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壹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壹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可是讀後感怎麽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自傳的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自傳的讀後感1我在這個寒假看了很多的書,其中我比較喜歡《居裏夫人自傳》這本書。
這本書是居裏夫人的小女兒艾芙。居裏寫的,她把居裏夫人的壹生寫的生動、形象。
居裏夫人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後來,她最愛的大姐因病去世,這讓居裏夫人的童年充滿了悲傷。因家裏生活條件貧困,居裏夫人十幾歲的時候就去外地當了家庭教師。直到二十四歲,才完成了上大學的夢想。上大學的居裏夫人非常刻苦,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因此她在科學研究工作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她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還樂於指導別的科學家,給他們了巨大大的幫助。直到去世前還牽掛著她工作的事情。
從這本書,我懂得了,想要獲得成功,就必須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自傳的讀後感2這個假期裏,我讀了《居裏夫人自傳》這本書,它是法國獲得過兩屆諾貝爾獎的人,這本書是她寫自己的生活的。
在她十六歲時就讀完了波蘭中學,不但在巴黎大學當了女教授,還在1911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居裏夫人的醫生是十分坎坷的,早在幼年時就失去了母親,這對她來說是多麽大的大的打擊呀!但她不但沒有屈服,還同丈夫壹起煉出了鐳,就在他們高興時,丈夫又遭遇了車禍,雖然她受到了很沈重的打擊,但她還憑借自己的毅力做了進壹步的研究,並第二次獲得了諾貝爾獎。
居裏夫人就是壹位這樣的女性,不管經歷了怎樣的挫折,不管遭受了多大的打擊,還是依然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這種精神多讓人敬佩,又讓多少人自愧不如,我們都因該向她學習,學習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
自傳的讀後感3不知在哪看到有人說:讀劉良華的書是壹種享受。暑假閱讀書目裏正好有他的書,所以就買來讀壹讀。《教育自傳》是回憶自己做孩子、做學生及做家長、做老師的故事。這些故事可以歸為三類:壹是做孩子的時候祖父母、父母或兄弟姐妹是怎樣教育我的話二是做學生時老師是怎樣教育我的話三是做家長是怎樣教育孩子的。書中沒有大理論的說教,只有壹種樸實的描述,壹種坦誠的訴說,在近乎調侃的言語中,用敘事的方式來揭示樸素的教育內涵,它讓我們走近教育,還原教育事件,體味人物的內心感受,給人壹種教育就在身邊,教育就在生活中的感覺。
“做學生的故事”與“我的生活故事”壹樣,都是作者的成長故事。我們回顧做學生的那些時光,我們幾乎不曾對自己的身體成長有什麽感觸,但精神的成長就不壹樣,壹些事件,壹些人物,甚至某個細節,老師的某句話,某個不經意的眼神,都會對我們的精神產生影響。在這樣的影響中,我們的精神與身體壹樣慢慢地發育了、長大了。
在這部分內容中,我比較看重作者的基礎教育故事,即“小學的故事”、“初中的故事”和“高中的故事”。這些故事充滿活力,讓人更多的從“人”的角度出發雲思考問題。“影響我的‘重要他人’”,是他的幾個老師,壹個是小學的胡老師,另外兩個是中學的王老師和塗老師。胡老師的出現至關重要,他拯救劉良華於水深火熱中,他的信任和器重,空前地增強了他的自信,在老師那裏,他獲得了尊嚴,用作者的話說就是“農奴翻身”,乃至於“小人得便猖狂”。也許這就是作者認為教師是高危職業的主要原因。如果沒有胡老師的出現,也許就沒有現在這個站在大學的講臺眉飛色舞、口若懸河、妙語連珠的劉良華嗎?另外兩個“重要他人”,王老師以女性的魅力和高貴的精神氣質征服了學生,在很多時候決定學生的人生道路;而塗老師則在氣質上相形見絀,“上齊下齊,粗脖子,圓腰,整個身體像個吹足了氣的塑料袋”。但正是這個“塑料袋”老師,卻教會兒作者最可貴的壹點:寬容。這是人類精神上最重要、最應該援用的氣質之壹,“寬容”很美妙也很重要,老師送給他的這份禮物是如此厚重。劉良華在工作中不曾與人發生沖突,或泰然處之,或置之不理,他似乎有意在躲避沖突。我想,他不是沒有想法,而是他“底色”中的善良和受益於師長的“寬容”使他平心靜氣,最終贏得了別人的尊重。可見老師的作用不謂之不大,正如作者所言:教師是壹種高危職業,它可以成全壹個孩子的壹生,也可以損害孩子的壹生。那麽,如履薄冰,時時提醒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麽,不應該做些什麽,當是做教師應該特別明確的原則,或是應該時時具備的壹種警覺。
我要時時向這位心中裝著學生的學者學習,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不忘自己的職責,讓我的學生快樂而健康的成長與學習!
自傳的讀後感4這是李開復唯壹的壹本自傳,字裏行間,是歲月流逝中沈澱下來的寶貴的'人生智慧和職場經驗。搗蛋的“小皇帝”,11歲的“留學生”,26歲的副教授,33歲的蘋果副總裁,谷歌中國的創始人,他有著太多傳奇的經歷,為了他,兩家最大的IT公司對簿公堂。而他的每壹次人生選擇,都是壹次成功的自我超越。透過這本自傳,李開復真誠講述了他鮮為人知的成長史、風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燭照人生的心靈史,也首次全面的披露了他親歷的蘋果、微軟、谷歌等IT巨頭風雲變幻的內幕。娓娓道來,字字珠璣。
輕輕地合上最後壹頁,內心的那份崇拜升到最高點,李開復的人生竟如此富有傳奇色彩!年少的頑皮、青春的激情、大學的癡迷;對改變世界的向往,對人生選擇的執著,對中國大學生的期待。他的壹段段人生經歷與壹種種人生閱歷***同勾勒出壹幅精彩的人生畫卷。我從他的自傳中讀出了成功者的***同特性,勤奮的付出、積極的爭取、遠大的抱負、寬廣的胸懷等等。縱觀書中描述的李開復的成長經歷,有很多令人感嘆,令人仰止的內容,比如他的學齡前的超乎尋常的調皮以及在上學時的種種非同常人的表現,都體現出壹個天才人物的特質,這樣的特別性壹直延續至大學,這不是所有孩子能或者會經歷的,畢竟這些發乎內心,只能解釋為天賦使然。
那麽這些更多是作為娛悅和吸引讀者的內容,精彩而遠離,對主人公是真實的,對普通讀者卻是虛幻的。書中提到的人應“Lead your life”而不是“Live yourlife”,這道理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畢竟,蕓蕓眾生,大都只能是“Live your life”的。當然,把“Lead yourlife”作為人生追求目標也是非常好的,這也為什麽人需要有信仰的原因。對大多數人來說沒太多可供效仿之處——畢竟天才並不是隨處可見的。但李開復的職場經歷對讀者來說卻是壹大筆財富,無論他是在蘋果,還是SGI,或者在微軟、Google,豐富的職場經歷,大量生動的職場經歷的描述如壹幅濃墨重彩的人生畫卷在讀者面前徐徐展開,精彩紛呈而又跌宕起伏,並且可供讀者學習和效仿。
而他面臨每次職業轉換時的心理歷程變化,可以給我們提供有益的參考,並印證了壹個道理——機會屬於有準備的頭腦。另外,值得壹提的是,雖然李開復從小就展示了天才的壹部分,但他的職場成功卻離不開另壹個重要的因素——勤奮努力。這能給更多的後學者提供有價值的道理——不管妳是天才還是普通人,對成功的追尋加上後天的勤奮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拋開專業書籍,嘗試去狩獵更多領域的知識,我需要堅持。我也確實需要在不同領域的書籍中去獲得某些方面的長進,至少在思考問題時能夠拓展自己的思路,更多方面,更多因素的去考慮。
自傳的讀後感5利用寒假的時間,我忙中抽閑,讀了《富蘭克林自傳》。壹開始,我看到那麽厚的書那麽密密麻麻的文字我就不想讀,不過後來我被富蘭克林的生活所吸引,三天就讀完了全書。
本書的內容簡單明了地說就是富蘭克林自己寫的壹本回憶錄,描寫了他壹生中見過的人,經過的事。寫了作者17歲時因為和哥哥生活不合而離家,開始自己創業,過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在今後的生活中富蘭克林以博覽群書、勤勞勤儉、樸實善良和勤奮上進這四大元素使他從壹個窮困潦倒的小販變成了美國甚至世界上大名鼎鼎的科學家、作家和社會實業家,被譽為“美國人的象征”和“現代文明之父”。
富蘭克林是多麽頑強不屈啊!他正是靠這種精神使他從天災面前重新站了起來。使我佩服得五體投地。而我,壹遇到芝麻般的困難就想退縮。
去年的10月23日,我被學校籃球隊落選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籃球打得好的人多得是,本不該讓我心如刀絞,而我覺得老師選舉得有點不公平,這讓我心裏極度不平衡。我腦海裏浮現出壹個放棄當籃球運動員的想法,幸虧我及時想到了巨星喬丹說的:“即使命運使我跌倒100次,我也要第101次站起來,這便是熱愛的力量!”我開始反思自己的不足,重新振奮起來。
富蘭克林壹生博覽群書、勤勞勤儉、樸實善良、勤奮上進,即使成名後也不沾沾自喜,是多麽壹股堅強的心啊!我卻不知迎難而上,真應該盡快改正。
目標專壹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壹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富蘭克林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