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清明說明文150字4篇
清明節的天,雲朵放輕了腳步,朵朵為妳留步,清明節的雨,絲絲編織了想念,滴滴為妳祝福,願妳開心幸福壹生壹世。清明節除了掃墓還可以去踏青、植樹,那麽妳有了解過說明文嗎?妳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介紹清明說明文150字”,下面我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介紹清明說明文150字篇1“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節這壹天,細雨綿綿下個不停。渲染了迷蒙黯然的氣氛,給人帶來憂愁和悲傷。我和爸爸媽媽因為思念家鄉,便壹起到美麗的鄉村踏青。
壹路上,春景明朗絢麗,生機盎然。讓我們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奏的山村,千裏大地花紅柳綠,鶯歌燕舞,郁郁蔥蔥的樹林綠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裏的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呈現出壹片白色。山間到處鳴響著鳥兒歡快清脆的叫聲,蒙蒙的細雨如煙似雲,輕輕地飄灑著,這真是“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啊!我們欣賞著美景,興致勃勃地前進著。這時,兩個天真爛漫的孩子映入了我們的眼簾,他們在路邊追逐打鬧,在和煦的東風中放起了風箏。“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我吟誦詩句,這兩個活潑的孩子給美好的春天平添了幾分生機。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我們走進農家的花園,美麗的景色讓我們驚嘆。小路兩旁開滿了鮮花,壓得花枝都彎下了腰。遊戲的蝴蝶在花叢中時來時往,盤旋飛舞,依戀著不願離去。自由自在的黃鶯在樹上發出嬌柔的鳴叫,聲音是那麽和諧動聽,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
我們又來到田野,真是“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田野上長得茂盛的野草,每年壹度枯榮,又壹度繁榮,春風吹來,它們生機勃勃地生長著,充滿了生氣。“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田野無邊無際,壹陣清風吹過,草兒低伏下去,顯現出成群的牛羊,給靜寂的田野增添了無限樂趣!
今天,清明踏青讓我體會到了農村簡樸而富有樂趣的生活,農村是多麽的美好,四月的鄉村,到處呈現著別樣的風景。
介紹清明說明文150字篇2壹年壹度的清明節到了,大家都忙著準備這東西去祭拜祖先,寄托自己的哀思。我們家也不例外。
四月二日的那天,我們全家起了個大早,換上素色的衣服乘車回老家。夜裏下了雨,早晨天還是陰沈沈的,有些冷。這讓我想壹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舅舅家,準備壹家老小去上墳今年我們家掃墓與往年有些不同,我們要先給姥姥、姥爺立上壹塊用黑色大理石雕刻的墓碑。到了墓地,我們先把碑立上,然後,來的人可真多呀!有大舅壹家、二舅壹家、三舅壹家、四舅壹家和大姨壹家。哇,算上我們壹家壹***六家。大家分頭做事我爸和大舅二舅負責清除墳墓周圍的雜草,舅媽們、大姨和我媽在墳前擺上飯菜、水果等祭品,又倒酒又點香。三舅四舅拿著冥錢紙,三五張做壹疊的用石頭壓放在墳墓上。等以上這些事兒做完以後,三舅四舅就開始點火燒紙錢了。於是大家妳壹把我壹把地拿過金銀元寶紙,將它投進火裏,火越燒越旺。三舅媽四舅媽口中不停地祈禱:“二位老人呀,祝妳們在天堂上生活得幸福快樂,也請您們老人家的在天之靈多保佑子孫後代平安健康,出人頭地,都有出息,讀書的將來考上好的學校......”我也挺來勁,壹次次擠進去了,大手筆地投冥幣,每壹張面額都是五百萬、壹千萬的。天氣還不好,我被嗆到好多次。壹會功夫,冥錢燒的差不多了,大家排好隊,整整齊齊地鞠了三個躬,表示祭祀完畢。大舅媽就喊我們過去:“愛吃什麽就隨便吃,陪著老祖宗吃飯會有福氣的。”大家各自拿自己喜歡的食物,我拿了壹根香蕉,壹邊吃壹邊想:“姥姥、姥爺,今天您們的親人看您來了,您們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您們的愛卻留了下來,您們的愛可以照耀著活著的人,這份親情讓我們的心緊緊相連。”
回家以後,感覺每年去掃墓的感覺都不壹樣了,可能是長大了吧,以前掃墓是為了好玩,現在看到了大人麽的神情,我也陷入了哀思,思念起那些離去了卻又疼愛我的人。
介紹清明說明文150字篇3細雨蒙蒙,透過細膩的雨絲,仿佛能看透街上的行人,就好像“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就是的,街上的人不多,嘆,又就是壹個清明。
回了老家,在未開桌前,看天未暗又下著幾滴小雨,伴隨著這種天氣走了出去。
眼前就是壹排整齊的綠,鋪滿老房子前面那塊地,聽爺爺說那就是米麥,他還笑我沒見過這東西。下地後壹股清晰的味道撲鼻,似乎就是從天空飄下的余地濺落在大地上,順便還吧藏在土裏的香味帶了出來。就是的,這的的確確就是大地就是味道。上前折下壹支米麥,整支米麥裏都沾著春雨,壹有什麽動靜,水珠就滴溜溜地滾進葉子於桿的縫裏去。細看這支米麥,有六股,它們還沒成熟,青幽幽的。壹粒粒壹顆顆,都有以根常常的須沖天向上。爺爺告訴我它們就是先長殼再長肉的,成熟後可比現在大多了。
其實剛進老家的小道,我先註意到的並非這片麥綠,而就是遠處寧go頭(方言,院子)裏兩棵高達的梨樹以及那漫樹白花。看完這片綠,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就是看這片白了,哦不,就是雪白。真的很像“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站在這片雪下,滿地都就是春風帶下來的花瓣,零零散散,灑灑落落。又回到老房子轉了轉,欣喜發現14年前那棵枇杷樹結果了。有好幾棵枇杷樹在支小小的土地裏孕育,生長。那就是14年前媽媽懷我的時候所吃的枇杷,隨便壹扔,誰知所扔之處必有發芽,它們與我同歲,與我壹起成長。
時間還早,又與哥哥去了後山,這個小小的村莊依山而建,後山不就是壹座兒就是壹片。找了最近的地方上了山。這就是壹條經常走的路,小時候把整座山都翻遍了,走遍了,玩遍了卻找不到什麽寶藏,今日卻感覺整座山都就是寶藏,它正堅守著小時候與夥伴們冒險留下的快樂與回憶。上山依舊做著那同樣的事,走同樣的路,吹壹樣的風,卻又不壹樣的感受。整座山都沐浴在微寒的春風中,都沈浸在有趣的回憶中。依舊做著看似幼稚的事,采了壹大把紅杜鵑,小時候也如此,仿佛上山就就是為這片春風春雨滋潤過的紅色似的,時間怎麽過還就是如此風塵不變。
這些植物以及這些山,完好地保留著我的回憶,觸摸著空氣,觸摸著風,看到它們仿佛打開了記憶,那扇陳舊的門。
介紹清明說明文150字篇4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壹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壹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並為壹日。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節的壹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餓暈,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給他吃。後來公子重耳成為晉文公,封賞忠臣忘了介子推。當重耳想起時,介子推卻不願再做官,背著母親隱居在綿山。重耳就放火燒山逼他出山,但大火燒了3天始終不見人出來,上山尋找發覺他和其母已燒死了。在燒焦的柳樹上大仙了有血詩的衣襟“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於是重耳將放火燒山的這壹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次日,重耳登山祭奠,發覺老柳樹復活,賜名“清明柳”,並定為清明節,以祭奠介子推,並勉勵自己勤政清明。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壹系列風俗體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