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壹直在關註創業的問題,和不同領域的人探討過不同的模式。
很多人也問,創業需要什麽?或者說,如何創業?
我想起以前寫的壹部紀錄片,講的是三個海外華人企業家的故事。
背景是幾十年前,我身在異國,沒有原始資本,沒有人脈,甚至沒有創業氛圍。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白手起家。
但最終,他們成功了。憑什麽?
說起吳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說到馬來西亞“珠寶大王”的名字,壹定要出名得多。
吳公元65438-0937年出生於馬來西亞馬六甲,屬於移居海外的第二代客家人。4歲時,父親不幸去世。
在這樣壹個“赤手空拳闖天下,壹條褲子下南洋”的時代,大部分第壹次背井離鄉的中國人在海外的生活都很悲慘。家裏柱子倒了,無疑是雪上加霜。從小,吳就幫母親維持生計,養豬養羊,種菜賣菜,什麽都幹,苦不堪言。
那時,他夢想擺脫苦難。但是目前兩手空空,壹無所有的我又能做什麽呢?
客家人有“尊教”的傳統。即使生活困難,吳也沒有放棄學習。也正是苦難中的求學之路,培養了他自強自立的人格。
大學畢業後,吳誤入黃金行業。但作為壹個門外漢,他不懂專業知識和技能,只能幫三哥。
4年後,他決定自己創業,和3個朋友壹起,用5000令吉的資金創辦了壹家小型黃金裝飾廠,從事低價黃金承包業務。最困難的時候,我經常在廠裏搭壹張簡易帆布床,累了就睡上幾個小時,然後醒來繼續工作。
憑著那股自力更生的決心,我壹步壹步走來,忍了許多苦,受了許多累,終於建立了壹個從提煉黃金、生產黃金首飾、來料加工、黃金首飾設計、批發零售“壹條龍”經營的黃金首飾王國,成為馬來西亞的“拿督”。
回顧自己的創業之路,吳感慨地說,壹個人如果不自立,就像無根之飄,什麽都做不了。
林茂發,1942,梅州興寧人。15歲時,跟隨父親“過潘”,從汕頭出發,八天七夜,讓他體會到了人生的無常。
到了馬來西亞之後,人生地不熟,為了生存不得不開始努力。其實,在通過潘之前,林茂發是某重點中學的“高材生”,卻在馬來西亞當了“洗碗工”,洗了四年,每個月領著微薄的工資。
經過四年的打拼,不甘平庸的林茂發有了自己出去闖蕩的想法,於是開始動手,開了壹個小面攤。而且,他給自己定了壹個小目標。如果他第壹年賺了3萬,說明他有做生意的心思,那麽他就會轉行,挑戰其他行業。
上帝沒有辜負他的努力。壹年後,他賺了幾萬塊錢,立馬關了攤子開了雜貨店,壹年後又賺了幾萬塊錢。這時,他對自己有了信心,產生了壹個大膽的想法。
當時,在馬來西亞種植和生產棕櫚油還是壹個新興行業,但林茂發卻嗅到了其中的商機,並以其過人的眼光和膽識,將之前賺到的資本全部投入。
林茂發進入棕櫚油行業,是從貿易起家的。當時資金不夠,他去銀行貸款50萬,這在當時是壹筆驚人的金額。他說壹則他沒有出路,二則他有信心能成功。
因為抓住了機會,付出了比常人多幾倍的努力,林茂發的棕櫚油貿易越做越大,最後延伸到德國、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現在擁有了馬來西亞最大的棕櫚工業園。
從幾十年前的壹個小面攤到今天的跨國貿易,可以說是時勢造英雄,也可以說是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如果妳還不夠自信,15歲在船上流離失所的男孩如何改變命運?
近年來,“和利源”集團猶如壹匹黑馬,在馬來西亞地產界異軍突起。而其創始人張潤安也是海外華人的創業典範。
作為移居海外的客家人第二代,張汝南有七個兄弟姐妹,排行第六。為了養活這個大家庭,父親當司機,開藥店,母親縫補衣服養家。
但負擔太重,大姐和三姐犧牲了自己,把讀書的機會讓給了弟弟妹妹。除了給父母跑腿,張潤安從小學壹、二年級開始就在學校做舊書買賣。
高中畢業後,想去英國留學的張潤安甚至去了建築工地掙錢。那時候他還是個少年,經常被叫去工地幹重活。當時他暗暗發誓要扭轉經濟狀況,這輩子再也不被金錢壓倒,而是要自己壓倒金錢。
通過在工地打工和街頭賣書,張潤安在三個月後籌到了學費,去了倫敦大學學習土木工程。大學畢業後,張潤安回到馬來西亞成為壹名建築工程師,工作四年後,他選擇下海創業。
但是對於壹個沒有太多資本積累的人來說,創業有多容易?我該怎麽辦?
當時,馬來政府正在大力推行土地私有化。善於理財的張汝南從中看到了商機,於是寫了十條建議,向政府申請。最後他拿到了兩塊地,用賺來的利潤完成了最初的資本積累,然後和朋友成立了壹家建築公司,承包各種工程。
看到企業賺了很多錢,股東們紛紛建議盡快關閉,紛紛套現。但張潤安並不滿足於現狀,於是獨立經營,開始進軍房地產領域。以2億令吉買下壹個連年虧損的高爾夫球場,留下壹半作為休閑會所,另壹半作為高級住宅及商業發展區,總產值超過60億令吉。短短幾年,他成為馬來西亞知名的房地產開發商。
很多人羨慕別人成功後的輝煌,卻沒見過自己為了成功付出了什麽努力。就像張潤安壹樣,他不滿足於現狀。決定創業的時候,他給了妻子壹筆錢,說可能壹時半會兒沒錢給家裏發工資,讓她給他三年時間好好努力。
歸根結底,這是壹種破釜沈舟的勇氣,也是壹種自強不息的毅力。如果妳沒有自強不息,怎麽會有今天的成功?
在當今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每個人都想創業,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
很多人糾結於資金、資源、人脈、關系等各種因素,不敢邁出第壹步。但其實創業最大的成本還是自己。
首先要找準自己的創業方向,然後要有壹種九死壹生特別不悔的毅力,還要有格局的大視野。說白了,那三位華僑企業家教會了我們:自立、自信、自強。
總之,創業註定是壹條不平坦的路。妳要有抵禦風雨的決心,面對困難的勇氣,坦然接受可能的失敗,這樣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