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等人舉起“復古”的旗幟,提倡學古文,習古道,以此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和儒家思想。這主張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持和社會上的廣泛反應,逐漸形成了群眾性的鬥爭浪潮。
壓倒了駢文,形成壹次影響深遠的“運動”。這壹運動有其發展過程。在駢文盛行時,已有人提出改革的要求,初唐陳子昂曾主張“復古”,是文體革新的先驅者。
其後,蕭穎士、李華等繼起,提出取法三代兩漢的主張,為韓柳古文運動做了思想準備。中唐時期雖經安史之亂,唐朝國力衷弱,但貞元以後,社會暫時安定,經濟有所發展。
出現了“中興”的希望。這樣韓愈等人倡導古文運動的時機也就成熟了。他們提出“載道”、“明道”的口號,這是古文運動的基本理論。
他們重視作家的品德修養,重視寫真情實感,強調要有“務去陳言”(韓愈《答李翊書》)和“詞必己出”(韓愈《南陽樊紹述墓誌銘》)的獨創精神。
他們壹方面親自實踐,壹方面又培養了許多青年作家,使古文運動的聲勢日漸壯大。韓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代表。他們倡導古文是為了推行古道,復興儒學。
韓愈說,“學古道而欲兼通其辭;通其辭者,本誌乎古道者也”(《題歐陽生哀辭後》)。所以,他們的古文理論都把明道放在首位。
不過韓愈特別強調儒家的仁義和道統,而柳宗元則主張“以輔時及物為道”(《答吳武陵論非國語書》)。唐代古文運動在中國古代散文發展史上的主要貢獻。
就是扭轉了長期統治文壇的形式主義潮流,繼承了早期散文的優良傳統並有所創新和發展,從而開創了散文寫作的新局面,撥正了古代散文的發展方向。
擴展資料:
唐人的理論主張:
關於文學復古主張的提出,並不是唐人的創舉。西魏的蘇綽和隋的李諤,已有提及,但並未產生實際的影響。初唐的陳子昂提倡風雅興寄,雖在唐代的影響很大。
卻也未形成文體文風改革的普遍氣息。直到韓愈、柳宗元提出“文以明道”復興儒學,才把文學復古的思潮推向高峰。?
在韓愈、柳宗元之前,蕭穎士、李華倡導宗經,因宗經而自然走向文學的復古,並對宋以及魏晉以後的文學予以否定。到了獨孤及則主張“先道德而後文學”,強調文章要有利於教化。
至劉冕則提出“文以明道”,極力突出文章的教化功能,對文學史上壹切與教化無關的文學性壹概否定。?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韓愈、柳宗元則提出了更為明確、更具有現實針對性的古文理論。
韓柳認為,首先,“文以明道”。其次,在倡導“文以明道”的同時,也充分意識到“文”的作用,為寫好文章而博采眾長。韓愈多次提到“愈之誌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辭”。
柳宗元也說“意而不文則泥,然則文者固不可少耶!”這種亦重道亦重文的態度,已與之前的古文家有所不同。其三,韓柳認為“自樹立,不因循”貴在創新。
韓愈認為學習古文應“師其意,不師其辭”,在文章體式上主張寫古文卻堅決反對模仿因襲。其四,韓愈論文非常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和文章的情感力量,認為這是寫好文章的關鍵。?
從蕭穎士、李華到獨孤及再到劉冕,他們都對文體文風的改革進行了探索,在當時具有積極的意義,但都壹味強調教化而否定壹切文學性作品的態度是偏頗的。
他們的理論主張空言明道,缺乏實踐性的品格。韓愈、柳宗元的古文主張,提出文道並重,以及更加完善的古文理論。
為古文的寫作提供了依據。但這種“文以明道”註重教化的文學理論使文章充滿了道學氣息,缺乏真情實感。?
百度百科-唐宋古文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