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科學活動設計教案5篇

科學活動設計教案5篇

科學活動設計教案篇1

制作意圖:豐富幼兒的動手操作材料,增加操作的興趣。

教育價值:

1、鍛煉幼兒手眼協調能力

2、鍛煉幼兒的點數能力

3、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選用材料:塑料桶、塑料膜、塑料盒、串珠、輔助材料

制作方法:

1、將塑料桶裝飾成娃娃(五官及大嘴巴)

2、將壓好膜的紙卷成管後進行裝飾,在娃娃的兩側安上兩個塑料盒,放小珠子(小珠子分兩種不同顏色)

適應年齡:4――5歲

操作地點:桌子上、地毯上、玩具櫃上、小椅子上等

做作方法:倆人同時開始餵娃娃,將串珠從各自的塑料管中餵娃娃(珠子分兩種不同顏色,並同時結束,兩人在從娃娃的大嘴巴中取出珠子,清點各自的珠子有多少,多者為勝。

建議:塑料管(壓膜管)可以壹樣長,也可以長短不壹樣,讓幼兒輪流使用,並且感知管的長短不壹樣,餵珠子的快慢也不壹樣。

中班科學教案:夏天玩水

設計意圖:

水是生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孩子對水則懷有及其濃厚的興趣和特殊的感情,每次盥洗活動都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候之壹。我們緊緊抓住幼兒愛水,愛玩水這壹特點,設計了壹系列由淺入深和認識水的活動,把孩子們無意識的戲水引導成壹個個生動有趣的認識探索過程,提高了了幼兒的認識,鍛煉了他們的能力。

目標:

1、通過各種感官對比感知,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質(糖、鹽等)的化學特性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節約用水

3、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培養幼兒對周圍生活的關註準備:

1、每桌壹杯清水,壹杯牛奶,壹杯醋2、小勺子,吸管,溫開水,鹽、白砂糖3、彩色塑料物件,石頭,洗衣粉活動壹: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過程:

(壹)引導活動,猜謎語,激發幼兒的興趣“手抓不起,刀劈不開,洗臉洗手,都叫他來”

(二)基本活動

1、水是沒有顏色的出示壹杯牛奶和壹杯水,讓幼兒比較,說出:牛奶是什麽顏色的?水呢?

2、水是沒有氣味的出示壹杯醋和壹杯水,幼兒聞壹聞醋,再聞壹聞水,說說水有沒有氣味

3、水是沒有味道的幼兒嘗嘗甜牛奶,嘗嘗醋,嘗嘗水,比較:水有沒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壹塊顏色鮮艷的糖,對比觀察:為什麽牛奶中的糖塊看不見?水中的看得見?

5、小結:水是無色,無味而且透明的

活動二:

過程:

(壹)引導活動1、出示兩杯開水,壹杯放了糖,壹杯沒有放糖,問:這兩杯水壹樣嗎?看上去壹樣,喝壹喝呢?

2、請個別的小朋友嘗嘗3、問:為什麽這杯水會是甜的?

(二)基本活動

1、引導幼兒對比觀察糖和水的顏色味道,分別是白與無色,甜與無味

2、將白糖放進水裏輕輕攪動,慢慢的,糖不見了,白糖到哪裏去了?

3、用吸管吸壹口水,看看味道怎麽樣?

4、再用鹽做壹次實驗5、小結:水能溶解糖和鹽

(三)鞏固活動

1、討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裏?

2、讓幼兒把老師提供的石頭,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東西放在水裏,過壹會兒或攪動壹下,看看哪些東西不見了?它們都到哪裏去了呢?

3、提醒幼兒回家繼續做類似的實驗

活動三:討論水有什麽用途呢?小朋友應該怎樣節約用水?

科學活動設計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蝸牛,初步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

2、萌發對事物的探究興趣。

活動準備

1、蝸牛圖片

2、放大鏡等

活動過程

壹、認識蝸牛

1、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征。

(1)蝸牛的身體是什麽樣的?

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蝸牛的背上有殼,像小房子,它的殼是壹圈壹圈的。

(2)蝸牛的頭上有什麽?

讓幼兒知道,蝸牛的頭上有兩根細細的腳,叫觸角。

(3)蝸牛的眼睛長在哪裏呢?

告訴幼兒蝸牛的眼睛就長在觸角上。

(4)蝸牛是怎樣走路的呢?它有腳嗎?

2、讓幼兒自由討論:蝸牛有沒有腳

教師講解,蝸牛有腳的,妳知道為什麽看不到蝸牛的腳嗎?

二、觀察蝸牛的腳

教師:蝸牛到底有沒有腳,讓我們壹起去找找,仔細地看壹下。

通過觀察,幼兒發現蝸牛真的有腳,而且是壹只腳,就像鞋底壹樣。

三、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

1、蝸牛爬行。

妳們知道蝸牛走過的地方會留下什麽?

教師:妳們看,小蝸牛在爬的時候身體在蠕動,它的腹部就會分泌出這種白色的沾液,

看上去就像白線壹樣。

原來蝸牛是靠身體蠕動來爬行的,它分泌這種白色的沾液,是為了讓身體更潤滑,

這樣在爬行的時候就不會擦傷皮膚了,而且前進的更快。

2、交流蝸牛的生活習性

(1)在什麽季節我們可以看到蝸牛?

(2)最近妳看到過蝸牛嗎?為什麽?

交流後讓幼兒知道,蝸牛不但要冬眠,還要夏眠。

四、探索知識

螺螄,跟蝸牛相比,有什麽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科學活動設計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飛“飛盤”的不同方法,以及探索不同形狀的飛盤與距離遠近的關系。

2、培養幼兒勤於探索、樂於發現的科學精神,激發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重難點:

探索飛飛盤的方法、不同形狀的飛盤與距離遠近的關系

活動準備:

三角形、圓形、長方形飛盤各8個、裝飾好的飛盤3個、黑板、活動場地安排

活動過程:

壹、玩飛盤

1、出示3種形狀的飛盤,鼓勵孩子自由玩

2、小結玩的多種方法,引出方法――飛飛盤

二、探索飛的方法

1、同種形狀兩兩結對飛飛盤,比壹比誰飛的遠

2、小結飛飛盤的多種方法

三、探索誰飛的遠

1、3人壹組(三角形、圓形、長方形)用科學的方法飛飛盤,比壹比誰飛的最遠

2、集中交流:哪個飛盤飛的最遠,為什麽?

3、小結:圓形飛盤在飛的時候轉的很快,空氣寶寶推它的力量就很小,飛的也就遠了。長方形、三角形飛盤在飛的時候轉的比較慢,空氣寶寶推它的力量就比較大,所以就飛的近了。

四、活動延伸

看老師的飛盤漂亮嗎?請妳們也給飛盤打扮壹下,再來玩玩。

科學活動設計教案篇4

設計思路:孩子對玩沙有著濃厚的興趣,每次經過沙池,都忍不住想要進去玩,有的孩子就是用腳碰壹碰也覺得高興。讓孩子們在玩沙的過程中自然地了解沙的特性,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索發現沙的新鮮玩法,這樣比在課堂上機械地講授要有意義得多,孩子記憶也深刻得多。同時,我班孩子對節奏樂很感興趣,於是,我們將認識沙的教學與自制樂器有機地融合在壹起,讓幼兒在沙地裏自由探索,自主操作,使整個活動體現壹種玩中學,學中樂的氛圍。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容器裝不同的沙子制作沙錘,在做做玩玩中了解沙有幹濕、粗細的區別。

2.通過自主操作活動,激發探索欲望,培養判斷、分析能力。

活動準備:

1.塑料瓶、玻璃瓶、廣口瓶、緊口瓶、易拉罐、小紙杯

2.不同質地的紙、塑料膜、橡皮筋、瓶蓋3.各種棍子、竹條、筷子、勺、篩子

活動過程:

壹、提出問題

(壹)出示壹個沙錘:這是什麽?它為什麽會發出聲音?

(二)激發幼兒制作沙錘的興趣,問:妳打算怎麽做?

二、自主探索

(壹)請幼兒自選容器裝沙。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妳用什麽東西裝沙?可以用什麽東西幫助妳更方便地裝沙?

(二)怎麽才能不讓沙子掉出來呢?請幼兒尋找合適的物品給容器封口。

三、***同探究

(壹)請幼兒比較自己和同伴所做沙錘的聲音。為什麽會有不同的聲音呢?

(二)老師分別取樣品帶領幼兒進行比較

1.對裝沙多少不同的兩個沙錘,猜壹猜聲音會不會壹樣?(沙的多少不同,聲音就不同)

2.容器相同、聲音不同。為什麽會不同?裏面的沙會有什麽不壹樣呢?(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幹濕沙和粗細沙的不同)

3.容器不同,它們的聲音會壹樣嗎?哪壹個更好聽?(裝沙的容器不同,聲音就不同)

四、再次探究請小朋友開動腦筋,想壹想,做壹做,使自己的沙錘發出的聲音更好聽。

五、自由表現幼兒拿著自制的沙錘隨著音樂邊唱歌邊打沙錘,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

活動自評:

1.從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入手,以遊戲的形式開展此次活動,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2.在活動過程中,老師能以參與者、引導者、支持者的角色出現,幫助幼兒在不斷發現,不斷探索,不斷對比中了解沙的特性。

3.活動中老師能根據幼兒的需要適時地給予指導,使每個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個個都能享受到成功帶來的快樂。

4.活動過程中,教師作為幼兒遊戲合作者的角色體現不夠,幼兒自主探究和自由表現的時間和空間也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有待進壹步調整和改進。

教研組評議:

1.該活動設計比較合理,整個過程體現了在玩中學、學中樂的教育思想,基本實現了預定的教育目標。

2.活動過程中,教師給予了幼兒較大的自由空間,幼兒基本處於壹種自我學習、相互學習的狀態,隨時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和同伴、老師進行交流,這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是很難達到的。老師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通過啟發式提問給予了幼兒支架式的幫助,讓幼兒在室外那種松散的狀態下緊緊圍繞課題的中心來進行活動,不散不亂。

3.建議教師在活動前增加壹些玩沙的經驗。了解壹些有關沙的知識,從而在活動中更好地通過自己的行動來感染幼兒,指導幼兒,師幼互動的效果會更好。

4.操作材料還應註意分類投放,活動後指導幼兒收拾整理好遊戲材料,養成幼兒做事有始有終的良好習慣。

活動反思:

本活動以發現教育為契機,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使幼兒的探索欲望得到滿足。培養了幼兒的求實精神,提高了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

科學活動設計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喜歡玩報紙,積極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

2.能想辦法把報紙變成紙球,並探索出固定紙球的方法。

3.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準備:使幼兒具有壹定的玩紙的經驗。

教具準備:報紙、小簍子、彩色毛線、彩色橡皮筋、包裝袋、透明膠布、雙面膠、固體膠、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剪刀、小背簍。

活動過程

1.自由玩報紙,積極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

教師引導:老師今天帶來了很多報紙,我們要和報紙壹塊兒做遊戲。請妳們每人拿壹張報紙玩壹玩,看看可以怎麽玩,比壹比誰玩報紙的方法多。

幼兒自由玩報紙。(折疊、拋、投擲、跨跳、頂在頭上玩等)

教師與幼兒***同交流報紙的玩法。(幼兒把報紙放在地上,找張椅子坐下來)

2.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用報紙玩了很多遊戲,有的把報紙折成小動物玩,有的把報紙向上拋著玩,妳們想不想把報紙變成球來玩呢?用什麽辦法能把報紙變成球呢?想變成什麽樣的球?(能提供足夠的報紙,接著,出示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我們帶著自己的球來玩壹玩吧。

幼兒自由玩。教師巡回指導。

3.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玩了這麽長時間,看看妳的紙球有什麽變化。

幼兒:散了,不圓了。

教師:玩了壹會兒,紙球就有點散了,沒有原來那樣圓了,那怎樣才能讓妳的紙球變得緊緊的、圓圓的,更好玩呢?我們用什麽來固定紙球呢?(教師出示材料)我們來試壹試誰固定得又快又好。

幼兒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4.師幼***同遊戲:投籃。

教師引導:剛才小朋友投籃的那個架子是不動的,很容易投。現在,我來當籃球架(老師把小背簍放胸前),在前面跑,看看誰有本領把球投進我這個小背簍中來,好嗎?

活動反思

(壹)崇尚簡約

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簡約化,是指對科學活動中的情境創設、資源選擇、活動組織、結構安排、媒體使用等各教學要素的精確把握和有效利用,使教學活動變得更為簡潔、清晰、流暢、凝練、深刻。簡化後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意味著幼兒有足夠的時間探究操作,有足夠的空間展現自我;教師有足夠的機會促進生成,有足夠的時間研究幼兒。

1.材料簡單實用。

本活動提供給幼兒的操作材料是幼兒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報紙,幼兒在折、團、固定紙球等活動中,建構了關於報紙的相關經驗,體驗到了探索、發現、獲得成功的喜悅情感。因此,科學探究應從幼兒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他們關註周圍生活和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趣味和奧妙,這有利於保持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

2.過程簡潔明了。

課堂是幼兒學習、思考的場所,不是表現教師才藝的場所。教學的過程設計要簡單有效。簡單的設計可以給幼兒留下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發現和建構出新知。環節的預設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和簡。本活動的教學環節簡單而清晰:自由玩報紙,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探索固定紙球的不同方法。這三個環節看似簡單,卻是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並對教材的重、難、疑點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擬定的壹個大致框架。

3.內容簡約充實。

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時間是壹個常數,壹般是小班15~20分鐘,中班20~25分鐘,大班25~30分鐘,要想在壹次課堂教學中對壹個物體或現象進行深入、全面的探究,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幼兒的學習精力也很有限。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必須追求教學內容的簡約。活動側重於讓幼兒在自由玩報紙積累相關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報紙變成紙團的方法,進而自然而然地導入固定紙球的環節,內容雖然簡約,但幼兒的探索是充實的、快樂的。

(二)回歸本真

本真課堂中的“本”是指以人為本,以幼兒的發展為本;“真”是指課堂教學的真實,同時也是指幼兒的童真。本真課堂應尊重幼兒的真實體驗,應讓幼兒得到限度的自由,使他們在自由的天地裏任意馳騁、創造。

1.尊重幼兒的真實體驗。

真實是課堂的生命。本活動的三個環節,是從獨自玩報紙、兩兩合作玩報紙、集體玩報紙,到自己探索報紙變成球的方法,再到最後環節中自己選擇材料固定紙球。幼兒的體驗是充分的、真實的,是幼兒自己對真實的材料進行真實的觀察與操作而獲得的真實體驗。教師在每個環節中,充分尊重每個幼兒的表達和創造方式,及時肯定他們獨特的體驗與表現。如在自由玩報紙的活動中,教師關註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對幼兒表現出來的獨特玩法及時肯定,並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

2.營造自由創造的氛圍。

自由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是獲得創造的源泉,而創造是人的本質力量的追求。本活動中,從幼兒興奮的神情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探索是自由的、快樂的。壹張張報紙在幼兒的手中變成了他們喜歡的籃球、排球、足球、兵乒球、沙灘排球……他們進行著激烈的足球、乒乓球和投籃比賽。當幼兒在比賽中不斷地搓、揉紙球時,教師及時地點撥,激起了他們固定紙球的願望。在這個環節中,他們自由選擇材料,采取獨立或兩兩合作或請教師幫忙的辦法固定紙球,然後用固定好的紙球再去進行投籃、足球射門等比賽,從中體驗到自由創造、獲得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