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的傳統節日風俗:窩羅節、火把節。
1、窩羅節
窩羅節是在每年的正月初四舉行,人們要祭獻最好的菜肴,然後吃狗肉和芋頭。阿露窩羅節是阿昌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來源於祭祀天公“遮帕麻”和地母“遮咪麻”的壹種古老宗教儀式,過去沒有統壹的固定日期。後確定每年農歷正月為梁河縣阿昌族窩羅節,農歷九月為隴川縣阿昌族的會街節,節日時間兩天。
2、火把節
火把節是在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要殺豬、宰牛祭祀,還要熟制火燒生豬肉拌米線給大家分食。火把節不僅是阿昌族的節日,也是彜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
阿昌族歷史沿革
阿昌族源於古代的氐羌族群,而與南詔、大理國時期的“尋傳蠻”有直接的淵源。唐代文獻中稱為“尋傳蠻”的,即是阿昌族和景頗族的前身。今日所用族稱“阿昌”,則最早見於元代文獻《招捕總錄》、《元史·地理誌》等。
阿昌族在發展形成過程中,曾與諸多民族融合。宋元時期,內地商人已進入雲龍壹帶阿昌人中。明代在雲南實行軍民屯田,漢族人口大量移入,壹部分阿昌人融入到漢族及其他民族中,也有部分漢族融入到阿昌人中。
如明軍屯守軍的後代多在當地轉化為阿昌族及其他民族。明清以來阿昌族長期與漢、白、傣等民族交往密切,也多有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