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正確的指導思想
教材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十六大提出的“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要求,充分體現《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有關文件精神,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為根本依據。
二、新的教材編寫理念
關註學生獲得終身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關註學習的過程與學習的方法,註重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教材的出發點。具體說來,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壹是彰顯以幫助學生進行“道德學習”的教材功能。當前德育的重點逐漸由“道德教育”轉向“道德學習”,也就是由“培養論”轉向“學習論”,強調學生自主的道德學習。學生作為道德的學習者,他們與教材的關系應該是面對真實生活的探究、合作、對話、感受、體驗的關系,教材不是“說教者”、“支配者”,而是學生的“對話者”、“商談者”。教材的設計充分重視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重視學生的參與、踐行和思考。教材不僅重視傳授道德知識,更重視以其內在的召喚力來煥發學生的生命活力,激發他們的道德需要,激勵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產生做有道德的人的強烈願望,並幫助他們提高道德判斷、道德選擇、道德踐行的能力。
思想品德(九年級)培訓資料思想品德(九年級)培訓資料二是以“生活德育論”作為教材編寫的理論基礎。思想品德是從生活中形成的,是為生活服務的。廣義的道德學習,包括心理品質、道德情操、法律意識、國情國策等方面的內容,這些都要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踐行,在踐行中體驗,在體驗中領悟,即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教材是學生的導引,是他們通向道德世界的橋梁。道德學習是學生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因此,教材要走近學生文化,力求從學生文化、學生的心理視野去思考、去設計、去表達,從而使教材為學生所接受、所喜歡,幫助他們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質量,促進道德生命的健康成長。
三是以“正確價值引導與自主建構結合”為教材總體的編寫原則。經濟全球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外開放、網絡信息等帶來的價值多元化,使我們面臨壹個新的生態環境。為此,新教材既要幫助初中學生學會選擇,還要進行正確價值觀的引導。沒有引導就沒有教育。但是,引導不能代替學生的道德學習,引導就是堅持價值觀的指導地位,幫助學生自主地進行道德建構。教材通過課文內容和多種形式的活動設計,引導學生自己認識、體驗、踐行,建構自己的道德人格。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同時又是與學生***同使用教材的夥伴。教材還體現了教師與學生***同參與的過程,反映師生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品德***進的追求。
三、教材的主要特點
1.教學理念新
思想政治課教材長期以來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標,而新教材遵循課程功能的多元化指向,十分關註學生的實際生活、關註學生的情感體驗,關註學生的道德生活,使課堂不僅是知識傳授的殿堂,更是人格養成的殿堂。為此,教材滲透著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內容,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生動豐富的道德、人文因素。
在當今這個科學技術信息化、信息傳播渠道多元化的形勢下,教材早已不是學生知識來源的唯壹途徑。因此,新教材的編寫體現了知識來源的多元化特點。教材壹方面為教師創造性地展示教學才能提供了平臺,另壹方面也為學生創造性地自主學習和多渠道獲取知識提供了空間。
關註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壹切為了每壹位學生的發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也是教材的主人。教材十分關註教師與學生交往、互動,為師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提供了時間與空間,從而使教師和學生實現知識***享、教學相長,達到***同發展。
2.內容結構新
《思想品德》九年級教材突破學科化傾向,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對九年級這壹年齡段學生所需知識進行了整合,將心理、道德、法律、國情知識進行有機的交融,形成壹個新的貼近學生實際需要的結構體系。
為做到“活動內容化、內容活動化”,在體例編排上,有兩個與眾不同的舉措:壹是為尋求內容與活動渾然壹體的效果,避免視覺上的紊亂,簡化了過於繁瑣的欄目設置;二是在單元標題之下,安排了具有探究意義和合作學習的任務型、課題型的“長作業”,使之與單元教學過程***生***存。相對於“課後作業”的傳統方式,這種前置的“小課題、長作業”,是前所未有的創意。
3.呈現方式新
教材呈現方式的改變是與課程、教材功能及內容結構的變化相適應的,過去單純傳授知識的教學方式,必然使教材呈現的是用大量文字敘述道理的模式。根據新的課程理念,在編寫教材時,教材突出了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適應學生的實際水平,采用主題探究、情境導入、用圖說理、師生互動、相關鏈接等方式呈現教學內容,留有展示學生才能的空間,同時也為教師開展創造性教學提供平臺。教材內容的呈現是多樣化的形式,它包括:
正文──學習的主體內容,全部用宋體字。
師生互動──主要是探究性學習,用虛線框標識。探究活動內容豐富、形式生動活潑,有情境、思考問題、實踐活動等;情境有圖片、材料,實踐活動有寫、說、看、做、查等。
名人名言──選擇壹些偉人、名人、學者的經典名言,穿插在教材中。
相關鏈接──對事例、資料、數據的引述。
插圖──配合教材內容的照片、圖片等。
總之,新教材的呈現方式新穎、生動活潑,適合初中學生閱讀和使用。
4.鮮活的信息資料
由於呈現方式發生了新的變化,必然帶來信息材料及信息材料選擇的意義及指向的變化。教材在信息材料的選擇上,突出了時代性、國際性、民族性的特色。為遵循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利於學生體驗、感悟,在選擇材料時,註重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讓學生學起來親切。為實現新課程關於培養具有現代科學文化素養與人文素養的人才目標,教材提供的都是具有前瞻性,充滿現代氣息的、鮮活的信息材料,讓學生的思想活躍在新世紀的現實生活中。
5.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方式
評價方式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它直接影響著課程培養目標的實現。《思想品德》教材在學習的評價方式與方法上也進行了新的嘗試。註重情感、知識、能力、行為等方面的綜合評價,強調教師與學生的自我反思,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同發展。
教師應該對學生在本課程開展的實踐活動中的態度、表現及成果(如調查報告等),作為學習評價的重要內容加以考查。在學習評價的內容中,要註重對學生行為表現和道德實踐能力的評價。在評價方法中,要鼓勵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揮,鼓勵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通過評價,努力創設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學習的氛圍。
教材關註學生的知、情、意、行的同步發展,設計了四個“主題探究”和160多個“探究活動”,請教師結合這些活動探究對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等作形成性評價。
四、全新的內容結構
《思想品德》九年級教材突破學科化傾向,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將心理、道德、法律、國情等方面的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形成壹個貼近學生實際的教材體系。
新教材分單元、課題、框題和目題四個層次。
△單元:由“主題探究”和課組成。主題探究,包括探究的基本內容、有關材料和基本思路。九年級《思想品德》***有四個單元。
單元級的標題:它是以有意義的生活主題為壹級標題,建立相對獨立的單元結構,著重貫徹課程標準有關“選取現實生活中的素材”以及“將心理、道德、法律、國情等學習內容有機整合,以生活主題模塊的編寫方式,統籌設計教材結構”的精神。
△課題:下設引言。引言都用富有情景性和啟發性的材料引出本課主題。本冊教材***有十課。每課的標題是以體現價值取向的觀點表達課題。課題是支撐生活主題的重要環節,貫徹課程標準有關“導向正確、內容科學”的要求。課題有利於學生了解本課所要講述的主題。
△框題:內容壹般為壹節課的量,也就是壹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框題是以洋溢生活氣息、富有啟發性的標題,作為課題的分解和細化,著重貫徹課程標準有關“呈現方式要生動活潑、豐富多樣,有利於學生自學”的要求,同時充當量化教學內容的單位。
△目題:它是構成課文的基本單位,也是教和學的基本環節。
每課都與《課程標準》的內容相對應。
第壹單元 承擔責任 服務社會
主題探究 學會承擔責任,做負責任的公民(寫主題作文)
第壹課 責任與角色同在 我對誰負責誰對我負責
不言代價與回報 主要講面對責任的態度與價值觀 課標:
2.3
第二課 承擔責任中成長 承擔關愛集體的責任
承擔對社會的責任
做壹個負責任的公民 主要講承擔責任的表現與方法 課標:
2.4
第二單元 了解祖國 愛我中華
主題探究 圖說國情與國策(搜集材料,舉辦圖片展覽)
第三課 認清基本國情 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
黨的基本路線
統壹的多民族國家 主要講當代中國基本國情;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民族團結和祖國統壹 課標:
4.6
第四課 了解基本國策與發展戰略 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實施科教興國發展戰略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主要講三大基本國策;兩大發展戰略 課標:
4.1
4.4
4.5
第五課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燦爛的中華文化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以“愛我中華”為落腳點 課標:
3.6
4.6
第三單元 融入社會 肩負使命
主題探究 關註校園周邊文化 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社會調查寫出建議)
第六課 參與政治生活 人民當家作主的法治國家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以如何參與政治生活為主題 課標:
3.1
第七課 關註經濟發展 造福人民的經濟制度
走向***同富裕的道路
學會合理消費 以如何參與經濟生活為主題 4.2
第八課 投身於精神文明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燦爛的文明之花 以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線 4.6
第四單元 滿懷希望迎接明天
主題探究 放飛我們的理想(設計三張“名片”)
第九課 實現我們的***同理想 我們的***同理想
艱苦奮鬥開拓創新 以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同理想為主題 課標:
4.3
4.8
第十課 選擇希望人生 正確對待理想與現實
理智面對學習壓力
未來道路我選擇
擁抱美好未來 以正確對待理想與現實為基點 課標:
3.2
4.7
五、把握新教材的方法
首先,我們要有壹個新的教材觀。特別對教材的功能,要進行全新的思考:從“教教科書”到“用教科書教”。
舊的教材觀念:以教師為中心,教科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媒介,教師教“書”,學生學“書”。
新的教材觀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教科書、媒體等都是保證學生學好的環境。教科書只是諸多教學媒體中的壹個。
舊的教學觀念 新的教學觀念
↓ ↓
人(教師)=人(學生) 人(學生)=環境(教師、教科書、媒體)
“教材”包括視聽教材、現實教材、電子教材、圖書教材等。
其次,要註意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來把握教材。
◆從宏觀上把握教材
1.適應新形勢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中國現在已全方位地向世界開放,與世界融為壹體,各種文化、思想、觀念相互激蕩。教育也面臨多方面的挑戰。
第壹,社會變化的挑戰。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我們服務於學生,服務於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需要;科技進步使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社會對教育的期待,要求培養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
第二,學生變化的挑戰。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和途徑越來越多,掌握的信息量越來越大;學生知識量不斷擴展,獲得了可能比老師更加前位的知識;學生知識深度不斷增加,自主探究、研究性學習的熱情空前高漲;學生知識結構不斷完善,他們通過網絡或其他途徑獲得了更多更新的知識。
第三,課程變化的挑戰。要求教師有教學激情,有高度的敬業精神;要求教師積極投身於新教學理念的學習和實踐之中,增強對新教學理念的認同感;要求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面對新挑戰,我們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2.符合新理念
(1)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教師應該突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應該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人和主體。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的個性特征是所有優秀教師和優秀課的***同特點。
(2)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師應該努力地、充滿激情地營造壹種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並在這種良好的氛圍中展現出各自的教學風采。通過師生之間的思維互動、情感互動、心靈互動,實現了師生在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