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印度神話的神話諸神

印度神話的神話諸神

梵天:印度教神話中三大最高神之壹。世界的創造者。佛教吸收其為護法神,稱“大梵天王” 。

創造神梵天(Brahma)在吠陀神話中的身份是祈禱神,而在印度教神話中正式得名梵天,並且直接和宇宙最高意誌“梵”聯系起來,壹般認為宇宙中的壹切都來自於梵天,而毀滅時又重新歸於梵天,梵天就是宇宙最高意誌的人格化體現,在印度教神話中被認為是宇宙的創造者,也被稱為“世界之主”。但是實際上梵天受到的崇拜遠不及其他兩位大神,鑒於世界已經為梵天所創造,人們的註意力自然更多地轉移到了毗濕奴和濕婆亦即維護和毀滅兩種力量對於世界權力的爭奪上,另外梵天也因為壹些所作所為導致其聲譽的降低和信徒的減少——這和《世界·印度篇》的故事主線有直接關系。在整個印度,毗濕奴和濕婆的神廟遍布各地,而專門供奉梵天的神廟卻只有壹座,那就是普什卡的梵天廟(Brahma Temple)。神話中的梵天為紅膚色,四首,四臂,坐騎為天鵝,在被吸收進入佛教成為護法神後被稱為大梵天。 梵天,毗濕奴和濕婆的配偶相應地也被稱為三女神組合。梵天的妻子薩拉斯瓦蒂是詩歌和藝術,集美貌和智慧與壹身的女神,傳說她是由梵天創造出來的,後來和梵天相愛並且結合,而這就犯下了亂倫之過,為此梵天付出了代價失去了壹個頭(梵天為何會失去壹個頭成為四首有很多種傳說,不過壹般都認為這個頭是濕婆出手毀掉的),看過了《世界·印度篇·往世書》以後大家就可以知道其實整個印度篇故事的由來便是如此。不過梵天和薩拉斯瓦蒂的婚姻似乎並沒有那麽幸福,薩拉斯瓦蒂對梵天總是不夠尊敬以至梵天曾經壹氣之下有重新娶妻的打算——不過也恰好因為如此,在印度的另外壹個宗教耆那教中,薩拉斯瓦蒂卻很受推崇。

毗濕奴的妻子拉克希米,在佛教中被稱為吉祥天女,壹說她是四大天王中北方多聞天王的妹妹,不過壹般都認為她是眾神攪乳海時坐在蓮花上出現的,是幸運、財富和愛的女神。毗濕奴和拉克希米的感情很好,幾乎每次毗濕奴化身降臨拯救世界時她都會陪伴而行,當她被單獨崇拜時被認為是具有最高女性潛力的“世界之母”。

濕婆的妻子壹般被認為是大女神黛維,但是和濕婆壹樣,這位女神具有多種分身,被認為是所有女神中最強大和最復雜的。黛維、佩爾巴蒂、迦梨、黑地母、杜爾迦、難近母……都是她的稱號,當她以可怕的地母形態出現時,其恐怖相甚至超過了濕婆,她經常會被派去消滅壹些強大的魔鬼,而杜爾迦這個名字就是在她消滅了同名的魔鬼之後得到的。在印度神話中,眾神經常會將自己的法寶和武器借給她,在這些神物的幫助下,這位女神便更是如虎添翼——不過在《世界·印度篇》中百裏還是讓她主要以佩爾巴蒂的形象登場(其實是因為有受到《3X3eyes》的影響),“佩爾巴蒂”的意思就是“來自雪山”,她是雪山女神,是喜馬拉雅山山神喜馬萬的女兒。 世界守護神指的是以天神之王因陀羅為首的八位主神,他們大多數都是原來的吠陀主神,在印度教神話中地位或多或少都有所降低,和吠陀神話相比他們的力量也有所削弱,經常由於抵擋不了強大魔鬼的進攻而被迫向梵天、毗濕奴和濕婆三位大神求救(真是有夠菜的)。

因陀羅:雷電之神,眾神之首,後成為天王。被佛教吸收後又叫“帝釋天”,為善見城城主。在很多動漫以及小說中登場,比如《天空戰記》、《聖傳》、《風雲》等等,不過好象壹般都是擔任反派角色,在被吸收進了佛教以後得名帝釋天,為善見城(Sudarsana)之主,在《世界·印度篇》中雖然是以印度教中的雷神/戰神的身份登場,但是百裏還是用了帝釋天這個佛教名稱(因為聽起來比較有型,也請大家不要太過計較,呵呵)。也有傳說帝釋天指的並不是壹位天神,而是壹個頭銜,由功德最大的人擔當,如果有其他人的功德超過了現任的帝釋天,那麽他的寶座就會發熱。其他的七位天神分別是:死神閻摩、海洋之神伐樓那、風神伐由、酒神蘇摩、太陽神蘇裏耶、火神阿耆尼以及財富之神俱比羅。值得壹提的是死神閻摩在被佛教吸收之後變成了閻摩羅王,而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又衍生出了十殿閻王(閻羅王其實是十殿閻王其中之壹,只不過名氣最大)。而風神伐由的兒子就是飛將軍神猴哈奴曼,因為隨著羅摩(毗濕奴的第七化身)壹起奮勇作戰而聞名,胡適先生認為他是《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原型。財富之神俱比羅是個有趣的家夥,傳說他在成為天神前是壹個竊賊,因為在濕婆的神廟中行竊碰上奇遇就稀裏糊塗地成為了天神,他其實就是佛教中的北方多聞天王,不過兩者的形象可相差甚遠——據說俱比羅身材矮小佝僂,渾身珠光寶氣,顯得俗陋委瑣,而北方多聞天王非但是威武的四大天王之壹,而且還是大美人吉祥天的哥哥(……)。多聞天王也被稱為施財天,也就是中國人過年時人氣狂高的財神爺。

在《世界·印度篇》中八大世界守護神裏主要登場的就只有帝釋天因陀羅,而由於佛教中的四大天王也會出現的緣故,俱比羅和多聞天王(昆沙門天)就被當成兩位不同的天神了。 四大天王是佛教神話裏的人物,為佛教守護神,住在欲界的四天王天,也就是最接近人界的地方,在《世界·印度篇》中和印度教神話中的天神壹起出場——還是那句話,小說畢竟是小說。關於四大天王的資料比較好找,大家對他們的了解也不少,在這裏就不再細說了。

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其中多聞天王的名氣最大,信徒也最多,也被稱為昆沙門天(毗沙門天),在Clamp的經典漫畫《聖傳》中四大天王都有登場(可惜最後只剩下了南方增長天王,慘哪

Indra眾神之神, 天空, 暴風, 雨水之神, 騎白象

Agni 火電之神, 三腳七手三頭

Kali 黑土之女神, 破壞之神, 三眼四手

Karttikeya戰神, 六頭十二手, 騎孔雀

Lakshmi 財富之女神, Vishnu 之妻, 騎金蓮

Ratri黑夜之女神

Rudra 暴風和死亡之神

Surya 太陽神, 三眼四手

Tvashtri 技術科學之神

Ushas黎明之神

Varuna秩序和誠諾之神

Vishnu 憐憫和光明之神

Yama 死亡之神, 騎水牛 天龍八部:即八部眾,說法見於佛經。《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中曾提到過:“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

天:即帝釋天為首的天神。天神的壽命也會完結,這是因為佛家相信事事皆有無常。天神臨死前會出現“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出汗,不樂本位”這五種征兆,也就是所謂的“天人五衰”。

阿修羅:阿修羅是與天對立的壹族。他們非常好戰,男的極醜,女的極美。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食。天有美食而無美女。雙方常因此而互相爭鬥,場面十分慘烈。“修羅場”的說法即從此來。阿修羅壹族被視為戰神,他還有個化身是火神大摩尼,也就是“拜火教”和中土“明教”的最高神。

龍:龍無論在東西方神話,還是在奇幻文化中都是個非常歡迎的角色。以其獨特的外形,強大的力量備受青睞。可以說壹說到奇幻,人們就會想到龍,龍幾乎成了奇幻文學的代表。東西方的龍雖然有所不同,但它們也有很多相似之處,頭部特征,善飛翔,會從嘴中吐出物質攻擊等。這些驚人的巧合讓人忍不住懷疑是否以前有此壹類生物存在。龍的記載在我國由來以久,大量詳實,準確,生動的記錄貫穿著整個古代正史,有紀可考的記錄最後見於民國初年,讓人十分迷惑。但天龍八部中的龍其實說的是壹種大蟒蛇。

乾達婆:擁有黃金之翼半人半鳥的精靈。天界的音樂家。

迦樓羅:中國人很熟悉的壹種大鳥,傳入中國後演變成了金翅大鵬鳥。原型是種翅有種種莊嚴寶色的神鳥,壹天吞噬壹條龍王和五百條小龍(哪來這麽多龍讓它吃?),五百年自焚壹次,然後又從火焰中復活,鳳凰重生的傳說即來源於此。

緊那羅:歌神,帝釋屬下,似人而有頭角。據《羅摩衍那》所述,為人軀馬首,或馬軀人首,又說為人首鳥軀。

夜叉:勇健、輕捷,如守護佛寺山門的執金剛夜叉,毗沙門天王麾下的夜叉八大將軍。 夜叉 是梵文的音譯,在古印度神話中,夜叉是壹種半神,有關其來源,說法不壹。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由大梵天的腳掌中生出,雙方通常相互敵對。夜叉與羅剎不同,對人類持友善態度,因而被稱為“真誠者”。其形象有時被描述為美貌健壯的青年,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

摩睺羅伽:莫呼洛迦,譯作大腹行、大智行、大智腹行、大蟒、大蟒蛇、大蟒神。《維摩經略疏》卷二雲∶摩侯羅伽,此是蟒神,亦雲地龍,無足腹行神,即世間廟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毀戒邪諂,多嗔少施,貪嗜酒肉,戒緩墮鬼神,多嗔蟲入其身而唼食之。此以摩侯羅伽為無足、腹行之蟒神。在新譯《華嚴經》卷壹〈世主妙嚴品〉中,曾舉出善慧、清凈威音、勝慧莊嚴髻、妙目主、如燈幢為眾所歸、最光明幢、師子臆、眾妙莊嚴音、須彌堅固、可愛樂光明等無量摩侯羅伽王之名。又,《慧琳音義》卷十壹雲(大正54"374c)∶‘摩休勒,(中略)是樂神之類,或曰非人,或雲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也。’ 此外,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荼羅中,北邊安有三尊摩侯羅伽。其中央壹尊,兩手屈臂,作拳舒頭指當胸,豎左膝而坐;左方壹尊,戴蛇冠,坐向右;右方壹尊,兩手吹笛,面向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