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隆美爾名言

隆美爾名言

1、火力越強,工事越深,傷亡越校

2、戰鬥分隊指揮官既要積極主動,又要堅決果敢

3、戰鬥分隊的指揮官既要積極主動,又要堅決果斷。

4、在所有進攻戰鬥中,都要利用心理因素,在敵人中間制造恐慌。

5、數量劣勢之軍,可以采取更多地使用自己武器或者更加迅速地發揚火力的方式壓倒數量優勢之敵。

6、不管是攻還是防,都要盡量靠前配置自動武器。

7、火力越強,工事越深,傷亡越小。

8、不管武器的口徑多麽小,也不管武器數量多麽少,要始終用火力支援步兵進攻。

9、誰先開火,並能進行最猛烈的集火射擊,誰就能取得勝利。

10、只要有可能,就要利用煙幕掩蔽晝間的運動。

11、所有的諸兵種協同進攻戰鬥都要用最簡單的方式進行周密地協調。

12、所有的諸軍兵種協同進攻戰鬥,都要用最簡單的方式進行周密的協調。

13、在所有進攻戰鬥中,都要利用心理因素〔在敵人中間制造恐慌〕。

14、每當部隊休息時,都要實施偵察。

15、部隊只要在壹地停留的時間超過短暫停頓的時間,就應修工事。

16、誰先開火,並能進行最猛烈的集火射擊,誰就能取勝。

17、進攻、進攻、再進攻!

18、數量居劣勢之軍,可以采取更多地使用自動武器或者更加迅速地發揚火力的方式壓倒數量居優勢之敵。

19、不管在進攻中還是在防禦中,始終要派出警戒分隊。

20、部隊只要在壹地停留時間超過短暫時間,就應修工事。

21、只要有可能,就要采取欺騙措施。

22、不管是攻還是防,都要盡量靠前配置武器。

23、部隊必須學會悄然無聲地進行運動。

24、進攻,進攻,進攻!

25、不管武器口徑多麽小,也不管武器數量多麽少,要始終用火力支援步兵進攻。

曾國藩名言經典名言

1、學者不患立誌之不高,患不足以繼之耳。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踐之耳。

2、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輕營。有必不可勸之人,不必多費唇舌。

3、日靜養,節嗜欲,慎飲食,寡思慮。

4、甜酸苦竦宜嘗遍,是非好惡總由人。出死入生寧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5、人該省事,不該怕事。人該脫俗,不可矯俗。不該順時,不可趨時。

6、學者能高眾也,毋以勝人,行標俗也,毋以繩人,免矣。

7、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誌之真不真耳!

8、賤不謀貴,外不謀內,疏不謀親。

9、學者不可不通世務。

10、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怒勝私故也。

11、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災星。

12、人之精神不可無所寄。

13、儉以養廉,譽洽鄉黨;直而能忍,慶流子孫。

14、小屈以求大伸,聖賢不為。松柏生來便直,士君子窮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難事,姑韜光忍恥,以圖他日貴達之時,然後直躬行通。此不但出處為兩截人,即既仕之後,又為兩截人矣。

15、富貴家宜勸他寬,聰明人宜勸他厚。

16、人茍能自立誌,則聖賢豪傑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於人?

17、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

18、人之所學,不可為人所容,為人所容則下矣。

19、優娼輩好嗤笑人,而敢為無禮,此自不賤本色。其趨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20、賢而多財,則損其誌;愚而多財,則益其過。

21、女相妒於室,士相妒於朝,古今通患也。若無貪榮擅寵之心,何嫉妒之有?

22、血氣盛,則克治難。欲養心者,先治其氣。

23、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壹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24、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皆由存心不厚,識量太狹耳。能去此弊,可以進德,可以遠怨。

25、人之處於患難,只有壹個處置。盡人謀之後,卻須泰然處之。

26、稱人之善,我有壹善,又何妒焉?稱人壹惡,我有壹惡,又何毀焉?

27、古人愛人之意多,今人惡人之意多。愛人,故人易於改過,而視我也常親,我之教益易行。惡人,故人甘於自棄,而視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28、人之善惡形於言,發乎行,人始得而知之。但萌諸心,發於慮,鬼神已得而知之矣,君子所以貴慎獨也。

29、聖賢成大事者,皆從戰戰兢兢之心來。

30、自謙則人愈服,自誇則人必疑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氣,我貪必至啟人之爭端,是皆存乎我者也。

31、欲為君子,非積行累善,莫之能致。壹念私邪,壹事悖戾,立見其為小人。故曰:終生為善不足,壹旦為惡有余。

32、積善在身,猶長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積惡在身,猶火之銷膏,而人不見也。非明乎性情,察乎流俗者,孰能知之?

33、稱人之善或過其實,不失為君子。揚人之惡或損其真,寧免為小人。

34、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順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馬牛為人穿著鼻孔,要行則行,要止則止,不知世上壹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為馬牛者幾何?哀哉!

35、君子出則忠,入則孝,用則知,舍則愚。

36、古之學者,知即為行,事即是學,今之學者,離行言知,外事言學。

37、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

38、文人富貴,起居便帶市井。富貴能詩,吐屬便帶寒酸。

39、人心能靜,雖萬變紛紜亦澄然無事。不靜則燕居閑暇,亦憧憧亦靡寧。靜在心,不在境。

40、見人有得意事,便當生歡喜心。見人有失意事,便當生憐憫心。皆自己真實受用處。忌成樂敗,何預人事,自壞心術耳。

41、畢竟先知後行,至於純熟,乃能合壹。

42、人有壹事不妥,後來必受此事之累。如器有隙者,必漏也。試留心觀之,知他人則知自己矣。

43、德不怕難積,只怕易累。千日之積,不禁壹日之累,是故君子防所以累者。

44、名節之於人,不金帛而富,不軒冕而貴。士無名節,猶女不貞,雖有他美,亦不足贖。故前輩謂爵祿易得,名節難保。

45、凡將舉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46、傷化毀俗者,雖親雖貴,必疏而遠之。清公貞修者,雖微雖踐,必親而近之。

47、學貴有常,又貴日新。日新若異於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

48、君子滿腹天理,故以順理為樂。小人滿腹人欲,故以得欲為樂。欲無時可足,故樂不勝憂。理無時不存,故隨在皆樂。至樂順理。縱欲之樂,憂患隨焉。

49、法者,天討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50、薦賢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51、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無往而不孝。以保富貴之心事君,則無往而不忠。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52、凡有橫逆來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處之之法,不可便動氣,兩個人動氣,就成了壹對小人,壹般受禍。

53、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於波流風靡之中,最為雅操。

54、衣冠之族,以清白遺世為本,務要恬穆省事,凡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與之相接。

55、事莫待來時忍,欲莫待動時防。即來思隱,即動思防,如火熾水溢,障之甚難。

56、得失有定數,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有。安然則受,未必不得,自多營營耳。

57、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緩想。想得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處天下事,只消得安詳二字,兵貴神速,也須從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遲緩之謂也,從容詳審,養奮發於定之中耳。

58、欲心壹萌,當思禮義以勝之。

59、欲為君子,非積行累善,莫之能致,壹念私邪,立見小人。故曰:終身為善不足,壹日為惡有余。

60、嘲戲人自事惡事,尤不可入壹二壯語,入壯語則戲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規人過失,不可入壹二戲語,入戲語則真者畢戲。每令人玩,失規人之旨矣。

61、才智英敏者,宜加渾厚學問。

62、常沈靜,則含蓄義理深,而應事有力。故厚重、靜定、寬緩,乃進德之基,亦養壽之要。

63、為人所狎與為人所恨,皆己過也。

64、常沈靜,則含蓄義理而應事有力。

65、凡權要人聲勢赫然時,我不可犯其鋒,亦不可與之狎,敬而遠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66、為學從切實際出發,自不落空。

67、人初做事,如雞伏卵,不舍而生氣漸充;如燕營巢,不息而結構漸牢;如滋培之木,不見其長,有時大;如有本之泉,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

68、作善豈非好事,然壹有好名之心,即招謗招禍也。

69、好為誑語者,不止所言不信,人並其事事皆疑之。

70、舉世惟壹真字難得。

71、以德遺後者昌,以禍遺後者亡。謙柔卑退者,德之余,強暴奸詐者,禍之始。

72、見面前之千裏,不若見背後之壹寸。故達觀非難,而反觀為難。見見非難,而見不見為難。此舉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獨覺也。

73、今人計較擺布人,費心心思,卻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壞了心術,自損了元氣。

74、知天地萬物於壹體,則能愛矣。

75、人之生,不幸不聞過,大不幸無恥。有恥則可教,聞過則可賢。

76、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藥,治身以不藥二字為藥。

77、有壹言而傷天地之和,行壹事而損終身之福,切須檢點。

78、處天下事,前面常長出壹分,此之謂豫;後面常余出壹分,此之謂裕。如此則事無不濟,而心有余樂。若盡煞分數做去,必有後悔。處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則可以廣聽。留在人不盡之情,則可以全好。

79、盛怒極喜時,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須壹商之有識者。不然,悔隨之矣。

80、壹念之善,吉神隨之。壹念之惡,厲鬼隨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81、聞善言則拜,告有過則喜,有聖賢之氣象。坐密室如通衢,馭寸心如六馬,可以免過。心不清則無以見道,誌不確則無以立功。

82、二十年來治壹怒字,尚未清磨得盡,以是知克己最難。

83、人皆有愛生惡死之心,人皆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見善不明耳。

84、怒時易激,義憤亦當裁抑;喜時易狂,即微言亦須謹慎。

85、論人情只往薄處求說,人心只往惡邊想,此是私而該底念頭,自家便是個小人。古人責人,每於有過中求無過。此是長厚心,盛德事。學者熟思,自有滋味。

86、百戰百勝,不如壹忍。

87、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88、讀書不獨變人氣質,且能養人精神,蓋理義收攝故也。

89、責人者必自恕。

90、壹毫善行皆可為,勿僥福望報;壹毫惡念不可萌,當知出乎爾者反乎爾。

91、居心不凈,動輒疑人。人自無心,我徒煩擾。

92、君子稱人之善而非譽也,折人之過而非毀也,毀其勸善而改過也。小人不然,善則忌之,過則揚之。

93、人之精神有限,過用則竭。

94、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所笑,乃有進步也。

95、壹念不敢自恕,斯可謂之修。壹語不敢茍徇,斯可謂之直。壹介不敢自汙,斯可謂之廉。

96、好便宜不可與***財,狐疑者不可與***事。

97、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願後世之毀譽,是有待於外也。

名言

1、凡事以理想為因,實行為果。 ----魯迅

2、上人生的旅途罷。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魯迅

3、姑娘們的靈魂的白潔是由冷靜和輕松愉快構成的,像雪;它遇到愛情便溶化,愛情是它的太陽。 ----雨果

4、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後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的競技者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梁 ----魯迅

5、辱罵與恐嚇不是戰鬥。 ----魯迅

6、當我沈默的時候,我覺得很充實,當我開口說話,就感到了空虛。 ----魯迅

7、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妳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裏開壹個窗,大家壹定不允許的。但如果妳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魯迅

8、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

----魯迅

9、明言著輕蔑什麽人,並不是十足的輕蔑。惟沈默是最高的輕蔑-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 ----魯迅

10、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魯迅

11、無論她有多大錯,她哭的壹霎那,都是我的錯 ----魯迅

信任的名言經典名言

1.獲取信用是要付出很高代價的

2.實話可能令人傷心,但勝過謊言。——瓦·阿紮耶夫

3.誠信是妳價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萬水,質量也應永恒不變。

4.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屈原,戰國詩人

5.言必信,行必果。

6.誠信為人之本——魯迅

7.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

8.遵守諾言就象保衛妳的榮譽壹樣。

9.誠信是雙腿,支撐我們立足社會。

10.信不足,安有信——《管子》

11.誠實者既不怕光明,也不怕黑暗。

12.對自己真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

13.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定會有壹個問心無愧的歸宿。

14.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

15.進學不誠則學雜,處事不誠則事敗,自謀不誠則欺心而棄己,與人不誠則喪德而增怨。——程顥、程頤《二程集·論學篇》

16.不須犯壹口說,不須著壹意念,只憑真真誠誠行將去,久則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呂坤

17.惟誠可以破天下之偽,惟實可以破天下之虛。

18.承諾不能帶引號,誠信嚴禁有問號,許願不妨省略號,兌現務必驚嘆號。

19.您必須保持誠實人的立場,這時常是冒險的人需要的勇氣。

20.沒有壹種罪惡比虛偽和背義更可恥了。

21.沒有誠實何來尊嚴——西塞羅

22.言必誠信,行必忠正。

23.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定會有壹個問心無愧的歸宿——高爾基

24.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25.唯天下至誠,方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

26.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壹切價值的根基——德萊塞

27.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財富。沒有信用積累的青年,非成為失敗者不可——池田大作

28.我希望我將具有足夠的堅定性和美德,藉以保持所有稱號中,我認為最值得羨慕的稱號:壹個誠實的人。

29.信用就像壹面鏡子,只要有了裂縫就不能像原來那樣連成壹片。

30.說謊話的人所得到的,就只即使覺說直話也沒有人相信——伊索

31.惟誠可以破天下之偽,惟實可以破天下之虛——薛瑄

32.誠實是壹個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東西

3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4.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要誠信

35.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36.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37.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意誠而後心正。——《大學》

38.閃光的東西不壹定都是金子。關於誠實信任的名言

39.誠信說話話動聽,誠信辦事事必成,誠信做人人受敬。

40.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41.誠實是科學家的主要美德。

42.妳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回報。

43.原諒自己的壹次失信,就是結交了壹個不良之友。

44.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論語·子路》

45.丈夫壹言許人,千金不易——《資治通鑒》

46.誠實人說的話,像他的抵押品那樣可靠。

47.百慮輸壹忘,百巧輸壹誠。

4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49.民無信不立——孔子

50.內外相應,言行相稱。——韓非,戰國哲學家、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