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壹:
甲、乙兩人壹同大學畢業後進了同壹家企業並同在壹間科室工作,兩人的工資也被定在同壹檔次:每月1000元。壹年試用期過後,甲的工資被定為每月1200元,而乙的工資被定為每月1500元。甲拿到1200元工資後很高興,因為比原來工資增加了200元,但當他得知乙的月工資是1500元後,則十分氣憤,工作積極性明顯下降。
問題:
(1)請選擇合適的理論分析甲的心理。
(2)管理者應采取怎樣的對策。
(1)公平理論認為,職工的工作動機主要受工資報酬的影響,包括絕對報酬(自己實際收入的數量)與相對報酬(自己實際收入與他人實際收入的比值)兩種。每個人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己付出的勞動和所得報酬與他人付出的勞動和所得報酬進行橫向比較,也會把自己現在付出的勞動和所得報酬與自己過去付出的勞動和報酬進行縱向比較。通過比較,如果發現自己的收支比例與他人的收支比例相等,便認為是正常的、合理的,因而心情舒暢,安心工作;如果發現自己的收支比例低於他人的收支比例,或現在的收支比例低於過去的收支比例,就會產生不公平感,就會對工作態度、工作積極性產生消極影響。在本案例中,甲做縱向比較時的高興在於與過去比其工資增加了200元;但當他與乙進行橫向比較時,發覺自己的工資比乙少了300元,由此產生不公平感,導致工作積極性明顯下降。
(2)管理者應對甲、乙兩人的工資差異進行認真分析,如果原因在於乙比甲能力強、貢獻大,應時及對甲作出解釋,使甲重新認定自我、找出差距所在、明確努力的方向,激發甲的工作積極性;如果原因在於管理者對甲、乙的能力與貢獻判斷失誤,應及時、果斷的糾正失誤,重新制定甲、乙的工資標準。
案例二:
某地方生產傳統工藝品的企業,伴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政策,逐漸發展壯大起來。銷售額和出口額近十年來平均增長15%以上。員工也有原來的不足200人增加到了2000多人。企業還是采用過去的類似直線型的組織結構,企業壹把手王廠長既管銷售,又管生產,是壹個多面全能型的管理者。
最近企業發生了壹些事情,讓王廠長應接不暇。其壹:生產基本是按定單生產,基本由廠長傳達生產指令。碰到交貨緊,往往是廠長帶頭,和員工壹起挑燈夜戰。雖然按時交貨,但質量不過關,產品被退回,並被要求索賠;其二:以前企業招聘人員人數少,所以王廠長壹人就可以決定了。現在每年要招收大中專學生近50人,還要牽涉到人員的培訓等,以前的做法就不行了。其三:過去總是王廠長臨時抓人去做後勤等工作,現在這方面工作太多,臨時抓人去做,已經做不了做不好了。凡此種種,以前有效的管理方法已經失去作用了。
問題:請從組織工作的角度說明企業存在的問題以及建議措施。
(1)從案例中給出的信息看,企業明顯采用的是直線型組織結構形式,這種組織結構優點是:結構比較簡單,所有的人都明白他們應向誰報告和誰向他報告;責任與職權明確,每個人有壹個並且只能有壹個直接上級,因而作出決定可能比較容易和迅速。缺點:是在組織規模較大的情況下,業務比較復雜,所有管理職能都集中由壹個人承擔,是比較困難的。
顯然當企業已經發展成為2000多人時,直線型組織結構制約企業的正常發展。如同案例中王廠長面臨的困境,要壹個人管所有的事情,已經沒有效果和效率了。
(2)企業需要采用適合企業發展的組織結構形式,例如管理進行專業化分工的直線-職能型組織結構,考慮設立生產計劃部門、人力資源部門以及後勤部門。這樣就可以發揮直線-職能型組織結構的優點,即各級直線管理者都有相應的職能機構和人員作為參謀和助手,因而能夠對本部進行有效管理,以適應現代管理工作比較復雜而細致的特點,而每個部門都是由直線人員統壹指揮,這就滿足了現代組織活動需要統壹指揮和實行嚴格的責任制度的要求。
案例三:
新華服裝廠,把縫制壹種新款式服裝的任務同時分配套給了第壹車間和第二車間。兩個車間工人的人數差不多。這些工人原來縫制服裝的基本操作都已掌握,但縫制這種新式服裝還是第壹次。第壹車間的李主任把縫制壹套服裝過程分為30道工序,每個工人從事指定的壹道工序,使工人的操作簡單熟練。 第二車間的王主任卻把這些工序歸並到7個崗位到完成,並規定每人可以在這些崗位上輪換工作,使大家都能熟練縫制這種服裝的全過程。開頭兩個月,第二車間的生產進度比第壹車間慢。但第二車間的工人對自己車間的做法比較滿意,他們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加快了生產進度,到第三個月,第二車間的生產進度超過了第壹車間。
問題:
1、為什麽第二車間的生產進度會超過第壹車間?這件事說明了什麽?
2、根據領導權變理論分析,是否王主任的做法比李主任的做法有效?
1、因為第二車間的管理人員充分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王主任采用了成就性管理方式,通過崗位輪換的方法,給工人提出挑戰性的目標,並相信他們能夠達到目標。這就說明,工人對管理方式的滿意程度直接影響員工積極性,也直接影響生產進度。
2、權變理論認為不存在壹成不變的普遍適用的“萬能的”管理方式,管理應根據企業所處的內外部條件隨機應變,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才能求得最好的效果,這壹理論認為不存在壹種普遍的適用的“最好的”或“最不好的”管理方式,管理效果取決於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系、工作性質、成員特點和其它情景因素。如果車間各道工序都十分復雜,且需要高級技術、其獲得技術又要培訓很長時間的話,無疑王主任的做法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