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堅持技術、質量上的高起點。1984年成立的青島電冰箱總廠是輕工業部最後壹批電冰箱定點生產廠家,當時市場上國產冰箱已有100多個牌號,競爭非常激烈,但是沒有“名牌”冰箱。因此,在海爾剛開始生產冰箱時,就提出了“名牌戰略”的口號。“名牌戰略”的核心就是產品的高質量。
1985年,海爾從德國引進了先進技術,生產出 國乃至亞洲第壹代四星級冰箱,領先壹步在國內市場形成了質量可靠和技術先進的優勢。很快海爾便以高新技術、高質量的產品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信任。
2.強化全員質量意識,強化產品質量管理。要創名牌冰箱,就要從抓質量入手。海爾認為:人是質量中最關鍵的因素,第壹流的產品是第壹流的人幹出來的,質量實質上是職工整體素質的體現,抓質量應該首先從人抓起。
1985年,集團總裁張瑞敏毅然決定,將76臺存在壹定質量問題的冰箱,由責任者親自用大錘砸毀。這次事件在職工中造成極大的震動,職工的質量意識從此有了質的提高。
3.堅持技術進步不停頓。海爾在發展過程中十分註重技術開發,不斷否定自己,加快更新換代的步伐,始終保持技術上、質量上的發展創新,確保了市場上的技術領先地位。 們在無氟節能冰箱研制上已達到國際最高水平,成果曾代表中國和亞洲先後參加了美國“世界地球日”,維也納“氟利昂及哈龍替代國際學術交流會”,印度新德裏“國際無氟成果研討會”等多個國際學術交流會,引起世界的轟動,被世界環保組織譽為“世界多壹個海爾,地球多壹份安全”。
(二)從單壹的冰箱名牌到多元的海爾品牌
1992年 國經濟進入壹個新的發展時期,海爾抓住時機先後兼並青島電冰櫃總廠、青島空調器廠和青島紅星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等18個企業,並投資興建海爾園開始二次創業,現在海爾產品涉及冰箱、冷櫃、空調、洗衣機和彩電、計算機、手機等領域,形成46個系列,8600多個品種規格的多元化產品群。
海爾在二次創業、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通過立足市場來發展名牌,通過強化管理來鞏固名牌,通過聯合艦隊來延伸名牌,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確立海爾品牌地位。
1.立足市場,發展名牌。以市場規律為依據,在質和量的矛盾面前,海爾總是首先確保產品質量、管理,然後再擴大產量、規模,以質取勝,以名牌取勝。
新產品開發以市場需求為坐標,新產品從設計、試制到投產過程中都按名牌產品的要求進行管理,從而保證每壹代新產品投入市場都能成為占領市場的新式武器。每當壹個新產品問世後, 們就不斷尋找其不足之處,了解市場的需求和用戶的心理,以此設計新的產品,開拓新的消費需求領域。
海爾始終堅持“用戶第壹”的思想。海爾認為,名牌要靠用戶和市場認可,名牌更要靠優良的服務來創造和維護。因此,海爾把售後服務看成創造名牌、宣傳名牌、維護名牌、發展名牌的重要環節和首要領域。1996年6月,海爾集團榮獲美國優質服務科學學會頒發的“五星鉆石獎”,這是亞洲家電行業第壹家榮獲此殊榮的企業。
2.強化管理,鞏固名牌。海爾在追求壹流產品的同時,十分重視追求壹流的管理,以質量為中心從嚴治理,花大力氣強化以質量為主線的科學管理體系。在引進先進的工裝設備同時,全面引進先進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標準,積極推行質量否決權制,把壹切質量過失否決在生產過程中。
管理方法不斷改進創新,以基礎管理和現場管理為重點,把IE、6S活動、網絡技術、全面質量管理、系統工程和價值工程等引入企業管理,使名牌產品處於先進的全方位優化管理之中。
良好的效益來源於科學的管理,經過十幾年的不斷探索和完善,海爾形成了壹套符合企業特點的、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日清日高管理法,即OEC管理,形成企業內部的良性運轉機制,並造就出壹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多年以來,海爾壹直把抓管理放在首要位置,並且不斷推陳出新,結合實際創造了許多很有特色的管理方法,深化了OEC管理,豐富了OEC管理的內涵。
3.聯合艦隊,延伸名牌。在市場競爭中,有名牌,但沒有規模,則名牌無法發展與保持;有規模但無名牌,則規模也不可能實現。為此,海爾提出了“聯合艦隊” 的管理模式,即海爾集團的模式不應是壹列火車,而應是壹支聯合艦隊,每壹艦只都有自己很強的戰鬥力,又可聯合作戰,整體大於部分之和。這樣,就能以壹個名牌產品發展成為壹個名牌群,延伸了名牌的範圍。
現在,海爾的產品形成了變頻系列、抗菌系列、健康系列、環保系列、智能化系列家電等42個系列,8600多個品種規格的名牌產品群。海爾產品從整體上形成優勢,每壹個系列又具有不同的創新點,分別在技術、概念、需求、外觀設計等方面獨具特色。
4.技術創新,確立品牌地位。技術創新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贏得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技術創新能力是企業掌握市場主動權,進而成為行業領先者和市場領袖的基本條件。通過技術創新,海爾成功地確立了海爾品牌在國內市場的地位。技術創新成為企業持續、穩定、高速發展的基礎。
海爾在進行技術創新時遵循著三條原則:“課題市場化”、“成果商品化”、“目標國際化”。
海爾認為市場是所有企業壹切工作的起點和歸宿,因而技術創新的課題要從市場中來,又要服務於市場。海爾在確定課題時,緊緊把握住從市場出發,從消費者的不滿意點、遺憾點、希望點出發的原則,形成“課題來自於難題”的局面。如,為解決消費者難題而開發的小小神童,在兩年多的時間裏“繁衍”了九代,產銷量突破 100萬臺,並出口到輕易不進口家電產品的日本、韓國等國家,在世界家電市場引起巨大的轟動。
成果商品化,創新開發的新技術、新產品,最終要通過商品化回到市場。技術創新最重要的是要有市場效果,這是檢驗技術創新工作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海爾集團1998年具有新產品、新技術262項,有236項成果實現商品化,商品化率達90%。
目標國際化就是要求企業的技術創新成果在所屬技術領域內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技術創新工作絕不能閉門造車,必須立足高起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用最新科技手段來保障技術創新成果的生命力和競爭力。目前海爾已進入影響集團及行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領域,開展了以CFC替代、節能、靜音化、數字化、信息、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等為主的多方面超前研究。海爾現已形成了較強的技術儲備能力,技術儲備項目達到68項。
(三)爭創國際名牌
1998年以來,海爾集團全面實施國際化戰略,創國際化的海爾。海爾提出的“國門之內無名牌”的思想,實質是在國內市場取得穩固的地位後,要到國際市場上競爭,逐步在國際市場上樹立自己良好的品脾形象。爭創國際化的海爾是海爾集團今後發展的戰略目標,這是海爾自身發展到壹定階段的需要,也是經濟全球化趨勢對海爾的必然要求。
1.先難後易,打開國際市場。海爾采取“先難後易”的出口戰略,即首先進入發達國家建立信譽,創出牌子,然後再以高屋建瓴之勢占領發展中國家的市場。
歐美發達國家對於家電產品要求標準都較高,而且不少國家都有較為嚴格的安全證。如美國的UL認證、加拿大的CSA認證、歐***體的CE認證等,要向這些國家出口就必須通過上述認證。現在海爾產品先後通過了UL,CSA,SAA,VDE,CE,SASO15個種類、48個國家的國際認證。海爾產品先後打入了美國、德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市場目前海爾冰箱、冷櫃、空調、洗衣機等幾大骨幹企業都已通過了國際質保體系方面最高認證——ISO9001認證,和國際上環保體系方面最高認證——ISO14001認證,促進了海爾的對外出口。
海爾的出口量逐年翻番,以海爾產品的高質量樹立了國際市場的信譽,並堅持在發展中對國際市場布局進行多元化戰略調整,有利地開拓了國際市場的大好局面。目前爾產品已出口到包括歐美、日、中東、東南亞、非洲等87個國家和地區。1998年,海爾冰箱、冷櫃、空調、洗衣機等四大主導產品,出口量分別同比增長 21%,144%,183%,134%。全年出口創匯達7665萬美元,較1997年同期增長36%。
2.構建海外專營網絡,實現全球市場競爭。全球化的營銷網絡是保證產品大批量出口國際市場,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關鍵。立全球化的營銷網絡是海爾營銷的戰略目標。
目前,海爾已在海爾外發展了49個經銷商,銷售網絡達3000多個,並在中東和德國分別建立了“國際物流中心”。
經過多年的努力,海爾產品出口海外市場的布局日益合理,歐美地區占60%,東亞地區占16%,表現出市場多元化的特點,有效地規避了東南亞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在美國銷售的184升以下的冰箱中,有20%來自中國海爾;海爾在菲律賓的LKG公合作生產的海爾牌冰箱打破了菲律賓冰箱市場被日、美等產品壟斷的局面,在菲律賓大的連鎖店超市SM裏,海爾冰箱隨到隨銷,受到當地消費者的歡迎。
3.“三個三分之壹”。海爾以創國際名牌為導向的國際化戰略,通過以國際市場作為發展空間的“三個分之壹”的目標正在加快實施與進展。
“三個三分之壹”,也就是全球市場的發展規劃。海爾產品1/3國內生產國內銷售;1/3國內生產國外銷售;1/3國外生產國外銷售。
國外建廠、生產、銷售,是海爾創國際名牌,把自身建設成為國際化的海爾的非重要壹步。在國內生產國內銷售、國內生產國外銷售的前兩步成功邁出之後,海爾在外建廠、生產、銷售上也邁出了前進的腳步。海爾先後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土耳其和南斯拉夫等國輸出技術並設廠生產,產品實現了當地生產、當地銷售。 1999年4月日,海爾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建立大型獨資家電生產基地,形成了海爾產品在美國的計、生產、銷售壹條龍系統,全面進軍國際市場,實現全球競爭。海爾在銷售中努力過質量、售後服務等樹立海爾品牌的國際形象。在歐美、東南亞地區,海爾的廣告牌巨型燈箱廣告同世界名牌家電比肩而立;海爾藍和海爾標誌的用戶服務車也在當地形壹道獨特風景。另外,海爾建立了的全球的電話服務體系,讓海爾的用戶無論身處世界何地,都能享受到海爾的星級服務。
4.國際化的信息、技術開發網絡。海爾要創國際知名品牌,建成國際化的海爾,必然要在國際市場上同歐美、日等國家的知名品牌競爭,國際化的信息、技術開發網絡是海爾產品取勝的保證。海爾集團以高額的投入加快國際化的進程,並力爭達到全面與國際化接軌。
國際化信息網絡由“緊跟國際先進技術產品分析、評審”的內部機制與由首爾、東京、裏昂、洛杉磯、蒙特利爾、阿姆斯特丹、矽谷、悉尼、臺灣、香港等建立的10個信息分中心組成的外部網絡構成。通過內外部的統壹,獲得並利用最新的信息開展技術創新工作,實現滿足國內外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
國際化技術網絡由國外戰略聯盟系統與工業設計系統和國內廣泛的產學研聯合體組成,實現海爾產品在技術、產品上的個性化,適合全世界每壹個角落、每壹個細分市場的需求。國外戰略聯盟工作系統以圍繞企業發展戰略與國際上先進企業進行全面合作。與意大利梅洛尼公司的進壹步合作,使海爾集團在國內鞏固了洗衣機技術的領先地位。另外還與德國的邁茲、荷蘭飛利浦、日本松下分別在全媒體技術、數字化技術、變頻技術等方面建立了技術聯盟關系,形成海爾在高新技術方面的優勢;工業設計系統為海爾產品進行了PI提案開發、產品個性化設計、家電產品人——機接點等課題的研究,為海爾產品覆蓋全球進行設計開發,形成海爾產品在工業設計方面的整體優勢。
海爾在國內有廣泛的產學研聯合體。海爾集團控股經營國家級科研機構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海爾以控股方式與國家廣電總局廣播科學研究院合資成立海爾廣科數字技術有限公司;海爾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美國C-MOLD公司合資組建北航海爾軟件有限公司。
海爾同國內外大公司、科研機構、大學等成立了48個聯合研究中心。海爾還先後與復旦大學、上海交大、浙江大學合作建立了5個博士後工作站,在化學及材料、數字技術、軟件技術、生物工程、海外本土設計等方面開展博士課題研究。通過廣泛的產學研聯合,有效地加速了科技與經濟的結合,提高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海爾的國際化戰略是對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必然結果。由於海爾堅持創國際名牌,樹立國際信譽,因此在國際市場上逐步樹立了自己良好的品牌形象。1998年11月30日,英國《金融時報》進行的亞太地區最具信用公司評比中,海爾成為亞太地區進入前十名的企業中惟壹的中國企業。同時,美國權威的《家電》雜誌公布全世界範圍內增長最快的家電企業,海爾排在美、日等家電名牌之前,名列榜首。
海爾將進壹步全面推進企業國際化戰略,爭取早日實現進入世界500強的宏偉目標.
從1991年起海爾就在實施資產擴張戰略,先後兼並了原青島空調器廠、冰櫃廠、武漢希島、紅星電器公司等10多家大中型企業,盤活存量資產達15億元之多,集團資產已從10年前的幾千萬元膨脹至39億元,成為中國第壹家家電特大型企業。
1997年3月13日,海爾集團以控股投資的方式,與廣東愛德集團公司合資建起順德海爾電器有限公司。 1997年9月海爾與擁有資產近17億的大型企業集團西湖電子***同出資,在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組建杭州海爾電器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生產大屏幕數字電視。
1997年底海爾又相繼兼並了安徽黃山電子有限公司,控股貴州電冰箱廠和青島第三制藥廠。至此,海爾13年來兼並國內企業16家,組成國內家電行業規模最大的壹只“聯合艦隊”。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八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