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80年代後期,雲南首次在瑞麗邊境成批發現艾滋病感染者以來,雲南禁毒防艾的戰場,活躍著這樣壹批人?他們沒有什麽頭銜,也沒有什麽財力,卻有壹顆面對著毒品、艾滋無所畏懼的心?在各種不同的理由支持下,正和毒品與艾滋進行著艱苦卓絕的鬥爭。
他們,是雲南禁毒防艾戰場上的不可忽視的力量。我們的盤點是不完整的,在我省,越來越多的人,都參與到了?遏制艾滋兌現承諾?的行動中。
李建華
?偏見和歧視是開展防艾工作的最大障礙,偏見和歧視來自外界對防艾工作的不了解。?
李建華是雲南省藥物依賴防治研究所副所長、從事藥物濫用和艾滋病預防的專家。今年52歲的他在從事戒毒、精神病學和防治艾滋病的工作中,壹直都在促進男女和諧相處。因為這樣的理念,今年8月,他被評為全國首屆?十佳時代男性?,成為全國唯壹獲此殊榮的防艾專家。
1987年,艾滋病還是壹個陌生事物。從那時起,李建華和老師就在雲南的邊疆地區開始對吸毒者進行調查和分析中發現,美沙酮作為管制類麻醉藥物,可以維持治療,建議剛開始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大家擔心,美沙酮本身就是壹種受管制的麻醉藥品,壹旦監管不力流入黑市,就會成為毒。在多方努力下,2004年雲南省在個舊開辦了首家美沙酮門診。
1991年以來,李建華曾先後作為聯合國禁毒署在中國項目的技術顧問,組織、協調、實施、管理和評估了多個減少毒品需求和HIV/AIDS預防項目,完成並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和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他的研究領域也涉足精神病學、藥物濫用、心理咨詢、艾滋病預防等領域。
金木鈴
?只要還有壹口氣,就要把禁毒工作抓下去,直到村子裏沒有壹個吸毒者,直到婦女姐妹們臉上掛上笑容 ,家家戶戶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
曾幾何時,毒品就像壹場瘟疫,四處蔓延,無孔不入,它可以讓家園變得荒涼,讓健康的軀體變得幹瘦如柴?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城子鎮曼冒上寨壩村沒有躲過毒品的侵害。壹個僅有72戶人家、350多人的小山村,吸毒人員就達52人,死亡人數達20多人,其中25歲以下吸毒的17人。然而,在這個時候,隴川縣的景頗族婦女金木鈴站了出來。她帶領她的禁毒防艾?紅色娘子軍?,與毒品展開了壹場艱苦卓絕鬥爭。
在村委會和社管會的協助下,捐得了300元,金木鈴再咬牙拿出丈夫?吸?剩的2000元,終於有了第壹期戒毒班活動資金。她帶著村子裏的青年婦女,成立了壹個由18名婦女組成的婦女護村互助隊。2001年7月起,金木鈴帶領的婦女護村互助隊在村裏舉辦了第壹期戒毒班,隨後又舉辦了第二期、第三期,收戒吸毒人員80多人次,教育涉毒人員1000多人次。
隨著戒毒班的擴大和戒毒學員的增多,戒毒場所的擁擠狹小成了最大的困難。但是想想那些死去的和?半死不活?的吸毒者,金木鈴和護村隊的姐妹們還是下決心擴大禁防面,搞了壹個文化娛樂室。
經過4年半的艱苦抗爭,曼冒上寨壩村壹部分吸毒者戒斷了毒癮,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王春
?我要讓感染者和病人能正視現實,與正常人壹樣生活。?
?壹個做了非凡工作的普通人。?致力於艾滋病患者關懷與救助的英國貝利?馬丁基金會,在2002年度的主席報告中,對當年基金會?馬丁獎?獲得者王春給予了如是評價。
王春,雲南省普洱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科副主任。為了把艾滋病防控措施落實到最基層,她每月至少有10天時間要深入到防艾工作壹線。
有壹次,她曾與女兒應邀去艾滋病患者家裏吃飯。?這是不會有危險的,我們做這個的很清楚,艾滋病只能通過血液傳播和性傳播,吃飯、握手等都不會傳染。這是社會上對艾滋病的認識還不夠。他們是病人,不是罪人。我們應該關懷他們,鼓勵他們走出陰影,讓他們勇敢地站起來,為社會作出貢獻。?
在王春和同事們的努力下,很多艾滋病人回歸了社會。王春說:?我希望黨和政府能夠給予我們這個地區的艾滋病預防工作更多的重視。雲南是少數民族最多的地區,這裏地處偏遠,群眾文化層次偏低,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識的難度很大,因此在人力上和組織建設上還應加強。?
排南相 幫別人就是幫自己
?幫別人,就是幫自己。只要壹想到那些(吸毒)過世的人,心裏就很疼、很疼。?
?2006年,中國人的法制生活因為您們的奉獻而精彩,因為您們的勇氣和執著而令人難以忘懷。?2006年12月4日晚,2006年?年度十大法治人物?的個人和集體在中央電視臺集中亮相。專家門對壹群來自瑞麗的景頗族婦女給出了這樣的頒獎辭。
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卡南村這個景頗族聚居的村寨,出現毒品的泛濫,偷盜、打架鬥毆也時有發生,村寨裏的社會風氣急劇惡化。全村64名男性村民中22人吸毒,其中絕大部分是青壯年。2002年1月,壹群婦女在姐勒邊防派出所的幫助下,成立了壹支女子護村隊。
7名文化素質相對較高、思想成熟、群眾威信高、正義感強的婦女組建了邊境線上的首支女子護村隊。為了支持她們,姐勒邊防派出所拿出資金,統壹購置了服裝,配發了電筒等基本設備,協調出村委會的壹間房屋,作為女子護村隊的辦公用房。
在護村隊員的感召下,全村20多名吸毒人員有6名勞教、14名強戒,實現了全員戒毒。由於村裏的大部分青壯年男子都送往強戒和勞教,護村隊又主動承擔起幫扶和照顧吸毒人員家庭的責任。幾年來,10名隊員集中領養了8名孤兒,承擔了12戶無勞力吸毒家庭的所有的勞動。
張建波 十余載教育十萬人
?病人最需要的是愛心和關懷,如果我們說話、做事不慎,哪怕只是壹句話或是壹個細節不註意,都可能引起對方的誤解,從而加重他們的心理負擔。?
11月10日下午,英國貝利?馬丁基金會主席馬丁?哥頓先生親自為大理市第二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張建波頒發2007年度?貝利?馬丁基金會艾滋病防治突出貢獻獎?。他將基金會獎勵的10萬元人民幣捐獻給艾滋病事業,用於救助艾滋病兒童和艾滋孤兒。
張建波是大理市第二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從1997年首次接觸艾滋病病人至今,十余載壹直致力於艾滋病宣傳防治工作。2002年3月,大理市第二人民醫院與英國貝利?馬丁基金會合作開展了?大理市性病艾滋病宣傳救助項目?,創辦了國內首家艾滋病關愛預防和治療中心?佩吉健康中心。
作為項目負責人,張建波醫生和他的同事們在艾滋病宣傳教育、行為幹預、醫療救治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並做出了顯著成績。項目***開展教育培訓和實施幹預治療兩萬余人次,間接受益人群達10萬余人。
10年來,張建波所涉足的艾滋病防治領域,遠遠超出了壹般的咨詢、診治和關愛,他還走在很多衛生人員前面,把工作拓展到高危行為人群的艾滋病預防。他與大理的同性愛朋友緊密團結,開拓了男性性接觸人群的行為幹預,為我國艾滋病中高水平流行地區的中小城市工作,做出了優秀的示範。
李榆春 艾滋遺孤們的愛心媽媽
?只要對得起鄉親,對得起養育我的家鄉就行了。?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是我國內地最早出現艾滋病感染者的地區之壹。境外毒品的入侵和艾滋病的接踵而至,使得這裏許多村民患上了艾滋病,同時留下了許多艾滋病致孤兒童。盈江縣新城鄉衛生院院長李榆春將這些艾滋遺孤收養了起來。
10年來,她擔當起照顧這18個艾滋孤兒衣食住行的責任,用愛心彌補著這些孩子渴求的母愛。
1995年的春天,李榆春到村寨裏面去出診。在壹個小村寨裏,壹個患艾滋病的婦女帶了兩個小孩走過來說:?我是得了絕癥的人,自己死了倒不怕,最不放心的就是這兩個孩子。我死後,想拜托妳照顧壹下孩子。?聽了這番話,善良的李榆春落淚了。李榆春留下兩個孩子,壹個叫阿線只有10歲,而弟弟阿東只有2歲。
就這樣,李榆春收養的孩子壹直增加到18個。李榆春的善舉,也得到了國際艾滋病預防與關懷項目的資助。目前,得到項目資助的孤兒們的生活、學習、醫療有了保障,心理壓力也逐漸緩解,性格變得開朗大方了。
李繼東
?是命運安排我和那些艾滋病人結下特殊的緣分。這副擔子我既然挑上了就不能放下,因為這關系著許多人的生命呢!?
今年世界艾滋病日前夕,央視《百姓故事》用3期的節目,專題報道了普洱重生工廠負責人李繼東的禁毒防艾模式:?無毒品+無歧視+生產自救+勞動康復+靈魂重塑?的?幫教模式?。去年,本報對李繼東的這壹模式進行報道後,曾引起國內外多家媒體對他的關註,他的事跡引起了社會廣泛***鳴,被公安部評為2006年?民間十大禁毒人士?之壹。
李繼東出生在壹個禁毒民警家庭,從小他就耳聞目睹了許多吸毒造成的人間慘劇,這些事件讓他震驚。從小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他,從11歲開始,每月都要面臨壹次死亡的威脅。1998年,有壹次他在心臟病復發中險些喪命,這讓他再次體會到生命的可貴和脆弱。正因為知道生命的可貴,他曾經發下個重誓,只要自己能生存,什麽都願意付出。2003年他創辦成立專門救助吸毒人群和艾滋病感染者的重生廠,花費百萬家產救助179名吸毒者。
為了重生廠,李繼東顧不上照顧兒子,連母親病了也只是匆匆看上壹眼。可廠裏職工的事,無論大小,李繼東都要親自負責。許多工人曾說過,就連父母親都沒像東哥那樣為自己操過心。最困難的時候,重生廠的工人們曾餓過肚子,但沒有人願意離開李繼東,離開重生廠。
重生廠也許是世界上最不成功的企業,幾年來,為了重生廠,李繼東花光了百萬家產。但重生廠卻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靈魂修復工廠,它不僅挽救了吸毒者的生命,還重鑄了179個黑暗中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