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誰能告訴我寫 大秦帝國 的孫皓輝的詳細介紹

誰能告訴我寫 大秦帝國 的孫皓輝的詳細介紹

孫皓暉,***和國同齡人,生於陜西三原。有與同時代人相同的基本經歷與階段歸宿。曾任西北大學法律系 教授,獲國務院首批特殊津貼的專家。1993—1997年,基於對中國原生文明的思考,完成136集《大秦帝國》文學劇本的創作,同期開始《大秦帝國》的案頭準備。1998年後,辭職專事寫作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其中第壹部《黑色裂變》入選中宣部第十屆五個壹工程獎。 他的出生地陜西省三原縣西陽鎮,就是“老秦”之地,離秦國最早的國都櫟陽(今臨潼)只有數十公裏。 自我放逐 1993年秋天,孫皓暉動筆寫《大秦帝國》。身為學者,他卻首先摒棄了學術著作的形式。“我說秦是中華文明的正源,沒用。得老百姓都這麽說了,才算做到了。那最好的形式,就是電視劇。”所以壹開始,孫皓暉寫的,是壹個《大秦帝國》的電視劇本。 兩年假期 當時,孫皓暉在法學領域,算是功成名就。他是西北大學法律系的教學科研副主任、經濟法學的學術帶頭人,還是第壹批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學者。第壹卷《大秦帝國》劇本寫完後,打印本在文化圈裏流傳,引起陜西省委宣傳部的重視。1996年春節,主管文化教育的副省長到西北大學給教授們拜年,親自登門看望了孫皓暉。在他家裏,副省長、校領導和他談了很久,最後拍板:“給妳兩年的創作假期,就專門把這個事做完!” 1997年冬天,約定的兩年期限就快到了,孫皓暉的劇本寫到第五卷。但他發現,“自己根本完成不了,劇本就寫了5年,如果要繼續寫成小說,別說兩年,只怕4年、8年都不夠”。 潛心創作 1998年春天,孫皓暉帶著妻子,在海口壹個僻靜的小區居住下來。他有壹間30多平方米的書房,裏面凡能落腳之處,皆是書山。史籍典冊、諸子百家、先秦文學,就連壹般秦史研究者不太關註的古代科普類書籍,如《水經註》、《齊民要術》、《農政全書》、《夢溪筆談》等等,孫皓暉都統統看過。“商鞅變法,鼓勵農耕,老秦人當時都種什麽,收成怎麽樣,收上來做成什麽吃,這些都得認真查實啊。” 淡泊心態 十幾年中,孫皓暉始終保持著不疾不徐的淡泊心態。每天寫壹個故事段落,萬余字到寥寥幾百字不等。但也有焦慮的時候,這些年,清朝熱、明朝熱、漢唐熱,在電視屏幕和圖書市場上,妳方唱罷我登場。唯獨孫皓暉立誌要呼籲的“中華文明正源”——秦,還是沈默的。書壹日沒寫完,他就壹日不能發出自己的聲音。焦躁起來,在和朋友吃飯喝酒的時候,他會痛心疾首地喊:“明清時期是中華文明的衰落期啊!當下中國最需要的,是和中華文明源頭上最有創造力、生命力的秦時期對接!” 16年歷程 2008年春天,當孫皓暉在遙遠的海島上,敲下小說《大秦帝國》的最後壹個句號時,他滿頭黑發已經灰白。從43歲到59歲,他人生中最美好、最年富力強的16年,都義無反顧地獻給了《大秦帝國》。 摘抄於百度百科。 如果對妳有幫助,請記得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