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對著月亮流眼淚。
詩人在月華滿天的時刻,想到岸邊的鮫人對月流淚,其實是詩人自己在對月深思。投射出自己眷戀祖國、懷念故鄉的心境。
出自現代詩人郭沫若的《靜夜》,原文為:
月光淡淡,籠罩著村外的松林。
白雲團團,漏出了幾點疏星。
天河何處?遠遠的海霧模糊。
怕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靜夜》這首詩寫於1921年,“五四”以後是詩人最苦悶的時期。當時郭沫若正在日本留學,面對當時中國的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向往光明的未來。在日本留學時的壹個夜晚,面對朦朧的月色,引發了詩人的聯想和想象,寫下這首抒發無盡情懷的詩。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1978年),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壹。
1914年,郭沫若留學日本,在九州帝國大學學醫。1921年,發表第壹本新詩集《女神》;1930年,他撰寫了《中國古代社會研究》。1978年6月12日,因病長期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86歲。
百度百科-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