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人物形象分析如下:
《包身工》寫於1936年, 是夏衍經過實地調查以後寫就的報告文學作品。
作品把包身工的生活濃縮為壹天的三個場景:起床、早餐、上工,全景式地描繪出包身工的群像:粗劣不足的飲食、骯臟擁擠的居住環境、惡劣的勞動條件、沈重的勞動、“野獸壹般”的拿莫溫和蕩管的打罵、虐待和摧殘,顯示出他們作為人形機器的***同命運。
對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和生活細節,又作特寫鏡頭式的具體描繪,如作者著重刻畫了蘆柴棒、小福子和不知姓名的小姑娘這三個人物被毆打、被侮辱的細節,形象地描繪出地獄壹般的包身工世界。
文章真實地再現了包身工非人生活和慘絕人寰的遭遇,血淚控訴了日本紗廠資本家和中國代工老板相互勾結敲骨吸髓般殘酷無情壓榨勞動人民血汗的滔天罪行,深刻揭露了包身工制度是帝國主義殖民者與中國封建勢力相結合的產物。
作品巧妙采用縱橫交錯的結構方法,整體上以包身工壹天的活動為時間縱線,但在其間又穿插具有典型意義的材料、對包身工制度的介紹和評論等橫向內容,使讀者既了解到包身工的生活慘狀,也對包身工制度進行追根溯源的思考。
作品善於運用鏡頭語言來表現社會生活,通過主次分明、點面結合的多角度敘述,全面展現了包身工的苦難生活。
由於作品將鮮明的形象描寫和細密的邏輯分析糅合在壹起,比較成功地解決了新聞真實性和具體生動的文學性之間的矛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