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生態學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生態學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基本原理:

1,物質循環再生,理論基礎:物質循環。意義:可避免環境汙染及其對系統穩定性和發展的影響。

2,物種多樣性,理論基礎: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意義:生物多樣性程度可提高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提高系統的生產力。

3,協調與平衡,理論基礎:生物與環境的協調與平衡。意義:生物數量不超過環境承載力,可避免系統的失衡和破壞。

4,整體性,理論基礎: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系統。意義:統壹協調各種關系,保障系統的平衡與穩定。

5,系統學與工程學,a. 理論基礎:系統的結構決定功能原理:分布式優於集中式和環式。意義:改善和優化系統的結構以改善功能。b. 理論基礎:系統整體性原理:整體大於部分。意義:保持系統很高的生產力? 。

擴展資料:

構成:

其結構可以分成為生態核、生態基、生態庫等3個主要集合。

(1)核心圈。是人類社會,包括組織機構及管理、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和政策法令,是核心部分為生態核。

(2)內部環境圈。包括地理環境、生物環境和人工環境,是內部介質,稱為生態基。常具有壹定的邊界和空間位置。

(3)外部環境。稱為生態庫,包括物質、能量和信息以及資金、人力等?

原則:

生態工程是從系統思想出發,按照生態學、經濟學和工程學的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現代管理手段和專業技術經驗組裝起來的,以期獲得較高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現代農業工程系統,建立生態工程的良好模式必須考慮如下幾項原則:

1,因地制宜

必須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的實踐情況來確定本地區的生態工程模式。

2,擴大系統的物質、能量、信息的輸入

由於生態系統是壹個開放、非平衡的系統,在生態工程的建設中必須擴大系統的物質、能量、信息的輸入,加強與外部環境的物質交換,提高生態工程的有序化、增加系統的產出與效率。

3,密集相交叉的集約經營模式

在生態工程的建設發展中,必須實行勞動、資金、能源、技術密集相交叉的集約經營模式,達到既有高的產出,又能促進系統內各組成成分的互補、互利協調發展。

生態工程建設的目標是使人工控制的生態系統具有強大的自然再生產和社會再生產的能力。在生態效益方面要實現生態再生,使自然再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更新速度大於或等於利用速度.

在經濟效益方面要實現經濟再生,使社會經濟再生產過程中的生產總收入大於或等於資產的總支出,保證系統擴大再生產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在社會效益方面要充分滿足社會的要求,使產品供應的數量和質量大於或等於社會的基本要求,通過生態工程的建設與生態工程技術的發展使得三大效益能協調增長,實現高效益持續穩定的發展 。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生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