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歷史問題,關於三民主義

歷史問題,關於三民主義

分類:教育/科學> & gt科學與技術

問題描述:

和聯盟計劃

分析:

1,三民主義是孫中山(1866 —1925)提出的政治綱領,包括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在這些年來不同的歷史條件下,他關於三民主義的許多論述都有了變化和發展。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手稿》在民國十壹年陳炯明部隊攻打大總統府時丟失。目前最早出版的資料是1905年的《同盟會宣言》(即《人民日報》的出版),最新的是1924年他以“三民主義”為題的十六次發言的記錄。《同盟會宣言》的中心內容是“驅逐滿人,恢復中國,建立中華民國,平均地權”四個綱領性口號,可以說是辛亥革命前三民主義的早期形態。前兩個是當時的民族主義,第三個是當時的民權,最後壹個是當時的民生。在5438年6月+0924年+10月65438年的中國第壹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孫中山指出:“重新研究國家現狀,重新解釋三民主義。”從六五四三八年六月到同年八月,他作了十六次講演,闡述三民主義。這是他壹生宣揚三民主義的最後的、最系統的、最詳細的壹章。

三民主義的要點如下:

民族主義:反對外國列強入侵,推翻勾結帝國主義的軍閥,謀求中國各民族平等,承認民族自決權。

民主:實行普通人擁有的民主政治,以防止歐美現行制度的弊端。人民有四權(政權)選舉、罷免、產生和重新決定,而* * *有五權(政權)治理國家。其核心理念強調直接民權與權力的區分,即* *擁有政權,而人民擁有政權。

民生:最重要的原則有兩條,壹是地權平等(耕者有其田),二是控制資本(私人不能操縱國家民生)。

孫中山在許多講話和宣言中指出,他所領導的政黨和運動必須實現三個目標:進行國民革命實現民族主義,進行政治革命實現民主主義,進行社會革命實現民生主義。他還認為,最後壹個目標最好是通過改進方法逐步實現,以避免革命。

1924年6月廣州黃埔軍校開學典禮上,孫中山先生以三民主義為綱,後成為中華民國國歌。

2、65438+1924年10月,孫中山接受* * *人的建議,在中國* * *第壹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包括聯俄、聯* * *、助農工三大政策,反帝反封建的綱領,這是第壹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國。

3.中國同盟會,簡稱同盟會,是孫中山領導和組織的以海外華人為主的國民革命政黨。

1905年7月,孫中山回到日本東京,準備成立中華同盟會。8月20日,中國(革命)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後為避免日本反對,改名為中國同盟會。其前身是湖南華興會(黃興、宋、陳天華等。)和廣東同鄉會(孫中山、胡、、汪精衛等。),此外還有江浙光復會(張、、蔡元培、秋瑾等。),科學輔導中心等組織參與。中國同盟會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孫中山提出的十六字綱領,即“驅逐韃靼人,恢復中國,建立中華民國,平均地權”。其官方刊物為《人民日報》(20世紀原名《支那》,是華興會的官方刊物,同盟會成立後更名為《人民日報》)。孫中山為其丞相,黃興為庶仆。

中同盟會與孫中山對中華民國壹個組織的構想是壹致的:有行政、立法、司法三個部門,實際上是三權分立的原則。

由張、陶主編,胡、汪精衛執筆的《人民日報》,與主張保王主義的康有為、梁啟超等撰寫的《新民叢報》展開了激烈的論爭,成為革命思想的重要陣地。

1907聯盟再次分裂。孫中山離開日本是因為未經公開討論就接受日本資助,光復會退出。孫中山、汪精衛、胡等於另壹個總部在南洋;黃興繼續支持孫中山..

中國同盟會試圖在中國許多地方組織起義,試圖推翻清朝,但都失敗了。1906年至1911年期間,同盟會聯合地方組織,在中國發動了八次武裝起義(1907年5月:潮州起義;6月:惠州起義;7月:安慶起義(光復會策動);9月:欽州起義;65438+2月:鎮南關起義;1908年3月:秦、廉起義;4月:河口起義;1910二月:廣州起義;1911四月:黃花崗起義),但都以失敗告終。其中,最後壹次起義,1911年的黃花崗起義依然慘烈,參與者和受害者多為同盟會骨幹成員。在1911的武昌起義中,雖然有中國同盟會的成員參加,但中國同盟會並沒有起主導作用。

武昌起義成立不久就開始分裂。有些人不贊成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有些人甚至反對孫中山的均田制。張等人與李組成了和平黨。到1912年,中國聯盟已經四分五裂。辛亥革命後孫在南京成立的臨時* *九人中只有三人是同盟會成員。

1965438+2002年8月7日,在宋的組織下,同盟會、統壹黨、國民黨、民進會、進議會在京聯合成立,孫中山任主席,宋任代理主席。1913年,袁世凱正式就任大總統後,於11.4日下令強行解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