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運動的主旨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所以在制度和思想上原本並沒有打算引進西方的文化、制度,而主力引進並發展軍事、工業等技術層次上的先進之處。但洋務運動最終隨著中日甲午戰爭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滅而宣告失敗,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洋務運動只註重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忽略了政治、社會和思想等配合。另外,在官吏制度、社會成分等諸多客觀方面中國也很難取得根本上的成功。
救國運動-維新運動
1895年春,協助康有為,發動在京應試舉人聯名請願的“公車上書”。維新運動期間,梁啟超表現活躍,曾主北京《萬國公報》(後改名《中外紀聞》)和上海《時務報》筆政,又赴澳門籌辦《知新報》。他的許多政論在社會上有很大影響。1897年,任長沙時務學堂總教習,在湖南宣傳變法思想。1898年回京,積極參加“百日維新”。7月3日(五月十五),受光緒帝召見,奉命進呈所著《變法通議》,賞六品銜,負責辦理京師大學堂譯書局事務。9月,政變發生,梁啟超逃亡日本,壹度與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有過接觸。在日期間,先後創辦《清議報》和《新民叢報》,鼓吹改良,反對革命。同時也大量介紹西方社會政治學說,在當時的知識分子中影響很大。1905~1907年,改良派與革命派的論戰達到高潮,梁啟超作為改良派的主將,遭到革命派的反對。
就這些,小妹,書上也很全
救國運動-義和團
義和團運動是1900年發生在中國北方的壹次以農民為主體的大規模反帝愛國運動。
19世紀未,各帝國主義瘋狂侵略中國邊疆和鄰近國家,中國邊疆地區出現了新的危機。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在經濟上向中國大量輸出資本,在政治上則強占“租借地”和劃分“勢力範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熱潮。在文化上他們通過教會深入中國城市和鄉村進行侵略活動,使民族危機愈加嚴重,終於爆發了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
義和團運動首先爆發於山東。1899年,朱紅燈率領義和拳在山東西部和西北部進行反洋教鬥爭,附近各縣紛紛響應。
義和團的反帝烈火,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燒起來的。“義和團,起山東,不到三月遍地紅”,後迅速發展到直隸(今河北)、河南、山西、內蒙、東三省等地。尤以京津壹帶聲勢浩大。義和團是由分布在山東各地的義和拳、梅花拳和大刀會等發展起來的,1899年下半年後逐漸形成統壹的名稱。義和團沒有建立起統壹的組織和統壹的領導機構,參加者以青少年為多,但他們紀律性強,“傳單壹出,千人立聚”。有很強的戰鬥力。
義和團的基本群眾是農民和小手工業者。最初,他們是以“反清復明”為宗旨,屢遭清政府的鎮壓。在嚴重的民族危機面前,義和團把鬥爭的矛頭直指帝國主義,提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
救國運動-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長期以來對帝國主義及其走狗清朝政府郁積著的憤怒和仇恨的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