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試述近代文學的分期及各期概況。

試述近代文學的分期及各期概況。

答案:近代文學以1840年鴉片戰爭為開端,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興起為止。這壹時期從作家身份、文學觀念到文學載體、接受對象都逐漸發生新的變化,顯示出與此前封建時代文學明顯不同的特色。大體說來,可以1894年中日戰爭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變異尚小,後期則變異突出,向現代新文學過渡的痕跡日益明顯。

從鴉片戰爭前後到中日甲午戰爭為近代前期。這壹時期詩詞文創作流派紛呈,新舊交錯。在傳統的文壇上,宋詩派興起,常州詞派繼續發展,桐城派在努力擴大其影響領域後出現湘鄉派。這些文學流派在新的形勢下,雖然都有壹定的變化和成就,但總體說來,思想基礎比較陳舊,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太平天國的文化政策及其詩文表現出反對封建文化的激進色彩,隨著其被鎮壓而未能發生重要影響。本時期成就顯著,反映了時代的新變化,並對後來產生了深遠影響的是異軍突起的壹些經世派作家,他們改變了文壇舊貌,翻開了近代文學的新篇章,龔自珍、魏源、王韜等是其代表,龔自珍尤為其中的佼佼者。近代前期的小說大體可以分為兩派:壹派是與說話藝術有淵源關系的俠義公案小說,壹派是文人創作的人情世態小說。這壹時期的戲曲則是雅部衰落,花部興起,特別是京劇開始成為有廣泛影響的壹個劇種。

從中日甲午戰爭前後到“五四”運動爆發是近代後期。這壹時期的顯著特點是文學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和革命派進行維新與革命鬥爭的武器,因此激起文學領域中的廣泛革命,湧現了以黃遵憲、梁啟超、柳亞子為代表的壹批作家。最引人註目的是“詩界革命”與“文界革命”取得的成果,使詩文創作面貌壹新,將近代詩文的發展推向了高峰,並為“五四”新文學革命準備了某些條件。本時期舊的詩文流派雖然仍在文壇上繼續活動,但在充滿近代精神的文學比照之下,愈顯得黯然失色。近代後期成為中國小說戲曲轉型嬗替的重要時期。壹向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說,因其向民眾啟蒙最為得力,被推為文學的最上乘,占據了中心地位,新小說以其幹預現實的思想鋒芒而震撼文壇,出現了被魯迅稱為“譴責小說”的四大名著:《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老殘遊記》和《孽海花》。在這壹時期新式話劇也誕生了,並形成相當大的聲勢。辛亥革命以後,民眾的政治熱情銳減,出現了以消閑、遊戲為創作宗旨的鴛鴦蝴蝶派,體現了現代都市娛樂消費的文化品味。近代文學各個方面都呈現出向新的文學時期過渡的征兆,預示著壹個新時期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