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在各歷史時期堅持的外交方針分別是什麽?
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 壹、聯蘇反美——“壹邊倒”的外交戰略 新中國成立前夕,中***中央和毛澤東根據當時的國際環境和中國民主革命幾十年的經驗教訓,提出了新中國將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其基本方針是:第壹,“另起爐竈”。即不承認國民政府建立的壹切舊的屈辱的外交關系,而要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關系。第二,“打掃幹凈屋子再請客”。即首先是清除帝國主義在我國的殘余勢力,取締帝國主義在華的壹切特權,然後再考慮與西方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的問題。第三,“壹邊倒”。也就是倒向社會主義壹邊。在當時世界分為兩大陣營的特定歷史條件和國際環境下,中國政府堅定地站在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壹邊,將發展與蘇聯和人民民主國家的外交關系放在第壹位。根據上述基本方針,建國之後,我國的外交工作逐步開展。壹是與蘇聯、東歐及亞洲人民民主國家建立外交關系;二是積極同鄰近國家和新型民族國家發展友好關系,並提出了“和平***處五項原則”;三是同美國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徑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如在朝鮮戰場上給美國以沈重打擊,迫使美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就是典型例子;四是參加日內瓦國際會議,解決了印度支那地區的發展前途問題;五是參加亞非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會議的圓滿成功,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聯系。 二、反蘇反美——“兩個拳頭打人”的外交戰略 20世紀60年代,國際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蘇聯對外推行霸權主義政策;社會主義陣營動蕩、分化;民族獨立運動高漲,第三世界崛起。在這壹形勢下,中國外交經歷了嚴峻的考驗,同時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壓力下,開拓前進。其表現在:壹是展開反對霸權主義的鬥爭。面對蘇聯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的壓力和威脅,中國政府為捍衛自己的神聖主權與蘇聯的大國沙文主義、霸權主義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二是反對美帝國主義的鬥爭。針對美國唆使蔣介石集團反攻大陸,支持印度與中國作戰,使越南戰爭升級等事件,中國政府發出了“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口號。三是大力支持世界民族解放運動。這壹時期中國和亞非民族獨立國家普遍建立了外交關系,擴大了中國在世界的影響。 三、聯美遏蘇——“壹條線,壹大片”的外交戰略 進入20世紀70年代之後,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美蘇力量對比發生了有利於蘇聯的變化。為了對付與蘇聯的爭奪,美國不得不調整其對外政策,積極謀求改善美中關系,以遏制蘇聯。針對形勢的變化,中國政府也及時調整了對外戰略,在毛澤東提出的“三個世界”的戰略思想指導下,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改善與西方國家的關系,促進了中國對外關系的重大發展。 首先是中美關系的緩和。中美關系以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為契機,朝著正常化的方向前進,並於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其次是中日關系發展。在中美關系緩和的直接推動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簽訂了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的協定。此外,中國同西歐、南太平洋、東歐及周邊壹些國家建立或恢復了外交關系。這壹時期我國外交關系的另壹個突出成就是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我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包括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得到恢復。 四、全面發展對外友好關系——“全方位”外交的新戰略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美蘇雙方由於各自經濟、軍事實力的消長變化,出現了互有攻守的戰略態勢。與此同時,西歐、日本、第三世界國家的力量發展迅速,從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發展的現實需要出發,在深入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我國的外交政策於80年代初進行了重大調整。 是確立了戰爭與和平的新觀念。從當前世界總的形勢來看,世界和平是可以維護的,雖然戰爭的危險還存在,但是制約戰爭的力量有了可喜的發展,在較長時間內不發生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有了可能。因此,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成為我國的國策。二是制定了全面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從對外來說,就是要進壹步實行開放政策。幾十年的經驗告訴我們,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展不起來”。這壹政策的推行,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將繼續起到積極的作用。三是賦予了獨立自主原則於新的內容。表現為不結盟的政策。在和平***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任何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同為維護和平,促進發展而努力。四是提出“壹國兩制”構想。“壹國兩制”不僅為世界各國以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統壹提供了壹種嶄新的模式,而且也為以和平方式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國際爭端,發展不同社會制度國家和地區間的關系提供了壹種新的經驗。上述政策的適時調整為我國外交工作開創了新的局面,從而使對外關系呈現出新的形勢。我國與周邊國家、第三世界國家以及西方各國的關系都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彼此在經濟、貿易、科技和文化等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都得到了加強。在國際舞臺上,中國正在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