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師重教的故事有:
壹、安車蒲輪
涼王為了拜尋良師,特意制造了安車。這是壹種很舒適的廂式車,扶欄雕刻精美,寶蓋綴以金玉,四周用明黃色的帛環圍。國家有規定,涼國貴族包括王室不許享用,只有那些德才超群的名師才配乘坐。涼王用安車到處招聘良師,壹年四季不輟。宋纖就是涼王用安車載到武威城的。
張掖山中有位叫郭荷的人,《晉書》上說他:“明究群籍,特善史書”,涼王很尊敬他,派安車把他請到武威,做太子張太和的老師。
幾年後,郭荷年老體衰,想回張掖南山去。涼王怕他壹路車輛顛簸,特把安車改造成了蒲輪車。蒲輪,就是用布和植被裹住車輪,起減震的作用。安車蒲輪,載了郭荷,壹路向西,路人爭觀,驚慕不已。
二、先拜師後拜王
有位叫劉昞的學者,在酒泉教書為生,館中弟子五百人。沮渠蒙遜攻打下酒泉城後,把劉昞恭請到了武威,拜為秘書郎。為了讓他發揮教學專長,特意在涼州西苑城修築了“沈陸觀”,辟為劉昞講學之所。
沈陸館是涼國著名建築物,殿堂華美,有臺、池、榭、亭,植以名卉,比北涼王所居的寢臺還要繁奢、富麗。劉昞在沈陸館講學時,北涼王常常去旁聽,執禮甚恭,劉昞所用壹應物器,親自送去。《魏書》載:劉昞在武威教學時,“學徒數百,月致羊酒”,北涼王則“躬往禮焉,號‘玄處先生’。”
沮渠蒙遜死後,其子牧犍繼位,尊受業師劉昞為國師。沮渠牧犍喜愛文學,尤其喜歡與群臣在殿堂之上討論學問。遇到節慶日,沮渠牧犍總是恭敬地請老師劉昞到朝堂來向群臣講學,他自己則從王座上下來,同群臣壹道先向劉昞行跪拜禮。
然後把老師請到南面就座,自己在接受百官跪拜後,同群臣面北而坐,聆聽劉昞的講述。《魏書》載:“牧犍尊為國師,親自致拜,命官屬以下皆北面受業焉”。這種“先拜師,後拜王”的尊師規矩,在北涼朝廷延續了好多年。
三、堂前為官 堂下為師
1358年,余闕孤守安慶,率三千羸兵屢次擊退陳友諒大軍的進攻。在戰鬥間歇時,余闕仍不忘請來郡國學館老師,招集諸儒,在帥堂論學,還命令將士們聚在堂口,壹起聽課。他的這種臨危不亂的豪邁氣概,受到了後世人們的崇敬和贊揚。
清代武威人王化南,也是壹個重教好學的地方官。乾隆年間,他在山東當知縣,大辦學校,革科場陋習,《武威縣誌》上說:“化南好學,至老而不厭。做官時,每天早起批閱公文,午間處理公事。
下午則集合幕僚、儒生、子侄學習,讀經史,談典故。晚上回去讀書,書聲瑯瑯達於署外。”後來,他辭官回鄉,主講武威書院,培養出了壹批優秀的學子。
四、程門立雪
楊時,將樂縣人,四歲入村學習,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有壹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著名理學家、教育家程頤為師。
時值冬季的壹天,楊時因與學友遊酢在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求正解而壹起到老師家請教。他們頂著凜冽寒風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
過了良久,程頤壹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和遊酢,只見他們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壹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五、漢明帝
漢明帝劉莊,東漢第二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間,吏治非常清明,境內安定團結。博士桓榮是漢明帝做太子時的老師,而明帝對老師壹向非常的尊敬,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有壹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裏放了老師的桌椅,就請老師桓榮坐在東邊的方位,又將文武百官都叫來,當場行師生之禮。
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壹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軀的至高身份來恭敬老師,可見他的用心與風範,值得大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