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傑的軍事才能確實不怎麽樣,卻取得了宋軍的指揮權。張世傑能取得宋軍的指揮權主要有三個原因:壹是張世傑初期略有戰功,雖然多是小勝;二是張世傑忠於南宋,多次拒絕了元朝的勸降;三是南宋末期無良將,只能“矮子裏挑將軍”。
張世傑初期略有戰功張世傑並非將門之後,而是依靠軍功壹步壹步爬到了黃州武定諸軍都統制的位子。張世傑在初期也確實打了不少勝仗。
公元1259年,張世傑先和高達壹起支援鄂州,後更隨賈似道進入黃州,在蘋草坪打敗小股元軍部隊。
公元1268年,張世傑率領5000士兵駐守鄂州。 當時元軍兵臨城下,張世傑用鐵索封鎖兩城,夾以火炮、弓弩,在顯要之地布滿木樁,設置攻具。元軍壹時間久攻不下,只好撤退。
公元1274年,元軍進攻郢州,又是張世傑力戰才保住城池。
雖然張世傑在初期取得了壹些勝利,但多是防守之戰,元軍也基本上是試探性的攻擊,並沒有認真準備。
張世傑忠於南宋在南宋後期,投降元軍的將領不在少數。公元1261年,瀘州知府劉整被呂文德所猜忌,被迫降元。
公元1273年,襄陽守將呂文煥在死守城池6年後兵盡糧絕,只好投降元軍。
張世傑雖然軍事才能不佳,但他始終忠於南宋。公元1275年,南宋的形勢越發危險,朝廷征召諸將勤王,很多將領都沒有到,只有張世傑壹人前來。
公元1276年,太後帶領恭帝在臨安投降元軍,此後許多官員都降元,只有張世傑、文天祥二人始終沒有投降。
南宋末期,比張世傑強的將領也不是沒有,但要麽被同朝官員猜忌,選擇降元;要麽死守城池得不到援兵,無奈降元;要麽純粹是軟骨頭,為利益降元。
在眾多將領降元的情況下,統帥的品德顯得尤為重要。而張世傑恰好是壹位有骨氣,也被朝廷所容納的將領,因此宋室將希望寄托在了他身上。
南宋末期無良將,張世傑也是被趕鴨子上架南宋末期無良將,是由兩方面原因造成的,壹是有很多將領降元,二是宋的“崇文抑武”政策所導致的。
雖然有許多將領降元,但不見得都是沒有骨氣的,比如襄陽守將呂文煥在堅守了6年之後,才投降元朝。
宋太祖趙匡胤在建國後,吸取五代十國的教訓,對內施行“崇文抑武”的政策。這壹政策導致年輕人都爭著去考取功名,而不是做壹個保家衛國的武將。
張世傑能取得南宋軍隊的指揮權,也是當時的無奈之舉。當時的南宋已經是腐朽不堪,許多將領選擇了投降元軍。張世傑的軍事才能不行,但他始終忠於南宋朝廷。雖然南宋最終覆亡,但不能把原因推在他壹個人身上。 將領(21)南宋(53)元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