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講述的是壹個小女孩去書店竊讀,從書中得到了很大樂趣的事,她常常光顧書店,卻從不購買書,所以她想方設法地把自己隱藏起來。藏在人群中或者貼在壹個大人身旁。直到飯店飄來壹陣陣菜香,書店的日光燈也亮起來的時候,她才依依不舍地離開。有時還會為了看完壹本書而跑幾家書店。她這種強烈的求知欲和對讀書的渴望真令人感動。
作者:林海音。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女,1918年出生於日本大阪,臺灣苗栗縣頭份鎮人,祖籍廣東蕉嶺,著名作家 ? 。
1921年林海音隨父母返回臺灣。1923年隨父母遷到北京,定居城南。1948年回到臺灣,開始文學創作。曾擔任《世界日報》記者、編輯,主持《聯合報》副刊10年。壹生創作了多部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集。林海音於1994年榮獲“世界華文作家協會”及“亞華作家文藝基金會”頒贈的“向資深華文作家致敬獎”,於1998年獲“世界華文作家大會”頒“終身成就獎”。
其自傳體長篇小說《城南舊事》,於1999年獲第二屆五四獎“文學貢獻獎”,德文版獲瑞士頒贈“藍眼鏡蛇獎”。她所創立的純文學出版社(1968-1995)堪稱中國第壹個文學專業出版社,曾出版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好書。
擴展資料創作背景
此文寫於1952年8月10日。
作者小時候在北京長大,在此度過了25年的時間,1948年回到故鄉臺灣後,她將北京的生活點滴寫成《城南舊事》壹書,此文即是其中的壹篇,所寫的也是作者在北京的童年生活。
此文以“竊讀”為線索,以放學後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舍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於眾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復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
文章的主幹是壹個故事,由兩次“竊讀”組成。第壹次被老板發現,遭到拒絕。第二次是得到壹個好心店員的理解,主動提供書本。如果僅僅寫這樣兩個過程,文章有趣、動人程度也就很有限了。但是,文章采取了另外壹種辦法,顯得十分動人,相當有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