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端午的詩詞有如下:
唐·杜甫《端午日賜衣》、宋·文天祥《端午即事》、唐·李隆基《端午》、宋·蘇軾《屈原塔》、唐·王魯復《吊靈均》、宋·王珪《端午內中帖子詞·皇後閣·金屋風光別》、宋·趙友直《端午》、近代·俞平伯《端午節》、近代·俞平伯《端午》。
1、唐·杜甫《端午日賜衣》: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2、宋·文天祥《端午即事》:五月五日午,贈我壹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裏外。
3、唐·李隆基《端午》: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4、宋·蘇軾《屈原塔》: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饑渴。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
5、唐·王魯復《吊靈均》:萬古汨羅深,騷人道不沈。明明唐日月,應見楚臣心。
6、宋·王珪《端午內中帖子詞·皇後閣·金屋風光別》:金屋風光別,仍逢令節新。爭傳九子粽,皇祚續千春。
7、宋·趙友直《端午》:節過端陽日,蒲觴滿自斟。興懷多感舊,吊古漫成吟。
8、近代·俞平伯《端午節》:晨興才啟戶,艾葉拂人頭。知是中天近,鄰居為我留。
9、近代·俞平伯《端午》:清潤端陽節,茅檐插艾新。分嘗初刈麥,慚荷對農民。
擴展知識: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壹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節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於正南中央,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端午是"飛龍在天"吉祥日
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後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壹體,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壹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