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母細胞瘤,兒童眼球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俗稱“兒童眼癌”。 視網膜母細胞瘤患兒壹般在5歲前發病,發病高峰年齡為2至3歲,並具有壹定的遺傳傾向。
在7月22日舉行的首都醫科大學眼部腫瘤多學科診療高峰論壇上,由首都醫科大學眼部腫瘤臨床診療與研究中心聯合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頭頸學組和兒科學組制定的 《視網膜母細胞瘤影像檢查與診斷及選擇性眼動脈化療專家***識》正式發布 。
首都醫科大學眼部腫瘤臨床診療與研究中心主任鮮軍舫說,***識規範了應該用哪種影像檢查方法、影像學怎樣評估和分期以及經眼動脈灌註化療,尤其是磁***振成像為視網膜母細胞瘤分期和確定要不要摘眼球提供了比較準確的客觀依據、經眼動脈灌註化療的適應證、操作規範、療效及並發癥與處理,為延長視網膜母細胞瘤患兒的生命和提高生活質量保駕護航。
鮮軍舫說,視網膜母細胞瘤診治單位必須建立壹支包括眼科、兒科、影像科、介入放射科、神經外科、病理科和麻醉科等在內的多學科診療團隊來完成這項工作。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兒童眼球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如果不治療,死亡率幾乎達100%。如果不及時診治,腫瘤容易發生眼球外侵犯或轉移,死亡率高 ,嚴重威脅患兒生命。
隨著診治技術的進步,局限於眼球內的視網膜母細胞瘤經治療後預後較好。目前,發達國家或地區患兒生存率可達95%以上,不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死亡率仍高達40%至70%,因此,及時準確診治對提高生存率至關重要。
目前,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治療原則是在保證生存的基礎上采取個性化治療方案,盡可能保留眼球和挽救視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治療方法包括眼球摘除術、化療、放療和局部腫瘤控制的其他局部治療方法。鮮軍舫介紹,為提高視網膜母細胞瘤患兒的生存率和保留眼球率,必須對患兒早診早治和個性化精準診療。他提醒, 如果兒童出現瞳孔發白(又稱為“貓眼”或者是白瞳癥)、斜視、眼紅或者看不見,應該盡快到正規醫院看眼科,在全麻下做眼底照像檢查,及時發現視網膜母細胞瘤。 為了能夠早期發現腫瘤,最好對新生兒進行眼底照像篩查,並且定期進行眼底檢查,及時的發現腫瘤。