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壹歷史中的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知識點。
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義和團運動的直接原因是德國占領膠州灣,進壹步壓迫山東人民。
義和團運動的口號:“助清滅洋”
“助清滅洋”的口號是愛國的,反映了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已經成為當時的主要矛盾,義和團運動針對的是外來侵略。但是,這個口號有很大的局限性。“扶清”有利於爭取官兵,但容易使群眾放松對清政府的警惕;“滅洋”可以動員廣大群眾參與反帝鬥爭,但帶有普遍性和排他性的色彩。
《辛醜條約》的影響;
巨額賠償是列強對中國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勒索;為了支付這筆巨額賠款,清政府加緊搜刮百姓,使百姓生活更加貧困,社會經濟更加蕭條。
在北京設立的“使館圈”實際上是“國中之國”,是帝國主義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外國侵略者控制了京津地區,使清政府完全處於外國軍隊的控制之下,便於侵略者直接派兵參加中國人民的反帝鬥爭。
根據條約的規定,清朝官員嚴厲*中國人民的反帝鬥爭,並進壹步成為帝國主義的幫兇。
改變外交部的規定,便於清政府按照外國侵略者的意誌執行外交政策。
《辛醜條約》是帝國主義國家強加給中國的壹個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列強除了向中國勒索錢財,還重新建立了以慈禧太後為首的清政府,繼續充當他們在中國的代理人。從此,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辛醜條約》的簽訂,標誌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完全確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