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神十三發射微紀錄片出征觀後感感悟

神十三發射微紀錄片出征觀後感感悟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下面就是我整理的神十三發射微紀錄片出征觀後感感悟十篇,希望大家喜歡。

神十三發射微紀錄片出征觀後感感悟1

自古以來,人們對浩瀚的宇宙就充滿著遐想,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漸漸將探索的腳步邁向太空。但質疑的聲音也逐漸傳來:探索外太空是否是勞民傷財呢?

時至今日,由於地球資源有限,世界上的航天強國紛紛將探索的腳步邁向外太空,而太空廣闊無垠,擁有豐富的空間資源,如高真空、太陽能、月球、微小行星等。

此外,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gps導航系統便離不開航空事業的發展。近年來,航天技術在開發航天器高位置和高速度資源以獲取、傳輸和轉發信息方面取得了明顯成就,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例如通信衛星、遙感衛星的廣泛應用。

另壹方面,隨著軍用航天器的迅速發展,各種軍用衛星、載人航天器、彈道導彈與反彈道導彈等空間新式武器形成了壹體化的太空戰場軍事系統,並將在聯合戰役中發揮重要作用。而眾所周知,沒有穩固的國防,我們的幸福生活就難以保障。

沒有今天的投入就不會有我們明天的。航天事業的進步會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航天科技的應用會對人類產生重大的影響,只有社會不斷的進步,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美好。

神十三發射微紀錄片出征觀後感感悟2

中國人的航天夢做了幾千年,從神話故事的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的鵲橋會,誇父追日,到實際行動的萬戶飛天的壯舉,敦煌石窟的仕女飛天壁畫,無不彰顯著中華民族對飛向太空,遨遊宇宙的向往。

從1999年11月20日到2021年6月17日中國***成功發射了12座神舟飛船,見證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闊步向前。從神舟5號航天員楊利偉壹人壹日遊,到神舟12號的三人三個月遊;從翟誌剛把中國人民的五星紅旗插在太空開始,無不證明中國的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

10月16日神舟13號也將飛上太空,三名航天員將乘坐飛船完成壹些科研任務,他們分別是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組成。翟誌剛是神舟7號的航天員,第壹個把中國的國旗插上太空的人,經驗豐富;王亞平是神舟十號的太空老師,是中國人第壹個站在世界講臺的老師;葉光富是第壹次上太空,各方面素質都非常過硬。他們三人將在太空居住6個月,要完成五大飛行任務。

壹是開展機械臂輔助艙段轉位、手控遙操作等空間站組裝建造關鍵技術試驗;

二是進行2—3次出艙活動,安裝大小機械臂雙臂組合轉接件及懸掛裝置,為後續空間站建造任務做準備;

三是進壹步驗證航天員在軌駐留6個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術;

四是進行航天醫學、微重力物理領域等科學技術試驗與應用,開展多樣化科普教育活動;

五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統執行空間站任務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統間的匹配性。

這次王亞平還要完成出艙任務,成為中國第壹個出艙的女航天員。

在此提前祝福三位航天員在太空平平安安,圓滿完成飛天任務。

神十三發射微紀錄片出征觀後感感悟3

北京時間2021年10月16日,這是壹個永載史冊的時間,搭載神舟十三的號載人飛船的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國將“東方紅壹號”衛星送入軌道,由此拉開了中國航天的序幕。如今,“北鬥”“神舟”“天舟”“嫦娥”“玉兔”“天問”……星辰大海中,中國“星”亮晶晶,中國已由航天大國開始邁向航天強國,當然,我們曾經艱難,曾經受制於人,但有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的中國人民,邁向航天強國的步伐無人可以阻擋,隨著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實施,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空間站”將會在星辰大海中獨領風騷。

今年是中國***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開啟之時。偉大中國夢,是中華民族全方位崛起的夢想,無疑,中國航天夢成為重要的方面,也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復興崛起。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是給百年黨慶獻上的壹份厚禮,也將向世界宣告,中國航天新時代到來了,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14億中國人民的驕傲。

中國航天即將進入新時代,讓我們仰望星空,為中國航天祝福,新時代新征程再出發,征途漫漫,努力奮鬥,弘揚中國航天精神,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富強。

神十三發射微紀錄片出征觀後感感悟4

在最近幾年時間裏,中國在航天以及太空探索等領域的整體實力得到了相當明顯的提升,這壹情況也讓諸多國人為此感到自豪。不過值得註意的是,面對中國的迅速發展,少數西方國家也對中國越發忌憚,甚至想要通過極端行動來遏制中國在這方面實力的進壹步提升。而就在最近,美國和日本兩國就傳出了新的消息。

神舟十三號即將發射,美日兩國采取新的行動

需要知道的是,在此前我國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已經順利完成了發射任務,並且三位航天員在我國空間站當中工作和生活了壹段時間後也成功返回地面。按照此前的計劃來看,為了能夠順利地完成空間站的建設等各項工作,我國在此之後還會進行多次載人飛船等發射任務。而如今即將展開神舟十三號飛船的發射,這壹點對於後續的工作也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

根據相關消息顯示,中國在很長壹段時間裏都是美國的重點目標,而美國此前更是聲稱中國的部分衛星裝載了機械臂這樣的裝置,在這樣的情況下很有可能會對其他國家的衛星產生威脅。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太空司令部司令還強調,面對如今中國在太空領域整體實力的不斷提升,美國為此保持著密切關註並且產生了壹定程度的擔憂。在此後更是補充道,這種裝載了機械臂的衛星能夠對其他衛星采取行動,從而讓其完全失去作用。

中國此前曾作出明確表態

在作出表態的時候,美國的相關人士還強調,中國將會依靠這樣的手段讓自己在太空當中占據有利地位。這樣的言論顯然是對中國的汙蔑和抹黑,並且沒有任何根據。除此之外,作為美國的盟友以及夥伴的日本同樣采取了新的行動。

根據9月22日日本《產經新聞》的消息來看,現如今,日本防衛省的主要目標集中在了所謂電磁波幹擾技術的研發上面,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將能夠對電磁波進行屏蔽,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阻斷信息的傳送。而日本希望能夠通過對這方面技術的研究,讓敵方部隊和衛星之間的信息傳輸造成阻隔。

根據相關消息顯示,在以往也曾出現類似的情況,能夠對衛星電磁波進行幹擾,而美日兩國這番表態顯然態度是相當明確的。不過針對這壹點,我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早先就曾作出表態:外空是全人類***同財產,中方壹貫主張和平利用外空,反對外空武器化和外空軍備競賽,更反對對外空物體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

神十三發射微紀錄片出征觀後感感悟5

航天事業向來是壹個國家追求創新發展的生動縮影。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從發射載人飛船將航天員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艙、發射空間實驗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如今已走到第三步,即“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未來擔負著發射空間站艙段的重要使命,首飛意義重大,關系到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目標能否實現。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響,航天人克服重重困難,打贏了這場硬仗、關鍵仗,增添了完成後續任務的強大信心。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騰空而起,是中國建設航天強國和世界科技強國取得的成就,也讓人們再壹次看到不懼風險挑戰、勇於突破、敢於登攀的強大精神力量。

推開空間站時代大門,中國航天展現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信心。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時間提前公布,最終火箭壹秒不差地實現“零窗口”發射。從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到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幾次任務都將發射時間提前宣布並精準到分,充分顯露出了航天人的自信。自信的底氣來自於神舟壹號飛船發射以來載人航天的16戰16捷,也源自於在系統最復雜、安全要求的載人航天工程中,質量第壹、安全至上的意識始終得到貫徹和堅持。自信既是靠“十年磨壹劍”的千錘百煉,更是靠登攀不止、挑戰未知的求知若渴。發射成功後,文昌航天發射場大廳屏幕上打出這樣壹行字:敢於戰勝壹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奮鬥是對奮鬥者的獎勵,中國航天劍指浩瀚蒼穹,“長征”永遠在路上。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從__年前第壹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壹號”開啟太空時代,到今天空間站時代大幕徐徐展開,中國航天再次踏上了新征程。空間站是極其復雜、極具挑戰性的壹步跨越,但巨大收獲也將無可比擬,能夠加快中國乃至人類探索、開發、利用宇宙的步伐。空間站和航天技術的飛躍,也能推動航天成果更廣更深地造福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作為近地空間的壹個創舉,空間站的建造將為進壹步實現載人探月、火星探測等更長遠目標鋪下基石,成為航天報國和科技強國建設的壹個標誌性創新實踐。

在給參與“東方紅壹號”任務的老科學家回信時強調,“不管條件如何變化,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誌氣不能丟”。以老壹代航天人為榜樣,新時代的航天工作者大力弘揚“兩彈壹星”精神,敢於戰勝壹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必能跨越星辰大海,實現更非凡的成就。

神十三發射微紀錄片出征觀後感感悟6

今天淩晨,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x運載著神舟十三號飛船點火升空,搭載著3名航天員如利箭般刺破蒼穹,飛向太空。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又壹次重大成功,是我國空間站建設的“關鍵之戰”,x科技壹如既往地提供了護航技術支撐。

早在此次任務發射前期,中國電科22所的信息保障團隊就已全面進入工作狀態。壹方面,這支團隊全力為此次任務提供了空間電波環境態勢和異常事件預報預警信息,為發射窗口的確定提供了技術支持;另壹方面,團隊還為任務系統提供了高精度電波環境效應數據,保障航天測控、衛星通信和空間目標監視雷達等系統的可靠運行。由中國電科22所研發的便攜式定向儀、陸用型信標機、海用型信標機、航天員通話電臺等設備齊“上陣”,組成了壹張近、中、遠程搭配,海、陸、空協同的立體化搜索救生網絡。這套多次為我國航天任務發射提供保障的“明星裝備”再次為神舟十三號的順利出征提供了堅強護航。

“復雜網絡與可視化研究所航天可視化團隊研制的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技術,在本次飛行任務中再次接受了實戰任務考驗。”團隊博士郭陽告訴記者,飛船在空間飛行狀態是難以被直接觀測到的,該技術可將飛船飛行過程中產生的海量數據在0.1秒內進行“實時翻譯”,驅動控制中心屏幕上的飛船模型調整位置與姿態,讓地面控制人員可以在第壹時間看到飛船“實況”。“這項技術就像飛船的‘眼睛’,讓它保持更好的姿態運行。”郭陽表示,航天可視化團隊為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此次“太空出差”提供軌道修正、姿態調整以及飛行控制與指揮提供關鍵技術支持和工程保障,團隊研制的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技術在神舟十三號飛船和天和核心艙進行自主交會對接任務中發揮關鍵作用,並為神舟十三號飛船在軌飛行保駕護航。

“團隊研制的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技術在執行交會對接任務中,已經助力中國航天事業10余年,已成為x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常態化任務執行系統。”據郭陽介紹,該團隊早在2011年螢火壹號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中就已經作為任務全過程的推演平臺,曾先後參與並圓滿完成多項國家重大載人航天、探月工程以及深空探測等工程實戰任務,主要包括天問壹號火星探測,探月工程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T1飛行試驗器、嫦娥四號以及嫦娥五號任務的可視化飛行控制指揮與遙操作操控任務,載人航天工程天宮壹號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天宮二號與神舟十壹號、天舟壹號,空間站天和核心艙與神舟十二號、天舟二號交會對接任務的實時三維可視化飛行控制與指揮任務。

神十三發射微紀錄片出征觀後感感悟7

“神箭”在弦,再度問天。自古以來,人類就向往探索宇宙,嫦娥奔月、女媧補天、誇父逐日……遠古的傳說,是中華兒女樸實的向往,卻印證著中華民族的豐富聯想與智慧。回首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歷程,我國航天人胸懷航天報國之誌,自強不息、開拓進取,取得了載人天地往返、航天員空間出艙和空間交會對接等壹系列輝煌成就,走出了壹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積澱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這“飛天壹躍”,將不斷指引我們去“擊破萬裏蒼穹、目標星辰大海”,彰顯了航天工作者自力更生、不甘人後的進取精神,凝集著中華兒女的殷切期望,凝結著航天工作者夜以繼日、刻苦攻關的辛勤汗水,凝聚著國家和民族追求科技進步的澎湃力量。

自力更生、攻堅克難。載人航天工程是壹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發展載人航天技術,對於加強我國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提升國際地位、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中國航天事業奮鬥歷程,就是壹段自力更生,攻堅克難的歷程,“中國創造”突破了自主知識產權關鍵核心技術,推動了中國航天技術的巨大跨越,成為中國科技創新日益深化的生動縮影。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這離不開中國***產黨的堅強領導,離不開航天科技工作者的默默付出,離不開億萬中華兒女的自強不息、自力更生、接續奮鬥。

自強不息、勇攀高峰。放眼當今的世界,新壹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發展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各國在發展戰略部署上都以增強綜合國力作為首要目標,其核心就是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航天技術就是重要內容之壹。載人航天是世界高新科技中挑戰性的領域之壹,它的覆蓋面廣、影響力深,豐富的應用場景已超乎人們的想象,中華兒女以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精神打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壹定能不斷創造出新的輝煌。我國航天事業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得益於獨特的制度優勢,無數航天人前赴後繼、自強不息、不懈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航天科技成果。

自主創新、追求卓越。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離不開自主創新,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航天技術的發展,從“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壹動力”,“自主創新”見證了幾十年航天技術的發展,實現了壹次次重大的跨越,牢牢抓住了航天技術主動權,助力我國躋身於世界科技發展的最前沿,推動了我國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進。當前,國內國際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無論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都需要航天技術的助力,只有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才能不斷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我們才能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

相知無遠近、萬裏尚為鄰。天河漫漫,縱使太空遙不可及,但是浩瀚星空永遠是地球無可取代的鄰居,探索永無止境。這是壹個激動人心的石刻,三名宇航員攜帶14億中國人的赤誠和勇敢,追問星河、直飛雲霄、不負期待,這意味世界航天事業發展又有了新的裏程碑,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神十三發射微紀錄片出征觀後感感悟8

當前,我們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機遇與挑戰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壹方面,青年幹部必須要接好革命事業的“接力棒”,在黨的奮鬥史中提煉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奮進,要學做老黃牛,發揚不在乎得失的奉獻精神、兢兢業業的責任心,擔起新時代開創的重任。另壹方面,要以“正青春”的奮鬥姿態和精神狀態,努力學習,增長本領,積極作為,答好青春“擔當之卷”,在民族復興這場“接力賽”中,跑出屬於青年壹代的好成績。廣大科研工作者,應進壹步弘揚航天精神,永攀科技高峰,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發揚“原得此生長報國”的愛國精神。在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初期,許多功成名就、才華橫溢的科學家放棄國外優厚的條件,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許多研制工作者甘當無名英雄,隱姓埋名,默默奉獻,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壹部為祖國、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動人詩篇。新時代的科研人才要向老壹輩科學家學習,堅定科技創新、服務國家的思想,將對事業的追求融入國家的需要,繼承前人愛國奉獻的傳統,以國家和民族需要為研究導向,在科學報國、科技強國的道路上,實現個人、事業、國家的完美融合。

發揚“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奮鬥精神。在茫茫無際的戈壁荒原,在人煙稀少的深山峽谷,風餐露宿,不辭辛勞,老壹輩科研工作者們克服了各種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他們運用有限的科研和試驗手段,依靠科學,頑強拼搏,發奮圖強,銳意創新,突破了壹個個技術難關,取得了“兩彈壹星”事業的偉大勝利。身處這個時代,我們無疑是幸運的,不論是生活環境還是科研條件,都遠比老壹輩科學家不知要好多少。當代科研工作者以老壹輩科學家為榜樣,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在各自的領域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創造出新的成績。

發揚“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團結精神。在研制“兩彈壹星”的不凡歷程中,來自全國各地區、各部門成千上萬的科學技術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後勤保障人員團結協作、群策群力,匯成了向現代科技高峰進軍的浩浩蕩蕩的隊伍。他們用自己的輝煌業績,為中華民族文明創造史增添了光彩奪目的壹頁。科學研究是壹項復雜、艱巨的群體勞動,在科研活動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直接影響著科研協作和科研計劃的完成。廣大科研工作者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協作意識、服務意識,盯緊***同的目標,在充分發揮各自特長的同時,做好相互配合。

神十三發射微紀錄片出征觀後感感悟9

我們致敬夢想。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壹人壹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實驗到出艙活動,從單船飛行到組合體穩定運行,我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跨越了發達國家三四十年的發展歷程。世界各國中第五個獨立研制和發射衛星、第三個把人類帶往太空,先後把12名航天員17人次送入太空,成功率100%,如今更是邁向了“空間站時代”。偉大事業始於夢想,是夢想照亮前進的方向。

我們更是在致敬青春。神舟系列壹次次關鍵技術的突破,讓太空離我們越來越近,萬戶飛天不再只是傳說。三位今天出征的航天員中,兩位60後,壹位70後。而在地面,我國載人航天器研制設計工作的主力軍神舟團隊平均年齡僅33歲。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和民族命運緊密相連,是曾經年輕和正值韶華的他們***同托起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

神十三發射微紀錄片出征觀後感感悟10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8年前,“太空教師”王亞平為全國6000多萬名學生太空授課時的寄語尚縈繞在耳畔,如今她又壹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將成為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員,以及中國首位出艙女航天員。尋聲凝望,原本神秘遙遠的深邃太空離我們越來越近,壹個個美麗的“飛天夢”正成為現實。

16日淩晨,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此時距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不到壹月時間。由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組”搭乘載人飛船奔赴中國空間站。此次任務將實現與核心艙徑向交會對接、由救援船轉入正式任務船等多個“首次”,還將在神舟十二號任務的基礎上開展更多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

“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壹千河。”2003年,神舟五號飛船搭載楊利偉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歷時21小時23分鐘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18年來,7次載人飛行,間隔期從以年計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頻率更快、銜接更順暢,準備更從容,展現著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能力;太空之旅從“壹日遊”到“季度遊”,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遊”,“太空出差”的時間更長,步伐邁得更大更遠更堅定,彰顯著大國自信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