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白公鵝的教學反思

白公鵝的教學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麽什麽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白公鵝的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白公鵝的教學反思 篇1

 白公鵝》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壹篇略讀課文。作者在這篇課文中描寫了壹只白公鵝的所作所為,表現了鵝的海軍上將派頭。課文是從白公鵝走路的姿態和平時的活動兩方面寫的。寫鵝走路的姿態,突出了“慢條斯理”的特點:不僅每壹步都掂量著走,即使是遇到狗,也不舉步奔跑;寫鵝的活動,突出了“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特點:不僅聲勢大──翅膀有力、嗓門大,而且與人搶占水面、公然吞食魚餌,真是率性而為,毫無顧忌。擬人和誇張的寫法,風趣而幽默的語言,是本文寫作上的特點。

 教學《白公鵝》這壹課的時候,我重要采用了對比法。即與《白鵝》壹課進行對比教學。

 比如這兩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都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會“白鵝”的特色。如果能通過比較兩篇課文寫法的異同,感受作者語言各自鮮明的特色,將會使教學事半功倍。《白鵝》是從鵝的叫聲、步態、吃相上敘述鵝的高傲的特色,把鵝稱做“鵝老爺”。《白公鵝》是從鵝的慢條斯理、不慌不忙和爭搶淺水灘的趣事寫出它“海軍上將”的特色。雖然兩位作者都愛好鵝,但敘述的語氣不同,豐子愷更多的是善意的掖揄,而葉諾索夫更多的是欣賞,並且語調輕松,頗有調侃的味道。

 通過對比,總結出兩篇文章都運用了擬人手段,使鵝的形象變得鮮活。兩篇文章都是先介紹鵝的特色,再具體描寫。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同時都運用了反語來表達對鵝的愛好。這樣,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了鵝的特色,而且感受到作者的語言特色,比較了兩位作家的不同寫作作風,還教會了他們運用反話寫作文的方法,豐盛了學生的語言積聚。

 在對比過程中,學生還不會使用名詞術語,只是借用原文進行比較闡明,得需要教師輔助他們進行歸納。

白公鵝的教學反思 篇2

 1、重視詞語教學,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始終覺得詞語教學是閱讀教學非常重要的部分,理解詞語的過程是詞匯積累的過程,也是閱讀理解的過程。當前的語文課堂強調“悟”,而這種“悟”往往只偏重於人文方面,重視作者情感的體會,而忽略了語言文字本身的特點,忽略了寫作特色的感悟。而詞語學習正是最基礎的語文。所以,在平時的課堂上我壹向重視詞語教學。如果從公開教學的角度看,感覺今天的課堂上可能在詞語學習上化的時間有些多,但從教學的過程和效果看,感覺比較滿意。

 如學生提出“榮膺”壹詞不理解,我問:平時我們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怎樣理解?學生說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猜想意思。於是,我讓學生找到相應的句子,讀壹讀,然後猜壹猜。馬上就有學生說是“當上”“成為”,這是孩子最簡單的換詞獲得的理解;我再引導:怎樣地當上?“光榮地當上、榮幸地成了”;我說,妳是怎樣體會到的?有的學生說,成為海軍上將壹定是件光榮的事,有的說,從“榮膺”的“榮”知道。雖然這個過程化了較多的時間,但讓孩子們經歷了學習理解的過程,學到了理解詞語的方法。又如“漣漪”壹詞,我引導學生從字形看,這個詞語壹定與什麽有關?孩子們馬上說出是水,因為兩個字的部首都是三點水。壹個孩子說是“波浪”,我壹邊用手比畫大波浪,壹邊問:這樣的波浪能叫“漣漪”嗎?孩子們意識到“漣漪”是細小的波紋。再如“耀武揚威”壹詞的理解,我引導學生想想每個字的意思,學生就體會到是“炫耀武力,宣揚威風”。我借機引導學生註意這個詞語的構詞方法:這個詞語在構詞上有什麽特點?隨著我手的指點,學生明白了“耀”和“揚”意思相近,“武”和“威”意思相近。我再讓學生想象,“耀武揚威”是什麽樣子,從而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

 本節課在詞語教學上最大的失誤是多音字的學習,這課多音字比較多,如果把多音字列成壹行,引導學生讀壹讀,可能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

 2、重視了品詞析句,提高學生語言的欣賞能力。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總起—分述的結構描寫了鵝走路時慢條斯理的樣子,語言形象具體,值得細細品讀。我引導學生通過品味重點詞語、想象情景、比較體會等方法欣賞課文語言。

 如“它走起路來慢條斯理,仔細掂量著每壹步。”壹句,我引導學生先說說“掂量”是什麽意思?(用手稱稱重量――反復思考應該怎麽做,結果會怎樣)再想想鵝在掂量什麽?(這壹步落在哪裏好,怎樣放下去好)體會鵝走路的“慢條斯理”,體會作者用詞的巧妙。又如“落步之前,它總要先把腳掌往上擡擡,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張開的扇面壹樣;然後擺壹小會兒這個姿勢,再不慌不忙地把腳掌放到地上。”壹句,我讓學生想象鵝每壹步的動作,並用手演示壹下,體會鵝走路的樣子,同時感受觀察細致、描寫的具體;在學生想象走路樣子後,我又把課文後第二個“再”換成“最後”,讓學生讀壹讀,通過比較體會用“先…再…;然後…再…”突出了鵝不厭其煩地認真走每壹步的樣子。(課後,有教師提出,當學生想象出鵝走路的樣子後,可引導學生思考,妳有沒有在生活中,在影視作品中看到這樣“慢條斯理”走路或做事的例子,讓學生聯想到戲劇中大官走路的樣子。我覺得很對。)

 3、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與表達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如何在品讀欣賞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我覺得,可以在課後安排仿寫的練習。如讓學生仔細觀察戲劇中“官員”踱著方步走路的樣子,進行仿寫的練習。

 在寫下以上反思的同時,我擔心,我這樣的設計,這樣的教學是不是會被人指責過於強調了“訓練”,回到了強調“語言文字訓練”的年代,使語文課失去了情趣。因為,在新課程實施後,不少教師不敢再提“訓練”兩字,似乎壹提“訓練”就是支離破碎的、冷冰冰的、沒有情趣的語文課。但我卻困惑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為“悟”而“悟”,為“人文”而“人文”,為“情感”而“情感”的教法。我以為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矯枉過正”使語文教學丟失了語言的特色,丟失了語文的特色,這也是不對的,值得我們反思的。

白公鵝的教學反思 篇3

 本課學的較為簡單,在寫法上與前壹課《白鵝》作者的運筆方式都有些相似,加上本課又是閱讀課文,則我在教學中為學生建了個閱讀與學習的模式。從“鵝給人的整體印象,走路的姿態,平時的活動”讓學生帶著提示去默讀課文,勾畫與提示相應的詞語,句子,然後談談體會,說明作者對賦予了壹種什麽樣的感情。具體抓住關鍵詞“海軍上將”逐步引導學生回憶《白鵝》的寫法。“白鵝的架子十足”“鵝老爺”般的高傲,白公鵝是毫無顧忌“海軍上將”壹樣的率性而為。兩位大作家並沒有僅僅把鵝當作動物來寫,而是更多地賦予它們人的感情,因此 ,鵝的形象就在筆者手下變得親切可愛了,自然形象就鮮活了,給人以親切感。

 學習本課的宗旨是讓學生能從作者的描寫中豐富語言積累 ,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並借作者的思路走壹走,也來寫寫自己熟悉的雞,鴨、鵝、鳥等。在此,也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比剛學的兩只鵝的形象;在體會白公鵝的特點時,抓住兩篇課文對鵝的步態的描寫進行比較;我把在這教學過程中的重點落在比較兩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上,利用插圖與生活中實在的鵝,逐步引導學生看著插圖發揮想象,然後對文本的寫作方法的體會,在語言訓練的過程中,讓學生動筆寫起來,提醒學生在寫的過程中,壹定要有順序,從自己所要描寫的對象上,壹定要通過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如:《白公鵝》這篇文章通過描寫壹只白公鵝的所作所為,表現了鵝的“海軍上將”的派頭,表達了作者對白公鵝的喜愛之情。

 從學生的習作上,大部分學生表現不錯,也的確寫的好,但也有不理想的地方,比如:學生的習作始終停留在粗略之上,有的學生只是簡單交代“鴨”的來歷,愛遊泳,吃魚,然後就被大人殺了,吃了。這樣的題材本來很好,但學生卻抓不住“鴨”遊泳時的瀟酒,也有幾分文靜的樣子,它遊泳時,那姿態,那感覺,吃魚又是怎麽吃的?是自己捉魚還是等待主人去餵?還有殺鴨,怎麽殺的,殺後又看見了什麽?吃鴨肉,喝鴨湯時是什麽感覺?但學生就幾條線路,四年級學生應該能根據實在事物進行聯想,這得要仔細觀察,邊觀察,邊想象,沒有想象的文章是枯燥的,因此,針對學生的習作訓練情況,再次把教學的力點落在“閱讀與寫作”的指導上。比如,文中的破折號的用法,文章之美,標點是很重要的。

 那麽怎樣在文中運用破折號呢?首先要弄清破折號的最基本的意義。破折號主要有三種作用:1、是表示解釋說明。2、是表示聲音延長。3、表示話題轉移。比如:本文中第六自然段的末尾,連續出現了兩個破折號,這裏的破折號都有突出轉移話題的作用,開始敘述的主體 “它”指的是“白公鵝”,後來突然改變了敘述的`主體,變成了“他”指的是白公鵝的主人,最後又把敘述的主體轉到了白公鵝的身上,像這樣不斷變換敘述的主題,中間要用破折號連接,起到了突出強調的作用。我們在平時的寫作中,也可以恰當地使用破折號。例如:那男孩站在櫃前,久久不肯離去——他多想把裏面的那副漂亮的手套買給他的媽媽呀!在這句話中,破折號後面的話具體解釋說明了男孩不肯離去的原因,突出了男孩的想法。又如:老媽媽望著兒子離去的背影,雙肩微顫,在兒子踏上列車的壹剎那,她終於忍不住喊了出來:“鐵柱——”在這句話中,破折號表示聲音延長,更能表現出媽媽對兒子的牽掛,不舍。(這樣的例子,我舉了多例,學生解釋意思,對號入座,較為準確)。我見學生興趣很濃,就讓學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看能不能也借著作者的這壹招,用壹用。

 鼓勵學生將《白公鵝》《白鵝》合起來,寫寫讀後感,在寫的思路上,學著分析文章與文章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以此表達自己“兩面”感情。這裏的“兩面”就是以同類文本表達自己不同思維與感情。在這過程中,我做了全面牽引,我想,學生就是能將我的思路記錄下來,也是有收獲的。語文學習沒有太多的邏輯性,只要對其中壹點感興趣就行。比如,有基礎好的學生這樣寫到:我們剛學習了兩篇課文都是作家對白鵝的描寫,從《白鵝》與《白公鵝》在寫法上的相同點,都是先介紹鵝的總特點,再具體描寫。在寫法上都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都是用反語來表達自己對鵝的喜愛之情。兩篇課文的不同點是,在語言風格上不同,豐子愷把鵝稱作“鵝老爺”而葉.諾索夫說鵝“理當榮鷹海軍上將銜”《白鵝》的作者是善意的嘲笑,這是貶義褒用的修辭手法,而《白公鵝》是欣賞,可我更喜歡的是豐子愷筆下的“鵝老爺”……

白公鵝的教學反思 篇4

 本課內容通俗易懂,在寫法上與豐子愷的《白鵝》有些相似。本課是閱讀課文,有《白鵝》的教學做鋪墊,所以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了自主閱讀的學習模式。首先讓學生回顧《白鵝》的先總後分的寫作方法,想想白鵝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運用事例和反語表達喜愛之情的。接著從課文上方的閱讀提示引入本文,“默讀下面的課文,想想這只白公鵝有哪些特點。再比較壹下,兩位作家的寫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學生帶著提示去默讀課文,邊讀邊畫詞語,句子,小組結合談體會,感受作者對白公鵝是壹種什麽樣的感情。抓住關鍵詞“海軍上將”與豐子愷的“架子十足”的“鵝老爺”作比較,。兩位大作家並沒有僅僅把鵝當作動物來寫,而是更多地賦予它們人的感情,因此,鵝的形象就在筆者手下變得親切可愛了,自然形象就鮮活了,給人以親切感。

 白公鵝的步態最有意思,“它走起路來慢條斯理,仔細掂量著每壹步。落步之前,它總要先把腳掌往上擡擡,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張開的扇面壹樣;然後擺壹會兒這個姿勢,再不慌不忙地把腳掌放到地上。”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自家養的鵝,確實是這個樣子。而這幫孩子很少有見過的,或者即使見過也沒有仔細觀察過它的步態。找到壹段視頻,但這種步態不是很明顯,不過也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借著這時的熱情,我抓住幾個動詞,擡、合、收、擺,讓學生用手掌來模擬,他們興致高漲,鵝傲慢步態真真地體會到了。

白公鵝的教學反思 篇5

 今天兩節語文課,因此我把13、14課壹起學習的。因為這兩篇課文都是寫鵝,他們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放在壹起學習,學生可以準確的說出兩篇課文的異同點。

 在學習13課、14課這兩篇課文時,學生都能準確的用文中的壹個詞語概括白鵝、白公鵝的特點,只是在概括白公鵝特點的時候,個別學生沒有準確的找到,但是在老師的提醒之下能找到了。課文從哪些方面描寫他們這些特點的?學生在默讀課文時,很快的找出來,對於13課第二自然段是過渡段,多數學生忘記了,個別幾個能說出來。學生在分別學習體會他們的特點時,很多學生沒有預習,沒有查不懂的詞語,在理解課文時說的不到位,能找到不能講,這是今後課堂上訓練的重點。對於朗讀本節課訓練的少,因為註重了講的訓練。

 對於兩篇課文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準確的說出來。相信學生在自己的習作中也能學習這兩篇課文的寫法,運用總分、擬人、比喻等方法。

白公鵝的教學反思 篇6

 《白公鵝》壹課重在與《白鵝》壹課比較。在導入時,我就有意識引導學生對比兩只鵝的形象;在體會白公鵝的特點時,我也抓住兩篇課文對鵝的步態的描寫進行比較;最後也把重點落在比較兩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上。

 這堂課我較大的收獲:

 壹是課文插圖的利用。這堂課我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這是這堂課中激起的壹點火花;

 二是對寫作方法的教學的體會。在《貓》和《白公鵝》兩課中,我都教寫作方法。兩次都是先讓學生找,但兩次都發現學生很難找到,最後都是我自己說了出來。

 經過這次課,我感覺到如果利用課件出示相關的句子,再讓學生進行體會,這樣沒有那麽抽象,從而可以降低難度。

 在教學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難以調動課堂氣氛,學生回答問題不是很積極,原因可能有多方面:

 壹是課文的難度高;

 二是學生預習不充分;

 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教學語言、表情不夠豐富,並且我太著急了,在壹兩個學生的回答達不到要求時,我會自己說出答案,這也可能與學生發言不積極,我問不下去有關。

 其他老師建議我對於某些不難的問題,可以對學生多引導;對於某些較難的問題老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但仍要引導學生去體會。

白公鵝的教學反思 篇7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寫相同的動物,如豐子愷和葉·諾索夫同寫鵝,有的是同壹作家寫不同的動物如老舍先生寫的《貓》和《母雞》。但在同壹單元中同時出現兩篇不同國家不同作家寫的同壹種動物——鵝,這是過去教材中不曾出現的,而鵝這種動物在兩位作家筆下既具有相同之處又具有不同之處。本課是略讀課,作為略讀課,如果要壹課時上完,就必須以充分的自讀自悟為基礎,然後才能根據文章的特點,緊扣文章的重點、難點。組織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從而做到“略”中有“精”,深化感悟。

 本課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會白公鵝的特點。比較豐子愷的《白鵝》和葉·諾索夫的《白公鵝》在寫法上有哪些異同。我在本課教學時,設計了通過比較兩篇課文寫法的異同,來感受作者語言各自鮮明的特點。

 《白鵝》是從鵝的叫聲、步態、吃相上敘述鵝的高傲的特點,把鵝稱做“鵝老爺”。《白公鵝》是從鵝的慢條斯理、不慌不忙和爭搶淺水灘的趣事寫出它“海軍上將”的特點。雖然兩位作者都喜愛鵝,但敘述的語氣不同,豐子愷更多的是善意的揶揄,而葉諾索夫更多的是欣賞,並且語調輕松,頗有調侃的味道。通過對比,總結出兩篇文章都運用了擬人手法,使鵝的形象變得鮮活,兩篇文章都是先介紹鵝的特點,再具體描寫,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同時都運用了反語來表達對鵝的喜愛。這樣,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了鵝的特點,而且感受到作者的語言特點,比較了兩位作家的不同寫作風格。

 在反復琢磨教學設計後,覺得設計的每壹個步驟都在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便開始了試教磨課之旅。第八周星期三在我校四(4)班進行第壹次試教。聽課老師為我校的中高年級語文老師。第壹次試教,在時間上沒把握,心中沒底,所以整節課給人的感覺像在趕流程,沒有從容感。

 首先是導入,我重視閱讀提示,首先明確本課的學習任務,接著是自讀課文,簡單了解白公鵝的形象,為了降低難度,給了壹個提示語句。學生已經預習過課文了,我在這裏沒有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如讀文是否流利,文中要求認識的生字也沒有讓同桌檢查讀音,基礎知識沒有抓牢固。對於自學能力較好的學生而言,這7個生字可以在課外認識,但班上大多數學生的基礎稍差,所以還是在課堂上提醒壹下會加深印象。

 其次在理清文章脈絡是,學生不是很會歸納,課後評課老師建議某些問題可以直接告訴學生,但仍要引導學生去體會。在解決難點問題上,我是讓學生先通過段落比較,找出異同點,再讓學生比較《白鵝》與《白公鵝》寫法還有哪些異同點。最後教師簡單小結。可能是學生初次接觸反語,我在教學時沒有強調,有好多孩子沒有找到這壹***同點。

 最後壹個環節是讓學生仿寫描述小動物的某壹特點,本來設計的意圖是結合本單元的主題,通過《白鵝》與《白公鵝》的學習,寫寫自己熟悉的小動物,但是因為時間太倉促就改為說壹說,也是因為時間問題,只走了個過程,沒有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講述。

 在教學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難以調動課堂氣氛,學生回答問題不是很積極,原因可能有多方面:壹是課文的難度高;二是學生預習不充分;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教學語言、表情不夠豐富,並且我太著急了,在壹兩個學生的回答達不到要求時,我會自己說出答案,這也可能與學生發言不積極,我問不下去有關。課後評課老師們提出建議,可以對學生多引導;對於某些較難的問題老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但仍要引導學生去體會。

白公鵝的教學反思 篇8

 往往壹篇題材相同的課文,我們都會自然而然地采取比較學習的方法來組織整課的教學。《白公鵝》這篇課文的教學也不例外。前篇課文《白鵝》,是從鵝的叫聲、步態、吃相三方面來寫鵝的高傲。而《白公鵝》壹文則從叫聲、步態、玩相三方面來寫鵝的傲慢。教學中,列出了壹個比較的表,填表的過程就是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之間穿插重點詞的理解,最後歸納兩只鵝的特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手法。

 課後,我總結了今天的教學,發現,在完成這種比較學習的課文教學時,我還有掌握不好的壹方面,就是沒有給學生時間去讀課文,總是被教學計劃牽著走,認為讓學生了解了白公鵝的特點就解決了這壹課的教學。但是忽略了朗讀對課文學習的重要性。這反映出在課堂教學中,我還是不能靜下心來,沈下來帶領學生認真品讀課文。

白公鵝的教學反思 篇9

 《白公鵝》是第四單元中的壹篇略讀課文,這壹單元同時出現了兩篇不同國家不同作家寫的同壹種動物──鵝,這是過去教材中不會出現的,而這些“鵝”在不同作家筆下既具有***性又具有個性,所以在教學《白公鵝》時我註重和《白鵝》進行對比教學,便學生對課文理解得更深刻同時對文章的寫法會有所感悟。

 在導入時,我就有意識引導學生對比兩只鵝的形象;在體會白公鵝的特點時,我也抓住兩篇課文對鵝的步態的描寫進行比較;最後也把重點落在比較兩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上。

 壹是重視了品詞析句,提高學生語言的欣賞能力。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總起—分述的結構描寫了鵝走路時慢條斯理的樣子,語言形象具體,值得細細品讀。我引導學生通過品味重點詞語、想象情景、比較體會等方法欣賞課文語言。如“它走起路來慢條斯理,仔細掂量著每壹步。”壹句,我引導學生先說說“掂量”是什麽意思?再想想鵝在掂量什麽?(這壹步落在哪裏好,怎樣放下去好)體會鵝走路的“慢條斯理”,體會作者用詞的巧妙。

 二是對寫作方法的教學的體會。在《白鵝》壹課中,我教寫作方法。是先讓學生找,但發現學生很難找到,最後只有個別學生說了出來。經過這節課,我感覺到如果出示相關的句子,再讓學生進行體會,這樣沒有那麽抽象,從而可以降低難度。

白公鵝的教學反思 篇10

 本篇課文最深刻的反思在於如何引導孩子比較《白公鵝》與《白鵝》在寫法上的異同。但寫法是個多麽抽象的概念啊!

 在導入時,首先利用課文插圖有意識引導學生對比兩只鵝的形象;在體會白公鵝的特點時,抓住兩篇課文相同的和不同的描寫重點進行比較;最後把重點落在比較兩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上。

 課堂氣氛調動起來後,我用蒸米飯和炒米飯的例子引出做法不同導致米飯的味道不同,然後過渡到寫作的方法。先補充了與課文相關的寫作方法的常識,幫助他們理清寫作方法和課文具體內容的區別。之後,請學生利用這些方法,逐條對課文內容做個比較。重點引導對中心句,過渡句,圍繞中心句的具體事例以及不同情感和語言風格的再感知。壹些語文基礎紮實的同學,已經可以比較好的明白寫法和具體材料的關系了。此外,我督促孩子做筆記,留著以後在不斷練習的基礎上,逐漸弄清楚寫法的作用。

 對於老師而言,不斷地反復地播種也許是收獲成功的唯壹捷徑。所以,我不奢望自己這次的效果,只求能引起孩子的重視和繼續探求的好奇心。

白公鵝的教學反思 篇11

 人教版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寫相同的動物,有的是同壹作家寫不同的動物。在同壹單元中同時出現了兩篇不同國家不同作家寫的同壹種動物──鵝,這是過去教材中不會出現的,而這些“鵝”在不同作家筆下既具有***性又具有個性,在教學中進行對比教學,學生會對課文理解得更深刻。

 比如這兩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都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會“鵝”的特點。如果能通過比較兩篇課文寫法的異同,感受作者語言的特調,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將會使教學事半功倍。《白鵝》是從鵝的叫聲、步態、吃相上敘述鵝的高傲的特點。《白公鵝》是從鵝的慢條斯理、不慌不忙和爭搶淺水灘的趣事寫出它“海軍上將”的特點。都運用了擬人手法,但敘述的語氣不同,豐子愷更多的是善意的椰揄,而葉諾索夫更多的是欣賞,頗有調侃的味道。

 通過對比,總結出兩只鵝都具有“高傲”的特點,但豐子愷筆下的白鵝是“架子十足”,葉諾索夫筆下的白公鵝是“派頭十足”。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這樣,不僅讓學生比較了兩位作家的不同寫作風格,還教會了他們運用反話寫作文的方法。

 在教學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難以調動課堂氣氛,學生回答問題不是很積極,原因可能有多方面:壹是課文的難度高;二是學生預習不充分;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教學語言、表情不夠豐富,並且我太著急了,在壹兩個學生的回答達不到要求時,我會自己說出答案,這也可能與學生發言不積極,我問不下去有關。課後評課老師們提出建議,對於某些不難的問題,可以對學生多引導;對於某些較難的問題老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但仍要引導學生去體會。

白公鵝的教學反思 篇12

 在課堂中挖掘學生個性潛力,可以培養善於爭辯的能力。爭議的能力是壹種綜合能力,是由多種能力構成的,可以認為是反映了壹種整體的語文素質。爭議的結果,孰是孰非,當然取決於不同認識本身的科學性,但爭議的能力強,也是爭議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語文課堂上的爭議還有其特殊意義,這種爭議不是目的,只是壹種手段或過程,目的是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教師在爭議活動中提高學生的爭議能力,也就是在引導學生的語文學習,進行語文能力、思維能力的訓練。

 這節課上,我針對課文,提了這樣壹個問題:白鵝如此高傲,影響主人對它的喜愛嗎?這是極富兩面性的命題,無論是誰都可以列出壹系列道理,這就大大刺激了學生讀課文的興趣。

 在深讀過程中,學生要為自己的觀點尋找論據,進行邏輯思考,再用自己的語言清晰表達出來,同時傾聽對方的論述,使自己的爭辯具有針對性。這樣的爭議過程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是有效的。

 壹節課下來,也發現了很多不足,這是壹篇略讀課文,總覺得自己好像講多了壹點,不該大膽的放手。課堂裏雖然讀書的形式很多,但有時讀書的要求,沒有層次性,這都需要思考、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