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說明從整體到局部、由外表到內核的說明順序以及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層次明晰、詳略得當地描摹了荔枝的形態。
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從外到內,以及時間先後的順序,層次清楚地介紹了荔枝的總體特點。在指明荔枝的產地之後,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介紹了由樹形及於葉,及於花,再到果實,寫果實則從其外形及於內部著重說明荔枝的形態。
再介紹果實,按照從外到內的順序,介紹了荔枝果實的朵、核、殼、膜、瓤肉、漿液的形狀、顏色和味道。又按照時間的先後次序,介紹了荔枝果實離開本枝以後的變化。然後簡要說明荔枝采摘後色、香、味很難保持的特點;文末點明作序目的。全文語言簡潔,比喻生動,層次清晰,詳略得體。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此文作於元和十五年(820)夏,當時白居易在忠州。荔枝出產在廣東、福建等省,唐朝時在長江三峽壹帶也有出產,在北方難以覓到。據《新唐書·楊貴妃傳》記載:“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轉傳送,走數千裏,味未變,已至京師。
”但在當時,壹般北方人是很難壹睹荔枝芳容的。白居易於元和十四年(819)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畫工繪了壹幅荔枝圖,並親自為之作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