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美國的大蕭條是什麽樣的?

美國的大蕭條是什麽樣的?

大蕭條的影響比歷史上任何壹次經濟衰退都要深遠。這次經濟蕭條是從農產品價格下降開始的:首先發生在木材價格上(1928),主要是因為蘇聯的木材競爭;但是更大的災難還是在1929,加拿大小麥生產過剩,美國迫使所有農業產區的基本谷物價格下跌。無論是在歐洲、美國還是澳大利亞,農業衰退都因金融崩潰而進壹步加劇。尤其是美國,壹股投機熱導致大量資金撤離歐洲,隨後在1929和10發生了令人恐懼的華爾街股災。1931法國銀行家在黑色星期四擠滿了華爾街(1929)

給奧地利銀行的貸款收回了,但不足以償還債務。這場災難使中東歐許多國家的系統破產:它導致德國銀行家為了自保而推遲償還外債,進而危及在德國大量投資的英國銀行家。資本的短缺帶來了所有工業化國家出口和國內消費的急劇下降:沒有市場必然會關閉工廠,貨物越少,運輸的貨物越少,必然會損害航運和造船。各國經濟衰退的結果都是大規模失業:美國1370萬,德國560萬,英國280萬(最大數據1932)。大蕭條還對拉丁美洲產生了巨大影響,導致這個幾乎完全由歐美銀行家、商人和企業家主導的地區失去了外國資本和商品出口。

編輯這次經濟大衰退

原因

大衰退(1929-1933),等待救濟的人們(華盛頓羅斯福紀念館)

經濟學中有各種各樣的商業周期理論,在分析大蕭條的原因時也是眾說紛紜。[1]也許對蕭條最好的解釋是,壹個或幾個社會群體的支出比其他社會群體減少得更多。1929年,消費者購買了國民生產總值的72%,工商業者投資消費18%。美國聯邦、州和地方政府使用略少於10%,其余用於出口。在1929-1930期間,由於投資者和消費者減少了約150億美元的支出,國民生產總值的支出減少了約140億美元。雖然政府支出略有增加,但其影響微不足道。反映投資和消費支出減少的是勞動力市場的解雇和失業增加,工商業的銷售和利潤減少。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要找出消費者支出和企業投資減少的原因,就可以確定大蕭條的原因。通過歷史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在20世紀20年代,已經出現了壹些在當時被忽視或忽略的、不利於經濟發展的趨勢。然而,農業從未從戰後的蕭條中完全恢復過來,農民在這壹時期壹直很窮。另外,所謂工業部門工資水平高,很多都是假象。在這十年裏,新機器的應用擠走了大量工人。比如1920-1929,工業總產值增長了差不多50%,而產業工人數量沒有增加,交通運輸業從業人數實際上是減少了。在低工資的服務業中,工人數量增加最多,這無疑包括許多因技術進步而失業的技術工人。因此,顯示工資略有增長的統計數字似乎並沒有反映真實情況。由於工人和農民是基本消費者,這兩類人群在遇到經濟困難時,肯定會對消費品市場產生影響。大蕭條期間,美國的失業率飆升。

在這種情況下,20世紀20年代廣告的擴張和分期付款賒銷的增加將會產生不利的後果。分期付款賒銷正試圖擴大消費品市場。1924-1929年,分期付款銷售額從20億美元左右增長到35億美元,可見其增長速度之快令人驚嘆。毫無疑問,采用分期付款賒銷的方法增加了汽車、收音機、家具和家用電器等耐用消費品的銷售。但是,分期付款銷售方式的推廣和使用也說明了壹個事實,即消費品市場在不增加貸款的情況下,是無法容納工業部門生產的大量產品的。而且,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賣貸款的方式本身就孕育著某種危險;只要消費信貸減少,也就是分期付款銷售,消費者的購買量就有可能減少。好像這事發生在1929。20世紀20年代工業生產的擴大是由於對新工廠和設備的大量投資。這種投資使建築業、機床制造業和鋼鐵業雇傭了大量工人。因此,壹旦資本支出或投資減少,生產資料的各個生產部門的工人就會大量失業。到1929,消費品市場已經容納不下增加的商品產量,不需要擴建廠房和設備。比如1929估計整個美國行業的開工率只達到了80%。在這種條件下,難怪投資(按1958美元計算)從1929年的404億美元降到1930年的274億美元,再降到1932年的47億美元。投資的減少導致生產企業破產,工人失業。住房建設的減少加劇了這壹問題。房建在1925達到頂峰,之後每況愈下。1929(約1925)只建了50萬套房子。1927之後,汽車行業也大幅下滑。生產資料生產部門的工人失業會減少消費品的銷售,從而導致消費品生產部門的工人失業。然而,消費品銷售的減少反過來又進壹步減少了投資。這兩個部門之間的相互作用加劇,導致生產下降,失業率上升。甚至低稅率和高利潤等有利因素也可能導致了危機本身。現在看來,那段時期增加的收入,大部分落入了少數人或少數家庭的口袋。布魯金斯學會1934發表的壹篇研究20世紀20年代經濟問題的論文寫道:大蕭條時期美國窮人居住的貧民窟

“美國已經呈現出收入分配越來越不均衡的趨勢,至少在20世紀20年代前後是如此。也就是說,這壹時期人民的收入增加了,而上層階級的收入水平增加得更快。因為隨著上層階級高收入的實現,他們收入中的儲蓄部分比消費部分增長得更快,出現了富人及其家庭越來越多地將積累的收入作為投資的趨勢。”從經濟學角度來看,20世紀20年代的收入分配傾向於緊縮消費以增加投資。回顧這段歷史,可以看到消費者的錢多,投資者的錢少,所以國民經濟可能會更穩定。1929股市的繁榮,在壹定程度上是銀行信貸造成的,也反映了資金的過剩,使得資本家投資建廠造設備無利可圖。20世紀20年代的繁榮主要歸功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工農業生產的增長、技術進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消費的擴大和對外貿易的繁榮。然而,許多美國人的貧困和國民經濟的壹些薄弱環節導致了大蕭條的爆發。然而,直到20世紀20年代末,大多數美國人都盲目樂觀地認為繁榮將會持續。

經過

赫伯特·克拉克赫伯特·胡佛。

1920s這個時期被稱為“新時代”,財富和機遇似乎向剛剛贏得壹戰的美國人打開了它們吝嗇的大門。全社會對新技術、新生活方式的渴望,“炫耀性消費”成為時代潮流。胡佛總統也認為,“我們正處於向貧困開戰的前夜,貧民窟將從美國消失”。10月24日,1929,10,美國迎來了它的“黑色星期四”(美國華爾街股市突然崩盤)。這壹天,美國金融板塊崩盤,股票壹夜之間從頂部跌入深淵。價格跌得太快,連股市自動顯示都跟不上。1929 10 10月29日,是星期二,紐約股市暴跌到了極點,所以有人用“黑色星期二”來指代這壹事件。從1929到113短短兩周,* * *已經損失了300億美元的財富,相當於美國壹戰的總支出。然而,美國股市的崩潰只不過是壹場災難性經濟危機的火山口。當時紐約流行壹首兒歌:“梅隆吹哨子,胡佛敲鐘。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正在奔向地獄!”(梅隆拉響了哨子,胡佛敲響了鐘聲,華爾街給出了信號,國家走向了地獄)隨著股市的崩潰,美國經濟立即陷入了毀滅性的災難,可怕的連鎖反應迅速發生:瘋狂的擠兌,銀行倒閉,工廠倒閉,工人失業,貧困,有組織的抵抗,內戰的邊緣。農業資本家和大農場主銷毀了大量的“剩余”產品,用小麥和玉米做煤的燃料,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把這條河變成了壹條“銀河”。城市裏無家可歸的人用木板、舊鐵皮、防水布甚至牛皮紙搭起了簡易的避難所。這些小屋聚集的村莊被稱為“胡佛村”。流浪漢的乞討包被稱為“胡佛包”,因為買不到燃料而用畜力拉的車被稱為“胡佛車”,就連睡在街邊長椅上的流浪漢蓋的報紙也被稱為“胡佛毛毯”。街上的蘋果小販成為大蕭條時期最知名的標誌之壹。在那些被迫靠經營流動水果攤謀生的人中,許多人曾經是成功的商人和銀行家。股票市場的崩潰導致了持續了四年的大蕭條。這場經濟危機迅速從美國蔓延到其他工業國家。對數百萬人來說,生活已經變成了為吃、穿、住而奮鬥。各國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加強了貿易保護的措施和手段,進壹步加劇和惡化了世界經濟形勢,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重要根源。大蕭條還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大蕭條時期約有200-400萬中學生輟學;很多人忍受不了身體和心理的痛苦,自殺了;社會治安正在惡化。最重要的問題之壹是失業。在美國,失業總人數已達830萬。在美國的城市裏,窮人排隊領取救濟食品要排好幾個街區。在英國,有500-700萬人失業,不得不在勞動力交換市場排更長的隊。經歷過大蕭條的人改變了想法。工人們從20世紀20年代的麻木中醒來,發起了鬥誌昂揚的罷工。自由主義者被蘇聯的繁榮吸引,成為馬克思主義者。害怕布爾什維克主義的保守派越來越轉向法西斯主義。“黑色星期二”1929 10 10月29日,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拋售股票的漩渦。股指突然從之前的峰值363點平均下跌了40個百分點,成千上萬的美國人眼睜睜看著自己壹生的積蓄在幾天內化為烏有。這是美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壹天,是美國歷史上影響最大、危害最大的經濟事件,波及西方國家乃至全世界。從此美國和世界進入大蕭條,持續了10年。因此,這壹天被視為大蕭條時期開啟的標誌性事件,因適逢周二而被稱為“黑色星期二”。

有利的轉變

富蘭克林·富蘭克林·羅斯福。

1933年初,富蘭克林·羅斯福當選美國第32任總統,接替左右為難的胡佛。他針對當時的現實,順應廣大人民的意願,實施了壹系列旨在克服危機的政策和措施,史稱“羅斯福新政”。新政的主要內容可以用“三個r”來概括,即恢復、救濟和改革。因為大蕭條是由瘋狂投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引發的。羅斯福總統的新政也從整頓金融開始。在被稱為“百日新政”期間(1933年3月9日至16年6月)制定的15件重要立法中,與金融相關的法律占1/3。1933年3月4日羅斯福宣誓就任總統時,全國幾乎沒有銀行開門營業,支票在華盛頓無法兌現。在羅斯福的要求下,3月9日,美國國會通過了《緊急銀行法案》,決定對銀行采取個別審查和許可制度,允許有償付能力的銀行盡快恢復營業。從13年3月到15年3月,已經有14771家銀行被許可重新開業,而在1929年危機爆發前為25568家,淘汰了10797家銀行。羅斯福整頓金融的非常措施,起到了收拾爛攤子、穩定人心的巨大作用。輿論認為,這壹行動如同“黑暗天空中的壹道閃電”。在改組銀行的同時,羅斯福也采取行動加強美國的對外經濟地位。1933 3月10宣布停止黃金出口以來,陸續采取重大措施: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儲存黃金和黃金證券,4月19日停止美鈔兌換黃金,禁止黃金出口,放棄金本位制;6月5日,廢除公私債務,用黃金支付;1934 65438+10月10,宣布發行由國家證券擔保的30億美元紙幣,美元貶值40.94%。通過美元貶值,美國商品在國外的競爭力得到了加強。這些措施對穩定局勢、疏通經濟生活血液循環起到了重要作用。“百日新政”期間,羅斯福在解決銀行問題的同時,竭力促使議會先後通過農業調整法和國家工業復興法,成為整個新政的左膀右臂。羅斯福要求資本家遵守“公平競爭”的規則,規定每個企業的規模、價格和銷售範圍;為勞動者設定最低工資和最高工作時間,從而限制壟斷,減少和緩和緊張的階級矛盾。在得到大企業勉強的支持後,羅斯福接著想盡辦法爭取中小企業主的支持。他說,大企業接受工業復興法很重要,“而產生豐碩成果的領域在於小雇主,他們的貢獻將是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業機會。這些小雇主實際上是國家中堅力量中極其重要的壹部分,我們計劃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中小企業的發展對美國的社會穩定和經濟復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新政的另壹個重要內容是救濟工作。1933年5月,國會通過了《聯邦緊急救濟法》,成立了聯邦緊急救濟署,並迅速向各州撥付各類救濟資金和物資。次年,簡單救濟改為“以工代賑”,為失業者提供了從事公共事業的機會,維護了他們的自立和自尊。羅斯福執政初期,中國有超過17萬失業人口及其親屬依靠州政府、市政府和私人慈善機構的幫助和施舍維持生計。但是,相對於如此龐大的失業大軍,這部分財力無異於杯水車薪。只有聯邦政府才能解決這個復雜的社會問題。羅斯福新政的第壹項措施是敦促國會通過私人資源保護小組的計劃。該計劃專門招募18歲至25歲身體強壯、失業率高的青年,從事植樹護林、防汛、水土保持、道路建設、開通森林防火線路、設立森林瞭望塔等工作。第壹批招募25萬人在全州1500營地工作。在去美國參戰之前,有200多萬年輕人在這個機構工作,他們開辟了740多萬英畝的國有林區和大量的國有公園。平均每人工作9個月,每月工資的大部分作為家庭供養,從而擴大了全社會的救濟面積和相應的購買力。對於千千那些絕對依靠州市養活的人,羅斯福還敦促國會通過聯邦緊急救濟法,成立聯邦救濟機構,合理劃分聯邦政府與各州的使用比例,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地方政府直接幫助窮人和失業者。新政時期,美國有各種救濟機構,可分為公共工程部(政府撥款40多億美元)和土木工程部(投資近654.38+0億美元),後者在全國範圍內修建了654.38+0.8萬個小型工程項目,包括校舍、橋梁、堤壩和堤防。後來,幾個新的救濟組織成立了。其中最著名的是國會撥款50億美元設立的項目設立機構和專門針對年輕人的國家青年管理局。他們總共雇傭了2300萬人,占全國勞動力的壹半以上。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聯邦政府已花費6543.8+08億美元用於各種項目和少量直接救濟費用,美國政府建造了近6543.8+0000個機場,6543.8+02000多個運動場,800多所學校建築和醫院,不僅為工匠、非技術工人和建築行業創造了就業機會,還為數以千計的失業藝術家提供了各種工作。這筆錢經過勞動者的口袋,經過不同的渠道和消費,又回到資本家手中,成為以政府投資拉動私人消費和個人投資的“引爆水”。第二次“新政”從1935開始,在第壹階段的基礎上,重點通過社會保險法案、國家勞動關系法案、公用事業法案等法律法規,以立法的形式鞏固新政成果。羅斯福認為,如果壹個政府“不能照顧老人和病人,不能為強者提供工作,不能將年輕人註入工業體系,讓不安全的陰影籠罩每個家庭,那就不是壹個可以存在或應該存在的政府”,社會保險應該對從搖籃到墳墓的整個生命負責。為此,頒布了《社會保險法》。根據法律,所有65歲退休的工資勞動者,根據不同的工資水平,每月可以獲得10到85美元的養老金。關於失業保險,羅斯福解釋說:“它不僅可以幫助個人在未來被解雇時避免依賴救濟,還可以通過維持購買力來緩解經濟困難帶來的影響。”保險費的來源是,保險費的壹半由在職工人和雇主繳納,相當於工人工資的1%,另壹半由聯邦政府撥款。這部社會保險法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強烈願望,受到絕大多數美國人的歡迎和好評。5月24日,1937,羅斯福向國會提交了壹份廣受關註的關於最低工資和最高工作時間立法的演講。講話承認“中國三分之壹的人口,大部分從事農業或工業,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我們必須牢記,我們的目標是改善而不是降低那些現在營養不良、衣著寒酸、生活條件惡劣的人的生活水平。我們知道,當我們很大壹部分工人沒有就業時,加班和低水平的工資無法提高國民收入。”國會沒有對該法案采取行動,10月1937 12,羅斯福再次提出,直到6月1938 14。這就是“公平勞動標準法”(又稱“工資和工作時間法”)。其主要規定包括每周工作40小時,最低工資每小時40美分;禁止使用16歲以下的童工,禁止在危險行業使用18歲以下的工人。隨著經濟的發展,最低工資的規定在今後有所調整。這些社會立法雖然屬於社會改良的範疇,但對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工薪階層非常有利。為了解決社會保險系統的聯邦資金問題,羅斯福首次實施了基於收入和資產的累進稅。凈收入5萬美元和遺產4萬美元征收365,438+0%,遺產500萬美元以上征收75%;以前公司稅壹直是13.75%。根據稅法1935,收入低於5萬美元的公司稅率降至12.5%,收入高於5萬美元的公司稅率增至15%。到1939,羅斯福總統實施的新政取得了巨大成功。新政幾乎涉及到美國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部分是美國擺脫危機、將危機後果最小化的具體考慮,也有壹部分是基於資本主義長期發展目標的長遠規劃。它的直接作用是防止美國經濟崩潰,幫助美國走出危機。自1935以來,美國幾乎所有的經濟指標都在穩步回升。國民生產總值從1933的742億美元增加到1939的2049億美元,失業人數從17萬下降到800萬,恢復了人們對國家制度的信心,擺脫了法西斯主義對民主制度的威脅。它使美國在危機中避免了劇烈的社會動蕩,為美國後來參加反法西斯戰爭創造了有利的環境和條件,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二戰後美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方向。誠然,羅斯福“新政”措施的最終目標是加強國家資本主義,以克服經濟危機,鞏固資本主義制度。“新政”是他在常規療法失效的情況下,試圖治療資本主義社會疾病的壹種實驗性療法。其實“新政”的壹些措施也有不足之處,往往成為他的政敵攻擊的理由。“新政”實施過程中,利益受損的階層也進行了抵制和詆毀。就連新政初期的重要內容《工業復興法》和其他兩個法案,兩年後也被最高法院裁定違憲。但是,只要我們真正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看待“新政”,就不難看出,“新政”已經把準了美國經濟社會生活的脈搏,“使人們重返工作崗位,振興我們的企業”的口號符合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羅斯福把維持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轉,保證公民就業作為政府的責任,特別是以工代賑形式建設的大量工程項目,不僅大大緩解了失業困難,刺激了經濟的早日復蘇,而且使美國經濟從許多基礎設施建設中受益。新政留下了很多防止大蕭條重演的措施和政策,為美國進入二戰和戰後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羅斯福成為自亞伯拉罕·林肯以來美國和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總統,並將永載史冊。

影響

大蕭條的普遍影響導致:65,438+0,提高了政府對經濟的政策參與,即凱恩斯主義;2.以關稅的形式加強經濟民族主義;3.激起了作為* * *資本主義替代品的浪漫主義——極權主義政治運動(如納粹德國)。與其他單壹原因相比,大蕭條最能解釋為什麽歐洲大陸和拉丁美洲的政治在1932和1938之間逐漸右轉。4.阿道夫·希特勒、貝尼托·墨索裏尼等獨裁者的崛起,間接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