不盡相同,又各具特色的多種版本,是傳譜最多的琴曲之壹。

對於曲情的理解,有“取清秋寥落之意,鴻雁飛鳴”來描寫秋天景物的;有“取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程萬裏,天際飛鳴,借鵠鴻之遠誌,寫逸士之心胸”的;也有從鴻雁“回翔瞻顧之情,上下頡頏之態,翔而後集之象,驚而復起之神”,“既落則沙平水遠,意適心閑,朋侶無猜,雌雄有敘”,發出世事險惡,不如雁性的感慨的。現在流傳的多數是七段,主要的音調和音樂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綿延不斷,優美動聽;基調靜美,但靜中有動。諸城派的《平沙》,增加了壹段在固定音型陪襯下用模擬手法表現大雁飛鳴,此呼彼應的情景,形象鮮明生動,別具壹格。

4、梅花三弄

此曲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頌具有 高尚節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調在不同的微位上重覆了三次,所以稱為「三 弄」。

此曲系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來贊頌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調在不同的微位上重復了三次,所以稱為:“三弄”。

5、十面埋伏

樂曲描寫公元前二零二年楚漢戰爭在垓下最後決戰的情景。漢軍用十 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項羽自 刎於烏江,劉邦取得勝利。

傳統琵琶曲之壹。又名《淮陽平楚》:譜最早見於《華秋頻琵琶譜》(1819)。明王 寶(1598-1662)《四照堂集。湯琵琶傳》中記琵琶家湯應曾奏《楚漢》。“楚漢壹曲。當其兩軍決鬥是,聲動天地,屋瓦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聲、鼓聲、金、劍擊聲、人馬群易聲,俄而無聲。久之,有怨而難明者為楚歌聲;淒而壯者為項王悲歌慷慨之聲、別姬聲;陷大澤,有追騎聲;至烏江,有項王自刎聲,余騎蹂踐項王聲。使聞者始而奮,既而悲,終而涕淚之無從也,其成人如此。”所繪之情景、聲色與今之《十面埋伏》甚近似。全曲分十三個段落,都標題可歸三部分:

第壹部分:

(1)“列營”全曲序引,表現出征前的金鼓戰號齊鳴,眾人吶喊的激勵場面。音樂有散漸快,調式的復合性及其交替轉換,更使音樂增加不穩定性。

(2)“吹打”。

(3)“點將”主題呈式,用接連不斷的長輪指手法(但輪壹句輪壹拂輪)和“扣、抹、彈、抹”組合指法,表現將士威武的氣派。

(4)“排陣”。

(5)“走隊”音樂與前有壹定的對比,用“遮、分”和“遮、劃”手法進壹步展現軍隊勇武矯健的雄姿。

第二部分:

(6)埋伏 表現決戰前夕夜晚,漢軍在該下伏兵,氣象寧靜而又緊張,為下面兩段作鋪墊。

(7)雞鳴山小戰 楚漢兩軍短兵相接,刀槍相擊,氣息急促,音樂初步展開。

(8)九裏山大戰 描繪兩軍激戰的生死搏殺場面。馬蹄聲、刀戈相擊聲、吶喊聲交織起伏,震撼人心。先用“劃、排、彈、排”交替彈法,後用拼雙弦、推拉等技法,將音樂推向高潮。

第三部分:

(9)項王敗陣。

(10)烏江自刎 先是節奏零落的同音反復和節奏緊密的馬蹄聲交替,表現了突圍落荒而走的項王和漢軍緊追不舍的場面;然後是壹段悲壯的旋律,表現項羽自刎;最後四弦壹“劃”後急“伏”(又稱“煞住”),音樂嘎然而止。

原曲還有:

(11)眾串凱。

(12)諸將爭功。

(13)得勝回營。衛仲樂先生的演奏指“自刎”止,後三段刪去不奏。今日諸家大多承用此法。

整曲來看,又有“起、承、轉、合的”布局性質。第壹部分含五段為“起、承部”,第二部分含三段為“轉”部,第三部分含二段為“合”部。

6、夕陽簫鼓(春江花月夜)

這是壹首抒情寫意的文曲,旋律優美流暢。壹九二五年前後,上海大 同樂社根據此曲改編成絲竹樂曲

《春江花月夜》。最早版本是1842年的“夕陽簫歌”,1864年前成書的《今樂考證》稱為傳統琵琶曲《夕陽簫歌》,1895年被改編為《潯陽琵琶》時已將以來的六段編成十段,各段分別借用唐代樂府題名,至1932年改為民樂合奏,定名《春江花月夜》,情趣也由原來“秋意晚江別”而發展成比較健康向上,春意盎然,清新優美。解放後用樂隊合奏全曲分成十段,猶如十幅連續的畫面:1、江樓鐘鼓,2、月上東山,3、風回曲水,4、花影層臺,5、水雲深際6、漁歌唱晚,7、回闌拍岸,8、橈鳴遠籟,9、 乃歸舟,10、尾聲

7、漁樵問答

此曲在歷代傳譜中,有三十多種版本,有的還附歌詞。樂曲表現漁樵 在青山綠水中間自得其樂的情趣。

原來是壹首琵琶獨奏曲,名《夕陽簫鼓》(又名《夕陽簫歌》,亦名《潯陽琵琶》、《潯陽夜月》、《潯陽曲》)。約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編成民族管弦樂曲。解放後,又經多人整理改編,更臻完善,深為國內外聽眾珍愛。樂曲通過委婉質樸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巧妙細膩的配器,絲絲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盡情贊頌江南水鄉的風姿異態。全曲就象壹幅工筆精細、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長卷,引人入勝。

第壹段“江樓鐘鼓”描繪出夕陽映江面,熏風拂漣漪的景色。然後,樂隊齊奏出優美如歌的主題,樂句間同音相連,委婉平靜;大鼓輕聲滾奏,意境深遠(片段1)。 第二、三段,表現了“月上東山”(片段2)和“風回曲水”的意境。 接著如見江風習習,花草搖曳,水中倒影,層叠恍惚。進入第五段“水深雲際”,那種“江天壹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壯闊景色油然而生。樂隊齊奏,速度加快,猶如白帆點點,遙聞漁歌,由遠而近,逐歌四起的畫面。第七段,琵琶用掃輪彈奏,恰似漁舟破水,掀起波濤拍岸的動態。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唉乃歸舟”,表現歸舟破水,浪花飛濺,櫓聲“唉乃”,由遠而近的意境。歸舟遠去,萬籟皆寂,春江顯得更加寧靜,全曲在悠揚徐緩的旋律中結束,使人回味無窮。

8、胡笳十八拍

根據同名詩譜寫的樂曲。所反映的主題是「文姬歸漢」。漢末戰亂中, 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達十二年之久,她身為左賢王妻,然而十分思念故鄉。 當曹操派人接她回內地時,她又?不得離開兩個孩子,還鄉喜悅被骨肉離 別之痛所淹沒,心情非常矛盾。

漢末,著名文學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兒蔡琰(文姬),在兵亂中被匈奴所獲,留居南匈奴與左賢王為妃,生了兩個孩子。後來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寫了壹首長詩,敘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鄉別子的情懷。

全詩***十八段,譜作成套歌曲十八首。據郭沫若說,突厥語稱“首”為“拍”,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又因該詩是她有感於胡笳的哀聲而作,所以名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鳴》。原是琴歌,但魏晉以後逐漸演變成為兩種不同的器樂曲,稱《大胡笳鳴》、《小胡笳鳴》。前者即為《胡笳十八拍》的嫡傳。

唐代琴家黃庭蘭以擅彈此曲著稱。李頎有《聽董大彈胡笳》詩:“蔡女昔造胡笳聲,壹彈壹十有八拍,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客歸。”就是對該曲內容的概括。現存的曲譜最早見於1425年刊行的《神奇秘譜》本,稱“大、小 胡笳”,都是無歌詞的器樂曲。可唱的琴歌《胡笳十八拍》,初見於明萬歷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孫丕顯所刻的《琴適》中,也就是現在最流行的譜本,其歌詞即文姬所作的“我生之初尚無為……”。音樂基本上用壹字對壹音的手法,帶有早期歌曲的特點。從第壹拍到第九拍,以及第十二、十三兩拍,都有壹個相同的尾聲,有受漢代相和大曲影響的痕跡。全曲為六聲羽調,常用升高的徵音(升5)和模進中形成的高音(升1)作為調式外音。情緒悲涼激動,感人頗深。

9、漢宮秋月

此曲有兩種較為流行的演奏形式,壹為箏曲,另為二胡曲。據載,二 胡是劉天華先生所傳。《漢宮秋月》意在表現古代受壓迫宮女的幽怨悲泣 情緒,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遭遇的同情。

此曲有兩種較為流行的演奏形式,壹為箏曲,另為二胡曲。據載,二胡是劉天華先生所傳。《漢宮秋月》意在表現古代受壓迫宮女的幽怨悲泣情緒,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遭遇的同情。

10、陽春白雪

相傳這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師曠或齊國的劉涓子所作。現存琴譜中的 《陽春》和《白雪》是兩首器樂曲,《陽春》取萬物知春,和風滌蕩之 意,《白雪》取凜然清潔,雪竹琳之意。

-----------------------------------------------------------

不知道以下的算不算~

(1)梁祝

(2)二泉映月

(3)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