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楊絳先生寫的。
北京時間2016年5月25日,淩晨105歲高齡的楊絳先生離世。
出於敬重緬懷,壹些網友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
同時壹篇署名為楊絳的《壹百歲感言》的文章在網絡傳播甚廣,特別是被李開復等網絡名人轉載後,引得眾多網友紛紛轉發。
但很快有質疑聲稱,這段話並非楊絳先生所作。
記者隨後撥打了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電話,出版社的工作人員也對該篇網傳文進行了證偽。
人民文學出版社相關負責人指出:“早在2013年,我們出版社就辟謠過,我們的責編跟楊絳先生本人確認過,這不是她說的話,手寫體的也不是她寫的。”
相關分責任人還表示:文章開頭部分確實摘抄自《文匯報·筆會》記者周毅與楊絳先生的筆談《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但後面的內容實屬拼湊。
擴展資料
《楊絳,不只是賢妻,更是壹位卓越的文學家》
在文學史上,楊絳長久以來是壹個邊緣性的作家。
在公眾的視野中,楊絳常常被作為壹段佳話的組成。
多年前,錢鐘書評價楊絳:“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現在,當人們提起楊絳,卻往往只重視前者,而忽略了後者。
妻子,不過是楊絳眾多身份的壹種,看待壹個女人,壹位文學家,如果首先看待的是她身為妻子的品德,未免流於偏頗。
在錢鐘書的文學創作中,楊絳就幫扶不少。
以小說《圍城》為例,在這部知識分子小說的創作過程中,錢鐘書就極為重視楊絳的建議,字句的推敲、人物的刻畫、比喻的斟酌,乃至整部小說的結構,甚至還有方鴻漸、趙辛楣、蘇文紈等人口中的詩句,都留有楊絳靈感的痕跡。
多年以後,《圍城》拍成電視劇,片頭那段著名的旁白——“圍在城裏的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出去。
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便是楊絳的妙手。
她靜靜地走了,多少人魂牽夢繞的光消失了,世間再無楊絳。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