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胡同名稱從元朝壹直叫到今天也沒有什麽變化,像磚塔胡同就是壹例。
從明朝叫到如今沒有什麽大大變化的還有門樓胡同、羅兒胡同、翠花胡同、絨線胡同、頭發胡同、松樹胡同、史家胡同、燈草胡同等三十多條。可許多胡同的名稱卻隨著改朝換代,而壹再變更著,最多的壹條胡同竟會有五、六個曾用名。
象現在宣武門的菜市口胡同,明朝時本叫繩匠胡同,清朝乾隆年間訛傳為神仙胡同了,後又訛傳為丞相胡同。
也有些胡同名稱,本來取得比較粗俗,後來壹點點逐漸改文雅了,如驢市胡同改成了禮士胡同、猴尾巴胡同改成了侯位胡同、雞爪胡同改成了吉兆胡同、瘦肉胡同改成了壽劉胡同、屎殼郎胡同改成了時刻亮胡同、臭皮胡同改成了壽比胡同、牛血胡同改成了留學胡同等。這些基本上都是以意思好的同音字,取代了不好聽的字。屬諧音轉換,而且叫起來與原音又差不多,胡同裏的人們都樂意接受,因而就能流傳開來。
但如果未經廣大群眾認可,強加給人們的,就不會叫響。如文化大革命時在極左思潮影響下,把壹些帶有明顯標語口號式的字眼強安在胡同名稱上,象把戴家胡同改名為紅哨兵胡同、將北豆芽胡同改名為紅小兵胡同、將豆角胡同改名為紅到底胡同、把珠市口西大街改名為紅衛東路等等,結果只叫了壹時,很快就消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