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號》說的是在解放戰爭期間,壹連連長谷子地接到團長命令,帶領全連47位士兵火速趕往陣地完成阻擊任務,以便讓大家安全轉移。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集結號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集結號觀後感1鮮血承載著壹份責任和勇氣,淚水蘊藏著壹份情義與感動,號聲凝聚著對生存的希望。
那聲悲愴的集結號遙遠了,“曾經”已概括不了他的滄桑,唯有歷史,灰白的壹段歷史,冰冷而又陌生的記憶,冷不丁經心激起情感上的壹層漣漪。
看完了《集結號》思緒被帶到那個為人民幸福鬥爭的戰爭年代,解放戰爭時期,九連連長谷子地帶領全連四十七名兄弟奉團長的命令堅守狙擊陣地,以集結號為令撤退。然而團長為為戰爭全局考慮,沒有吹響集結號,致使九連全體戰士在打退敵人的三次進攻後,除谷子地以外全部壯烈犧牲,並按失蹤處理。為給九裏哦按正名,谷子地張開了執著的探尋,最終在烈士墓前吹響了47個生命壹直想聽,甚至死也沒有聽到的集結號。
故事情節就是如此簡單,這簡單的背後卻屹立著那些被遺忘的人英雄。沒有人生來是英雄,他們都是被那個年代所傲。為了革命勝利,為了人民幸福,即便是拋頭顱灑熱血,他們在所不惜。
“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在這部影片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連長谷子地堅守上級所下達的聽不到集結號絕不撤退的命令,帶著四十七個弟兄死守汾河攔截戰壕,只為了爭取大x隊撤退的寶貴時間。當連中有人提出自己已經聽到集結號響了,可谷子地沒聽到,他懷疑自己耳朵被炮火震聾了,問代理指導員王金存他是否聽到集結號。這個文弱書生此刻彰顯了英雄本色,他說他沒有聽到,因為集結號根本沒有響。他沒有昧著良心講話,盡管他知道如果他說他聽到了谷子地也許會下令整個連撤退,九連也許就會留下種。最終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九連從四十七人到四十三人,再到十三人,最後圓滿完成任務只剩下連長壹個人。
集結號的響起意味著任務的結束,意味著生存的希望,可它並沒有響起。因為它沒有吹響,所以我們的革命戰時不能撤退;因為他沒有吹響,所以我們的英雄很執拗地堅持到最後。這就是命令,對壹個戰士來說,它高於壹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我不由得想起我們年輕的壹代,貪圖享樂,懶惰嬌逸。不必說關於生死的革命任務,就連老師布置的作業,我們當中某些人也不樂意認真完成。是該反思壹下了。我們應當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要加倍珍惜。如今,沒有了戰火紛爭,硝煙彌漫,我們生活和平的年代裏,有父母學校和社會的呵護,還有什麽理由去浪費時間而不好好學習呢?我們這年輕的壹代,幸福的壹代,如果非要下達什麽任務的話,那麽我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加倍努力,將來報效我們的祖國,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做貢獻。
“我是中原戰軍獨立二師壹三九團三營九連連長谷子地。”無論是被誤會是xx黨俘虜時,還是得知獨二師軍x已經改編,谷子地介紹自己是總是說這麽壹句。在他心目中,集體是最重要的,先是集體其次才是個人。生活在物質橫流的社會,我們似乎變得很自私,太以自我為中心,根本不關心集體,或是忽視別人的感受。其次,沒有壹個人是與社會他人隔離的,我們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要與別人交往,我們有各自的社會地位和身份,也隸屬於某個社團團體。《眾人劃槳開大船》這樣唱到:“壹支竹篙難渡汪洋海,眾人花匠開大船。壹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妳加我。我加妳,大家心相連。同舟***濟海讓路,號子壹喊浪靠邊。”所以我們,年輕的壹代,要增強集體主義觀念,這也是建設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所要求我們這麽做的。
“每壹個犧牲者都是垂不朽的。”這是《集結號》這部電影所要的表達的主題。經過谷子地的不懈努力,終於讓那47個被遺忘的弟兄得以正名,他們沒有失蹤,也不是逃兵,而是真正的烈士。最後,九連全體烈士道德墓碑前,團長的警衛員小梁終於吹響了集結號,那響徹天空的號角悲愴而有淒婉。
今天,我也聽見那最後壹聲集結號,妳聽,它真的在響,環繞在我們的耳邊。它在提醒我們,作為生出和平年代的青年人,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日子,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後繼為民族解放事業捐身獻軀的革命先輩。
轟隆隆的槍炮聲,血與火的拼殺,這是電影帶給我們的視覺震撼,也許沒多久,我們便會我忘記;但那壹聲悲壯淒涼的集結號卻永遠響徹在我們心中,鞭笞我們奮發向上,勇往直前,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武裝自己,為祖國的持續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壹份力量!
集結號觀後感2壹向以來馮小剛的大作“集結號”老是想不起來看,壹是他是壹個戰爭題材的故事,並不是我愛好的,二來都是壹幫大老爺們,也不是我的興趣所在,想說這天既然睡不著抱著隨便看看的心態打開來。
震撼、感動,繼而痛苦,剛開場所有炮彈戰場飛揚的畫面深深的撼動我,心壹向被揪著。
與馮小剛平日的拍攝手法的不壹樣與我對戰爭的明白,都在谷子地與他的戰友的每壹句話,每壹個動作,被改變。
除了震撼,不知道說什麽才好,故事的最後當小梁子說出大x隊為了組織,犧牲了他們,並沒有吹集結號的時候,理得壹點頭緒也沒有,死,誰不怕,但是他們的這種堅持,打動了我。
真實的故事是其實谷子地已經被炸死了,谷子地本來就是無父無母無名無姓,此刻他也是那些無數無名死者中的壹個,過去的,和此刻的。
最近關於南京大屠殺遇害人數的爭論鬧得沸沸揚揚,1937年的屠殺,70年過去了,時至今日我們對於自己死去同胞的.人數也無法搞清楚,仍然是那個很模糊的300000。日本人的質疑態度的確可憎,可對於我們來講,3後面的五個零也的確很空洞,正因我們已經不可能了解到死去的每壹個人的樣貌,年齡,脾性。這對於歷史和戰爭來講的確無奈,而對於這天作為回顧者的我們,這種無奈背後透著悲涼。
電影的宣傳詞:“每壹個犧牲都是永垂不朽的”。那麽什麽是永垂不朽,百度百科解釋:指光輝的事跡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永垂不朽的是精神和事跡,而不是犧牲的個人。而電影的主控思想在於說明每壹個“犧牲者”都是永垂不朽的。這是個浪漫主義的說法,壹個人永垂不朽的方式無非是名留史冊、永垂青史。電影的主線就是壹個立了功的英雄連長不斷的遭受委屈和誤解,並想方設法為死去的戰士“正名”的過程。可我們能夠想象,得到證明的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烈士還是沒有名字,無邊的墓地,墓碑林立,同樣高度的木樁用同樣的字體印著“無名烈士”,他們無法彼此互相區分出來,但他們不是克隆出來的。
墓地裏,眼睛已經被炸得半瞎的谷子地(九連47名戰士的連長)趴在墓碑上想找到自己的兵的名字。戰爭打勝了,死去的戰士那麽多,他們就像“河裏的壹滴水,誰知道他是從哪個泉眼裏面冒出來的”。這個話說得很殘忍——誰知道還是誰在乎——但是如果從壹個高度崇尚群眾價值,個人價值被基本忽略的時代說出來,就不顯得個性。但是此刻不壹樣了,此刻是以人為本的社會,個體價值已經得到充分的張顯,無處不在的媒體每壹天都在創造著壹個個“永垂不朽”。孟氏兄弟井下逃生之後,媒體給他們二人拍的照片像是兩位英雄。《南方周末》正在評選的2007年度人物孟氏兄弟就是候選人,並且此刻排在第八名,人家在井下喝尿挖石頭逃生的時候我們沒有幫上壹點忙,為什麽他們逃出來之後又把他們當作奇人逸事來報導?倘若他們死了呢?死了也就是死了,和那些所有葬身於黑窯黑井的礦工們壹齊。孟氏兄弟是壹個令喧嘩的我們十分尷尬的主角。
因此馮小剛在恰當的時刻,以恰當的視角選取了壹個很好的題目,單就電影的社會好處這壹點,《集結號》就是很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